幼升小减法技巧(幼升小最头疼的计算题怎么破)

近年来,幼升小的竞争变的越来越激烈,很多家长为了不让孩子输在起跑线上,都想尽办法,提升孩子的各方面能力,以保证孩子能上一个好一点的小学。我们可以看到,无论哪所小学,也不管它具有什么样的特色,数学都是需要考察的基本点和重点,除了思维题,计算也是幼升小面试的必考题。

或许在成人眼中,计算是非常简单的,但对于孩子来说,却总是出现这样或那样的问题,让家长无比的焦急,却又没有一个好的办法改变现状,本文要给大家分享的是,如何教孩子学会计算。

幼升小减法技巧(幼升小最头疼的计算题怎么破)(1)

幼升小

一、从“会数数”到理解数字的含义

在幼儿园阶段,孩子学会从1数到100并不是什么难事,事实上很多家长也非常重视教孩子数数,甚至孩子在3岁就能从1数到50了。

然而很多孩子虽然会数数,却并不理解数字的含义,也就是所谓的“唱数”,孩子停留在背诵数字的阶段,比如有个5岁的孩子,能从1数到50,让他那6颗葡萄,却茫然不知所措;再比如有个孩子,先给他2颗草莓,再给他2颗,他知道自己有4颗草莓,却不知道2 2=4。

所以家长一定要重视让孩子理解数字,用实物演示的方式,让孩子明白数字的含义,明白数字加减法的意义,让孩子在体验中学习数字,而不是仅仅背诵数字,背诵加减法口诀。

二、掰手指计算

不可否认,掰手指计算看起来十分的笨拙,让孩子看起来带点傻气,所以很多家长会要求孩子别用掰手指的方式去计算,而是用自己想象力去计算。

这对孩子计算的积极性的打击非常大,导致孩子恐惧计算,厌恶数学学习,计算能力更不可能得到提高。

事实上,当孩子利用掰手指的方式计算,证明孩子的思维水平还停留在直观思维阶段,这是每一个孩子都会经历的过程,我们不仅无需制止,反而要帮助孩子多熟练这种计算方式,并用其它的实物演示计算。当孩子熟练以后,自然而然就会过渡到口算和心算的阶段,而且对数字的体悟也会更深刻。

三、理解加减法含义

可能你会觉得,孩子摆脱了掰手指计算,就算是学会简单的计算了,但事实却再次跟你开了玩笑,比如你问孩子1 2等于多少,孩子能回答出3,你再问孩子2 1等于多少的时候,孩子不会直接说等于3,而是再次进行计算一遍,甚至会因为疑虑,得出一个错误的答案。

这证明孩子的思维还没有完全过渡到抽象思维,也并没有彻底理解加减的含义,对于这种状况,这里依然建议是用实物的方式去理解。

比如利用数轴,1 2=3,可以让孩子先在数轴上找到1,然后再数2格,得到3;3-1=2,先找到3,然后往回数1,得到2等;

再比如利用积木,给孩子一个3个一摞的积木,鼓励孩子用尽可能多的方法对之进行拆分组合,并进行记录:3可以拆分成“1、2,1、1、1,2、1”,并让孩子把拆分后的进行组合,再次得到3,从而理解加减法的互逆性以及加法交换律。

四、生活中的数学

我们都知道数学来源于生活,应用于生活,生活中的很多场景,都是培养孩子计算能力的好机会,家长需要做的是,给孩子创造计算的机会,让孩子利用计算去解决生活中的问题,这不仅能提升孩子的计算能力,也能提升孩子的成就感,让孩子喜欢上数学学习。

比如去买菜,对孩子说:“宝宝,去拿3个西红柿吧!”,结账的时候,一斤西红柿3元钱,买了2斤,让孩子计算总共花了多少钱;

再比如对人民币的认知及人民币的换算,这也是提升孩子计算能力的好办法;

再比如,爸爸吃两个馒头,妈妈吃一个,孩子吃一个,一顿饭能吃掉几个馒头

……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