培养孩子延迟满足正确方法(培养孩子耐性除了要做到)

有宝妈在后台留言:“我儿子现在5岁了,特别让我苦恼。性子太急了,如果说饿了,那就必须立刻、马上吃到嘴;说口渴,就必须立刻、马上喝到水,否则就开始大哭大闹。孩子爸爸说他还是小,再大点就懂事了,可是什么时候是再大点呢?”

培养孩子延迟满足正确方法(培养孩子耐性除了要做到)(1)

这位宝妈的苦恼,动妈很理解。因为动妈之前也经历过,只不过泽宝那时是对喝奶没有耐性——看到我们给他冲奶,就要喝。这边奶粉还没有全部融化,那边就哭上了。

这样没有耐性的孩子真的会随着年龄的增加而变得有耐性么?

20世纪60年代,美国心理学家沃尔特·米切尔和他的实验人员开始对斯坦福大学附属幼儿园的孩子进行研究,做了一个长达十几年的“成长跟踪实验”:

培养孩子延迟满足正确方法(培养孩子耐性除了要做到)(2)

沃尔特·米切尔在幼儿园中选出十几个4岁的幼儿,给他们每个人分发了一颗很好吃的果汁软糖,同时告诉他们:等他离开后,大家可以吃放在桌子上的那颗软糖。但是,如果谁愿意先不吃,等到老师办完事情回来,他就会再得到一颗果汁软糖。

沃尔特·米切尔离开后,有些孩子急不可耐地马上把糖吃掉了,有一些孩子却决心等老师回来得到第二颗果汁软糖。为了抵制糖的诱惑,他们或闭上眼睛不看软糖,或者头枕双臂、自言自语、唱歌,有的甚至睡着了,最后,他们终于熬到老师回来,吃到了两颗软糖。

培养孩子延迟满足正确方法(培养孩子耐性除了要做到)(3)

沃尔特·米切尔和他的实验人员开始对这些孩子进行追踪调查,直到他们高中毕业。调查结果表明:

那些忍耐着得到两颗软糖的孩子,到了青少年时期仍能等待,他们更加独立、主动、可靠,能较好地应对挫折,遇到困难也不会手足无措和退缩,表现出更强的社会竞争性、较高的效率和较强的自信心。而那些立刻吃掉软糖的孩子,到了青少年时期却表现出固执、优柔寡断和压抑等个性,面对压力、挫折,他们往往选择逃避。

在这个实验的结论中,我们不难看出,那些想办法去等待且不急躁的孩子,长大后更容易获得事业的成功。

培养孩子延迟满足正确方法(培养孩子耐性除了要做到)(4)

所以,当我们发现孩子没有耐心时,千万不要大意,更不要想着去等孩子们自己变得有黏性,而是要想办法培养他耐心不躁的好习惯。

而说到培养孩子耐性的问题,就不得不说一下“延迟满足”

所谓的延迟满足,其实就来源于动妈刚刚提到的美国心理学家沃尔特·米切尔的那个实验,其重点不是“延迟”而是“满足”。

家长在给孩子进行“延迟满足”训练时,既要看孩子的年龄阶段,又要注意循序渐进,注意“推迟”不等于“取消”。

培养孩子延迟满足正确方法(培养孩子耐性除了要做到)(5)

可能有家长会疑惑“为何延迟满足还要看孩子年龄”?

这是因为,心理学上,孩子在4岁以前还处于构建安全感的时期,这个阶段里要尽量及时满足孩子的合理要求。4岁以后,孩子已经能够接受规则,此时就可以对孩子的各种要求进行延迟满足,以此来培养孩子的不急不躁、耐心的品性。

“延迟满足”是培养孩子耐性的一个很好的办法,但是真正培养孩子耐性,仅靠“延迟满足”还不够,家长还要做到这五点:

孩子专注“工作”时,家长不要打扰

培养孩子延迟满足正确方法(培养孩子耐性除了要做到)(6)

关注动妈或者比较喜欢看各种育儿书籍、儿童心理书籍的读者会发现一个事情,那就是孩子们都有自己专注的事情,或者说专注的潜质。

在他们几个月大时,他们会比较喜欢吃手,且对吃手这件事特别关注,如果没有家长去干涉、打扰他,他就会一直吃到自我瞒住。

在他们会爬、会走以后,又会特别专注的爬来爬去、走来走去。

孩子们的这一系列专注的行为,大致就是蒙特梭利所提到的“敏感期”。

在孩子们专注于自己的各种行为时,最怕的就是家长的干扰。

培养孩子延迟满足正确方法(培养孩子耐性除了要做到)(7)

泽宝在一岁半左右时,特别喜欢堆积木-推倒-再堆-再推倒。很多时候专注于玩这个游戏的泽宝都会忽略身边的人。

一次,奶奶切好了水果,看到他还在玩,就拿着果盘到他身边:“宝宝,你要吃水果么?”泽宝没应声,注意力都在积木上。

奶奶就把果盘拿开了,用手单独拿了一块橙子到泽宝身边说“来,吃块儿橙子”,泽宝还是没接。

奶奶又把橙子往泽宝嘴边递去说:“啊,张嘴啦!”

即使这样,泽宝也只是嘴巴动了动,眼睛还是没离开积木。

而奶奶看小孙子吃了橙子,很开心,就又开始如法炮制,又往泽宝嘴边递了一块儿苹果,结果不小心碰到了他堆起来的积木。

这下泽宝可不干了,气得直蹬腿,一边蹬腿一边气呼呼地叫着“倒了,倒了”

培养孩子延迟满足正确方法(培养孩子耐性除了要做到)(8)

其实,泽宝之所以生气是因为奶奶破坏了他的成果,让他没有成就感,同时也打断了他的思路。

这种打断孩子专注的行为有一次两次还可以,次数多了,时间久了,孩子就很难专注的做任何一件事了,而其最常见的表现形式就是对任何事都没有耐心。

以生活小事磨练孩子耐心

培养孩子延迟满足正确方法(培养孩子耐性除了要做到)(9)

除了孩子总是太容易被及时满足、总是被破坏专注力之外,还有一个原因会导致孩子没有耐心——没有用生活中的小事来磨练孩子。

在这一点上,表姐家9岁的莉莉给动妈上了很好的一课。

前段时间,因为动妈带泽宝回老家待了一个月。这一个月里,家里的绿萝因缺水变得干枯、黄叶。

回来后,动妈在第一时间给绿萝浇水,边浇水边念叨着“希望你们明天能活过来”。

晚上和表姐视频时,我就提到了这盆绿萝,我说:“这绿萝也不知道能不能活了,不能活我就再不养了,这我走一次它们就得死一次啊!”

莉莉在视频那边突然说:“小姨,你也太没耐心了,这绿萝都黄成这样了,一天不够缓的,你就再等两天,没死透的时候不能扔”

我对表姐说,莉莉也太小大人了,还得让我等这绿萝死透了?

表姐说:“这点你真没有我们莉莉有耐性”

培养孩子延迟满足正确方法(培养孩子耐性除了要做到)(10)

原来,表姐家里养的仙人球、吊兰、还有水仙、风信子都是莉莉在照顾。表姐说,莉莉特别喜欢这些植物,不仅喜欢种,还喜欢给这些花松土、施肥。

表姐说,莉莉除了对种花有耐心,对很多事情也都有着超过大人的耐心——陪表姐去银行排队,会安慰表姐“妈妈,你等等,就快到你了”,去游乐园排队会说,“好玩的游戏人就是多,等一等就到我们了,别急。”

培养孩子延迟满足正确方法(培养孩子耐性除了要做到)(11)

确实,一个能够等待种子发芽、长成小苗、长出茎叶,有耐心去松土、施肥的漫长过程的孩子怎么可能会没有耐心呢?

所以,在我们培养孩子耐性的时候,不妨多用生活中的一些小事去磨练一下孩子,如整理玩具架、整理房间等等,都是小事,却又确实需要耐心。

让孩子在游戏中“玩”出耐心

培养孩子延迟满足正确方法(培养孩子耐性除了要做到)(12)

孩子天生喜欢游戏,所以对于有些没有耐性的孩子,我们不妨通过游戏中让其“玩”出耐心。

这一点,小景的妈妈做得就特别好。

小景是个特别没有耐心,脾气也很急躁的孩子,于是小景妈妈就和小景说“我们玩一个叫每周三分钟的游戏吧。”小景一听是玩游戏很高兴就答应了。

小景妈妈和小景比赛3分钟内不说话;第二周,比3分钟内用积木搭一个高层建筑;第三周,比3分钟内谁的跳棋跳得最远……每周变换内容,小景乐此不疲。

当小景能轻而易举完成3分钟的耐心训练时,妈妈将3分钟改成5分钟,后来再改成10分钟。现在,小景已经可以耐心做完一件事情了,而且脾气也不那么急躁了。

这种有限定时间的游戏,会将孩子约束在游戏中,并将其注意力转移到游戏中,这样孩子就会变得非常专注,也会渐渐变得有耐心。

有关耐心的小故事也是不错的选择

培养孩子延迟满足正确方法(培养孩子耐性除了要做到)(13)

对于孩子们来说,很多时候父母们的说教起到的效果可能还没有一则故事或者一本绘本起到的作用和效果更好。

之前泽宝不喜欢收玩具,动妈就给他找了巧虎收玩具的相关视频(好像是叫什么精灵来着,能帮助收玩具,最后魔法消失了,还是巧虎自己收的玩具),泽宝看了之后就主动收拾弄乱的玩具了。

同样,孩子没有耐心,家长也可以通过绘本、视频或者故事来教育孩子。

我们中国有很多关于耐心的神话故事、民间故事、童话故事,如精卫填海、愚公移山、小猫钓鱼等等,无论是正面还是反面,他们都能向孩子们传达耐心的重要性。

父母的以身作则更重要

培养孩子延迟满足正确方法(培养孩子耐性除了要做到)(14)

当然,说了这么多培养孩子耐性的方法后,父母的以身作则也是最不能被忽略的一点。

很多父母一方面要求孩子有耐心,自己却对孩子没有耐心——孩子问个“为什么”,父母就开始不耐烦“怎么这么多问题”;孩子正在专注的观察自己的玩具,父母就开始不耐烦“你能不能快点出门,就等你了!”

还有些父母虽然对孩子有耐心,但是对其他的一些事情却没有耐心,如排队。

培养孩子延迟满足正确方法(培养孩子耐性除了要做到)(15)

北京的地铁一直以拥挤著称,动妈就遇到一个爸爸带着七八岁的孩子等地铁。过了早高峰,地铁班次间隔就稍稍有点延长了。

这位爸爸没挤上上一班次地铁,就开始等下一班。结果,过个几秒、十几秒就看一下手表,再时不时地看看显示屏,急的来回走。

虽说,可能是有急事着急,但是孩子还在身边,既然上一班地铁没赶上,那能不能尽量控制一下自己的情绪,平静的等下一班呢?

培养孩子延迟满足正确方法(培养孩子耐性除了要做到)(16)

孩子的耐性和性格和父母息息相关,在培养孩子耐性的同时,父母既要做好自己,又要多鼓励与欣赏孩子。

我是“动妈育儿”:自媒体达人,一名从企业管理职位辞职的宝妈,目前是一名宝宝私人营养师、育儿师和多平台主邀原创作者。写文不易,欢迎大家多多关注和转发。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