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太湖葡萄种植技术资料(天工丽人葡萄在浦江县的引种表现及栽培技术)

天工丽人葡萄在浦江县的引种表现及栽培技术

吴棕贵等

浦江县位于浙江省中部、金华市北部,葡萄种植品种以中熟品种巨峰为主,种植面积约 4 666.66 hm 2 。2019 年,从浙江省农业科学院引进天工丽人进行避雨棚试栽。 天工丽人是浙江省农业科学院园艺研究所等单位自主选育的葡萄新品种, 由巨玫瑰实生选育而成。 其产量稳定,抗病虫害能力强,果穗呈紫红色,果粉厚,具有浓郁的玫瑰香味,鲜食品质极佳,适合商品化生产或观光采摘, 售价远超同期成熟的巨峰葡萄,价格高达 50 元 /kg 。 截至 2020 年,天工丽人在浦江县的栽培面积近 6.67 hm 2 。

引种试验地位于浦江县浦阳街道通济湖农业园,面积 1 333.34 m 2 ,沙壤土,土壤 pH 值为 5.5 ,含有机质2.12% 、碱解氮 141.99 mg/kg 、有效磷 26.83 mg/kg 、速效钾 267.67 mg/kg 。 当地为亚热带季风气候区,年均气温16.6 ℃ ,年均降水量 1 412.2 mm ,年日照时数 1 996.2 h ,无霜期长达 238 d 左右 。 夏季降雨量较高,故采用避雨棚栽植。 本文总结了天工丽人葡萄在浦江县的引种表现及栽培技术,以期为品种推广种植提供参考。

南太湖葡萄种植技术资料(天工丽人葡萄在浦江县的引种表现及栽培技术)(1)

1 引种表现

1.1 植物学特征

天工丽人嫩梢梢尖开张,梢尖花青素着色浅,绒毛较巨玫瑰疏。 幼叶上表面绿中带浅红色,有光泽,绒毛中等密度。 成龄叶心脏形,叶中脉长 18 cm 、宽 23 cm ,叶柄长 14 cm ,叶柄锯齿双侧凸。 叶片呈绿色,叶表面具有皱褶,叶缘上卷,叶背绒毛为毡毛。 叶片 5~7 裂,上裂刻深重叠“ V ”形。 新梢直立,节间背侧呈绿色并具红色条纹,枝条成熟后呈红褐色,横截面近似椭圆形,有条纹。

1.2 果实经济性状

天工丽人的果穗整体呈圆锥形,生长时常带有副穗,重量约为 500 g ,最高可达 750 g ,平均长 17 cm 、宽9 cm 。 果穗内紧密度适中, 果粒整齐、 硕大, 单粒重7.5~10.0 g ,纵径 2.75 cm ,横径 2.19 cm ,主要呈椭圆形、紫红色,横截面近似圆形。 果肉色深多汁,质地柔软, 有浓郁的玫瑰香味, 可溶性固形物含量 19%~25% ,果粉较厚,不易裂果,特别耐储存运输。

1.3 生长结果习性

天工丽人植株长势强,出芽率达 92.5% ,结果枝率达 98.1% 。 花序大多长在结果枝的第 3~5 节位, 每枝1~3 个。 早果性良好,果实成熟期较一致,二次结果能力强。 果穗大小适宜,不需拉花,品质更优。

1.4 物候期

天工丽人在浦江县的物候期与巨峰葡萄接近,大致可分为萌芽期、始花期、盛花期、浆果成熟期和落叶期,从萌芽到结果成熟历时 120~140 d 。 3 月中下旬,葡萄从萌芽到开始展叶这一个阶段称为萌芽期,植株内的养分进入芽眼,主芽开始快速生长。 1 个月后进入始花期, 5 月上旬进入盛花期,花期的早晚、时间长短都与当地气候和人工管理有关。 盛花期应加强人工管理,控制营养,改善光照条件,以提高坐果率。 3 个月后浆果成熟, 此时果实慢慢开始变软直至完全成熟,整个浆果成熟期要保证光照充足,提高昼夜温差,有利于浆果着色和糖分贮存。 11 月下旬进入落叶期,叶片逐渐发黄直至脱落。

1.5 抗逆性

天工丽人在浦江县种植时,比较耐高温,耐涝,耐干旱。

2 栽培技术

2.1 避雨棚结构以及葡萄架型

避雨棚按照南北走向建棚, 采用钢管连体结构。棚长 60 m 、宽 6 m ,棚两端用地锚固定。 棚内按南北向定植 2 排葡萄,采用单干双蔓树型栽培 、“一”字形整形、飞鸟形叶幕。

2.2 避雨棚覆膜与管理

避雨栽培一般在葡萄萌芽前( 3 月上旬)进行,薄膜使用 0.05~0.08 mm 的新膜。 盛夏高温达 32 ℃ 时,棚两端和顶部可以开窗口加强通风,防止葡萄叶面和果实发生灼伤。

2.3 树型培养与枝蔓管理

葡萄架式采用单“十”字飞鸟架。 当小苗长至离地面 1.5 m 处,沿行向在水泥立柱上拉第 1 道钢丝,是2 个主蔓分杈处的绑缚部位。 在此道钢丝上 0.3 m 处,两边各拉 2~3 条与主蔓平行、呈“ V ”形的钢丝,用于捆绑和固定结果枝,钢丝间距 0.3~0.4 m ,架面上枝梢离棚膜的距离应 >0.5 m ,以避免夏季高温灼伤枝叶。

定植小苗发芽后,只留 1 个壮芽,除去剩余梢,并用竹竿垂直牵引。 当新梢长到离第 1 道钢丝 10 cm 时即可摘心定干,并按照整形要求选择 2 个顶副梢,向两边水平牵引到第 1 道钢丝上培养成主蔓,待其持续生长 1.5~2.0 m 后再摘心,副梢 10 叶摘心。 12 月下旬冬剪,采用中长梢修剪法(即保留 6 芽以上)进行修剪 。

翌年在定植小苗萌芽前 1 个月左右, 用单氰胺30~50 倍液(荣芽)或 20~40 倍液(翠芽)涂抹结果母枝,以打破休眠,促使发芽整齐。 中长梢修剪的顶端芽不涂; 短梢使用破眠剂前用刀片将休眠芽上方 1 cm刻伤,其间要保证棚内土壤湿润,空气湿度高,气温控制在 10~20 ℃ 。 当第一朵信使花开时, 在结果枝花序进行第 1 次摘心,保留 5~6 片叶,对萌发的顶副梢反复摘心,保留 4 片叶。 随着树龄增加出现缺位现象,修剪时将下部枝条长放到缺位处 。 副梢处理时,保留顶部 1 个副梢,其余副梢尽早抹除 。

2.4 花果管理

2.4.1 控梢保果。 浦江县温度高、湿度高,在这种栽培条件下,葡萄枝条生长旺盛,容易影响葡萄坐果,降低坐果率。 因此,应采取控梢保果措施。 控梢,即采用化学方法或者物理方法去除抽生的新梢,可采用人工摘心抹芽和药物喷洒的方式。 控梢是天工丽人葡萄管理的重要环节之一,可有效减少葡萄生长时新梢对养分的消耗,有利于养分积累,提高葡萄产量和坐果率。当信使花开 1 朵和嫩梢 4~6 叶时,先后采用矮壮素 750 倍液和助壮素 400~500 倍液控梢保果,用量遵循“强浓弱淡”原则,以提高坐果率和减轻单性果发生。

2.4.2 整穗、疏果、套袋。 ① 整穗。 信使花开时进行整穗,整宽不整长,分支穗保留 1 cm , 20 d 后定轴长 12~15 cm 。 ② 疏果。 疏果时,精品果每穗保留 45~55 粒,批发果每穗保留 80 粒左右。 疏果时按照要求,将果穗整成圆柱形,去除瘦小、畸形、无籽果,保留饱满、生长好的果粒。 ③ 套袋。花后 20~25 d ,选在晴天 9 : 00 — 11 : 00 、14 : 00 — 18 : 00 套袋,闷热天不宜套袋。 注意套袋前 1~3 d 需进行杀菌杀虫, 可使用水溶性杀菌剂和杀虫剂细致喷布,但果面不能出现药斑。

2.4.3 促进着色、环剥、拆袋。 ① 促进着色。 当果粒开始转色时,需铺设银色反光膜,覆盖时白色朝上、黑色朝下,促进果穗着色的同时可抑制杂草生长。 ② 环剥。花朵出现后 50~55 d 进行环剥, 环剥宽度 0.5~0.8 cm ,不伤木质部。 环剥主要在葡萄的主枝或母枝的结果枝上进行,可以阻止养分向下运输,使养分积累在环剥口上方。 环剥时要特别注意长势,弱树、小树不宜进行环剥,通常在树势旺的枝条上进行环剥。 环剥完成后,要在伤口处缠绕有色胶带,并浇水 1 次,以促进伤口愈合。 ③ 拆袋。 采收前 7~15 d 可去袋。

2.4.4 无核化处理。 ① 整穗。 精品果留 4 cm 穗尖、 10个小穗、 50~55 个花蕾,保持穗重 450 g 左右。 批发果留穗尖 6 cm ,保持穗重 750 g 左右。 ② 第 1 次无核、保果处理。 时间为整穗后 100% 开花前后 2 d 内,第 1 批处理穗占总穗数的 70% 左右, 第 2 批处理时间距第 1批不超过 5 d 。 处理剂用赛果美 软梗剂 防灰霉病药剂,用量参照说明书。 ③ 第 2 次膨大处理。 此时正值葡萄快速膨大期,可与第 1 次第 2 批处理的果穗同时进行膨大处理。 处理剂用赛果美 防灰霉病药剂,用量参照说明书。注意无核化处理前一天必须灌足水或后一天补水。 “一”字形或“ H ”形整形,保留 1~2 芽短梢修剪。

2.5 肥水管理

2.5.1 施肥。 9 月下旬至 11 月上旬施基肥,施腐熟有机肥 15~30 t/hm 2 (或商品有机肥 7.5~15.0 t/hm 2 )、钙镁磷肥 750~1 500 kg/hm 2 ;果实第 1 次膨大肥,施复合肥150~300 kg/hm 2 ;第 2 次膨大肥,施硫酸钾 450 kg/hm 2和钙肥 150 kg/hm 2 ;采果后,施氮磷二元复合肥 150~225 kg/hm 2 。 5 月下旬至采果前 20 d 叶面追肥,结合喷药加喷 0.2% 磷酸二氢钾和硫酸镁叶面肥 1~2 次 [8] 。

2.5.2 水分管理。 采用微喷或滴灌技术,以满足葡萄不同生长期对水分的需求,同时棚内空气湿度不宜过高,以防病害发生。 盖膜前后微喷系统喷大水,到畦面渗水为止,以利于萌芽; 80% 以上萌芽后,畦面铺地膜,降低棚内空气湿度, 5~6 叶时适当控水; 谢花至坐果期,需要结合实际生产情况,施膨果肥,并根据当地土壤含水量和降雨适当供水, 有利于促进细胞分裂、果实膨大;成熟前 15 d ,需进行控水,雨水过多时要及时排水,雨水过少时适当供水,提高土壤含水量,以防出现裂果; 7 月正值浙江省高温季节,如遇到连续无雨干旱天气,晚上应及时供水,补充土壤水分,注意少量多次,均匀供水;采果后,结合施肥供水。

2.6 温度管理

封膜至萌芽前,棚内温度不得超过 30 ℃ ,湿度保持在 80%~90% ,其间温度控制以增温为主;萌芽后和开花前,棚内温度不宜过高,以 20~25 ℃ 为佳,湿度控制在 60%~70% ,地膜铺设应在齐芽后立即进行;开花后,应提高棚内温度,以 20~28 ℃ 最佳,同时避免出现14 ℃ 以下的低温和 35 ℃ 以上的高温, 湿度控制在60% 左右;坐果后,对棚内作物进行避雨栽培,气温控制在 25~35 ℃ ,忌过高或过低。

2.7 病虫鸟害防治

病虫鸟害防治以农业防治为基础,秋末清除枯枝落叶病果,做好剥主干、主蔓老皮等清园工作,对主园和主干采用石灰硫黄清园剂进行喷洒和涂抹,以达到消毒、截断病虫害主要传播途径的目的,减少下一年病虫鸟害;合理间作,深沟高畦,地膜覆盖。 此外,提倡物理防治、生物防治,采用烟熏、杀虫灯、粘虫板、糖醋药液、昆虫信息素诱捕器等方式进行诱杀。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