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羽在古代身高和力量有多强(放到如今有多高)

关羽在古代身高和力量有多强(放到如今有多高)(1)

以《三国志》为创作蓝本的《三国演义》是我国文学殿堂不朽的名著。

罗贯中以史实为依托,进行艺术润色,塑造了无数经典的形象。

而其中关羽的形象更是深入人心。

在后世无论影视作品还是文学作品中,都有对其的大量涉猎。

关羽这一生可谓战功赫赫,又因其忠义品性被民间奉为武圣,是历史上有名有姓的大英雄。

而对于他的外貌描写,也有许多记载可供参考。

《三国志》中形容他“羽美髭髯”。

《三国演义》中则进一步刻画他“身长九尺,髯长二尺;丹凤眼,卧蚕眉”的英姿威武。

关羽在古代身高和力量有多强(放到如今有多高)(2)

相较之《三国志》,《三国演义》更为详实地描摹了他的外貌。

关二爷九尺身高,两尺胡须,面部红润,眉毛形如卧蚕,一双神采飞扬的丹凤眼。

寥寥几语,一位意气风发威风凛凛的将军形象跃然纸上。

关羽其英武形象也顺理成章印在我们脑海中。

我们可以想象,身高九尺的关羽,手持一把青龙偃月刀,在万军中首级轻枭,该是如此风采非凡。

关羽也因此被视为中华民族典范英雄的代表。

惊叹于他的神采与风度之余,我们不禁好奇,如此高大威武的关羽,究竟身高多少?

古人以高为美,在古代战争中,一个将领的威望气度也对提升整个队伍的士气有极大帮助。

战场上将领的选拔大多对身高有着严格的要求,毕竟连秦始皇陪葬的兵马俑身高都近二米有余。

九尺之谜

关羽在古代身高和力量有多强(放到如今有多高)(3)

《庄子·天下篇》:“一尺之棰,日取其半,万世不竭。”从此基本定下了一尺等于十寸的度量方法。

如今的计量单位是从民国时期逐渐形成固定的,一尺约等于33.33厘米。

若按照现在的计算方法算来,身高九尺的关云长身高299.97厘米。

若是考虑到写作《三国演义》罗贯中所处的明朝背景,按照明制尺长,一尺等于27.68厘米。

那关羽也足足有250cm左右的身高。

关羽在古代身高和力量有多强(放到如今有多高)(4)

而现代,打破吉尼斯世界纪录,为人类公认的最高者是来自美国的罗伯特·潘兴·瓦德罗,他的身高也不过272cm。

难道说在营养充足,物资富饶的今天,我们人类的身高不增反退了吗?

要知道,《三国演义》里可是有许多八九尺的英武男儿。

号称三国第一猛将的吕布甚至身高十尺,按今天的单位换算早已超过三米。

难道说古代都是巨人国吗?

这显然有些超过常识认知了。

其实,随着时间转移,不同时期的计量单位大多都有明显差异。

关羽在古代身高和力量有多强(放到如今有多高)(5)

譬如商朝一尺约为16.95厘米,而当时男子的平均身高大约为十尺,也就是一丈,大概等于今天的一米七左右。

这也是大丈夫说法的由来。

到了春秋时期,受限于计量单位不统一,后世人只能通过出土文物估算不同国家人们身高。

譬如形貌昳丽八尺有余的邹忌,按出土的楚尺计算也就是1.76左右,称得上修长。

但关于关羽的身高测算,许多专家学者受困于研究资料和出土文物不足,一直无法给出科学权威的统一意见。

而关羽的身高,也变成了一个困惑人们多年的谜团。

直至1976年,广西贵港市挖掘古墓后随之出土的汉尺,才终于使得现代人可以一探究竟。

三把量尺

关羽在古代身高和力量有多强(放到如今有多高)(6)

1976年,贵港市当地的一家化肥厂在大坡岭施工修建厂房时,意外发现了一座古老陵墓。

这很快引起了广西文化局的注意,他们飞速组织专业团队,派遣专家学者前去勘探。

发掘工作进行了月余,这座神秘陵墓终于展现在众人眼前。

可惜事不如人愿,这座西汉前期的木椁墓已经被盗墓贼光临过一遭,现场许多珍贵文物被破坏。

但幸运的是,在后续文物清理中,考古队员们还是发现了千余件较为完好的随葬品。

考古专家们在被命名为罗泊湾一号汉墓中陆续发现了一批与度量衡相关的文物。

关羽在古代身高和力量有多强(放到如今有多高)(7)

汉时作为度量衡的尺,其基本功能便是测量工具。

学界对于汉尺的大概共识是汉尺基本承袭秦制(23.1厘米一尺)变化不大,一尺约等于现在21.35-23.75厘米左右。

而东西汉的尺,彼此大小也略有差异。

其主要原因是受经济因素影响,西汉时期官方推行均输法,从民间征集了大量均输帛,为弥补过程中的损耗,有意把作为度量衡的尺子刻度制作较大。

而这次出土的三把尺,都极具科考价值。

为后人细化研究汉尺提供了有力佐证。

关羽在古代身高和力量有多强(放到如今有多高)(8)

一号尺是一把方条形竹尺,其明确标有刻度,属七寸尺。测得全长为16.1厘米。

二号木尺由杉木制成,出土时保存最为完好,整体笔直,十等分刻度,刻槽留有红漆,末端有小孔,看上去曾被穿绳保管。

三号木尺受损最为严重,仅存的两个刻度,残剩长度为4.6厘米。

三把尺子都按照等距离标明了刻度。三把尺子的分寸长都是统一的2.3厘米,这也与出土的秦铜尺长度大致相等。

考古学家分析这应该是东汉时期,位于岭南地区较为流行的标准度量。

关羽在古代身高和力量有多强(放到如今有多高)(9)

大部分测量尺都选取竹子作为原料,而竹子的特性是容易热胀冷缩,受气温和湿度影响较大,这样的结果是出土的度量与旧时相比会有些许差距。

虽然市面常用尺的刻度是寸,并没有向下继续细分,影响不算太大。但作为官方标准来说,竹制没有铜制尺来的标准。

《汉书.律历志》也曾赞美铜尺道:“铜为物之至精,不为燥湿寒暑变其节,不为风雨暴露改其形。”这说明其形态较为稳定。

早年出土的西汉铜尺也有两件。

关羽在古代身高和力量有多强(放到如今有多高)(10)

1963年,合浦合墓出土的尺长23.7厘米,1973年梧州汉墓出土铜尺与它尺寸相近,略长2毫米。

这两件铜尺的尺寸都略比1976年贵港市出土的尺略长一些。

有了出土文物为依托,按照这样估算,身高九尺的关羽身高大约就是23x9,也就是207厘米,考虑到尺子刻度变化,甚至还要比207厘米还要略高一些。

这个身高乍一听起来确实远超现代人,但也算是合乎科学范围。

而且考虑到当时的时代背景:三国时期武将们的身高,绝大多数都在八尺之上。

就连躬耕南阳的诸葛亮,也有八尺有余。

算上误差,诸葛亮也足足是个一米八几的大高个了。

两米出头的身高也确实很合乎关羽传世猛将的身份。

关羽在古代身高和力量有多强(放到如今有多高)(11)

正史蜀书六《关张马黄赵传第六》中记载:“羽望见良麾盖,策马刺良于万众之中,斩其首还,绍诸将莫能当者。”

《三国演义》里也有篇幅描写关羽倒提青龙刀,凤目圆睁,斩颜良,拴马首,如入无人之境般的战场英姿。

单说他那一把重量接近百斤的青龙刀,若身量不足,如何灵活挥动杀敌?

一个在千军万马中冲杀敌人,甚至可以将敌人首级悬于马上,凯旋而归且无人能挡得猛将,若没有高达雄健的身姿,骁勇善战的气势,怎能吓退袁绍手下的一众士兵呢?

若是身材矮小之辈,确实是很难直接冲入敌人阵中,又胜利归来的。

身高变化

关羽在古代身高和力量有多强(放到如今有多高)(12)

许多人可能差异,在战火纷飞物资匮乏的三国时期,许多将领身高都能达到两米左右。

那为什么如今中国男性的平均身高,也不过将将一米七呢。

按照自然发展规律,人类不应该是慢慢进化,平均身高逐步升高吗?

每个不寻常现象的出现背后一定有他的原因。

我国身高的走向经过了许多变化起伏的。

譬如农耕社会早期,气候平稳,国家重农抑商,认为农为邦本。

鼓励百姓种植,在日复一日的劳作锻炼中,人们自然强健了体魄。

再加上生产力匮乏,早期人们寿命极短,基因的延续主要通过优胜劣汰,孔武有力的人更能占夺生存资源,留下生命延续。于是人们的身高呈现了向上发展趋势。

而乱世结束后,人民生活总体趋向平稳。

因此一些比较矮小的基因也得到机会重新繁衍下去。

关羽在古代身高和力量有多强(放到如今有多高)(13)

自打元朝开始,全球便处在小冰河时期。

这段时期内全球粮食都大量减产,再加上我国所处的地理版图中的自然灾祸不断,人民口粮锐减。

许多人依靠番薯之类果腹,虽然基因也可以传递下去,但普遍营养不良。

在代代繁衍中自然而然地降低了平均身高。

到了明清时期,人们崇尚纤瘦的体型,奉行以瘦为美。

这种审美趋向也一定程度上改变了人们对身高的追求。

直到现代,人生生活条件改善,百姓注重肉蛋奶营养均衡,于是国人的身高又开始缓慢增长。

结语

关羽在古代身高和力量有多强(放到如今有多高)(14)

一把汉尺的出土,终于给多年关于关羽身高的争论划下了句号。

追寻历史的过往,要不断用现代科学的眼光,逐步发掘滚滚时间长河中的真相。

人们在今天仍然津津乐道关羽的故事,热衷于探讨关于关羽的种种细节,这当然并不是仅仅因为他“身长九尺”,“相貌堂堂”。

关羽能在后世人心中拥有如此崇高的地位,如此伟岸的形象,是因为他体现了人们心中对英雄的向往。

他作为忠义的楷模,英武的化身,阳刚之美的代表,寄托了古来今往大众的道德理想与审美趋向。

关羽在古代身高和力量有多强(放到如今有多高)(15)

清朝点评家毛宗岗以“义绝”二字,赞颂关羽为古今来名将中第一奇人。

面对曹操的软硬兼施,多次劝降,他毫不动摇,哪怕身在曹营,却一心向刘。

一路过五关,斩六将,也要脱曹投刘。

就算他的最终结局是落败麦城,英雄末路,惨死他手,他仍然保留内心那一份忠义。

这般有情有义,有勇有谋的英杰,这样壮烈的结局,自然在后世人们心中留下了浓墨重彩一笔,使人久久难以忘怀。

关羽所代表的为国捐躯的义士形象,也因此深入人心。

关羽在古代身高和力量有多强(放到如今有多高)(16)

对于历代统治者而言,他们更热衷于强化关羽忠信的一面,并借助对关羽形象的推崇加强皇权对百姓的教化和对君权的维护。

而对于普通民众,也能从关羽桃园结义,华容道放曹等故事中感受到关羽义气的一面。

关羽的正直仁道,也与当时普罗百姓所期盼的公义不谋而合。

关羽的形象也因此得到了统治阶层和平民阶层的双重推崇与普遍认同,使社会上下产生了一致的忠义崇拜对象。

随着《三国演义》的广为流传,以及关帝信仰的发展普及,关羽的形象逐渐深植中华民族心中,成为中华民族典范品德的杰出代表,折射出人们对忠、义、勇人格的向往。

“玉可碎而不可改其白,竹可焚而不可毁其节。”

比关云长九尺之姿更加高大伟岸的,是他的气节。

参考文献:

[1] 刘国红.张天翼. 明清通俗小说与中华民族传统典范人格塑造——以《三国演义》关羽忠义形象为例[J]. 深圳大学社会科学学院,2015(06):6-10.

[2] 刘海燕.关羽形象与关羽崇拜的传播与接受[J]南开学报,2006(1):74.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