粤港澳大湾区建设对哪些行业好(建设粤港澳大湾区他们在操什么心)

3月23日,周六。全国两会刚刚闭幕一周,距《粤港澳大湾区发展规划纲要》公开发布也快一个月时间。
这天上午,为期两天的第二届“创新香港-国际人才嘉年华”活动在亚洲国际博览馆3号馆拉开帷幕。和阴郁的天气、朴素的会场相比,现场的人气、情绪不知要热烈多少。如何支持大湾区建设,融入祖国发展大局,香港各界的行动,似乎比想像中的来得要快,要有活力。

粤港澳大湾区建设对哪些行业好(建设粤港澳大湾区他们在操什么心)(1)

粤港澳大湾区建设对哪些行业好(建设粤港澳大湾区他们在操什么心)(2)

中联办副主任陈冬是第二次出席人才嘉年华活动。在他的记忆中,这个活动比去年提前了一个多月时间。他向主办方夸赞说:挺好的!全国两会刚刚闭幕一周时间,“大湾区”是这次两会上的热词,大家议论得很多,讨论得也很多。

陈冬为此援引了一组数据来说明:这次参会的香港全国人大代表有34人,政协委员198人,提交的人大建议是193项,政协提案493件,将近700件的建议、提案里,关于大湾区及大湾区人才方面的,占了相当大的比重。

去年这个活动,香港特首林郑月娥前来致辞。而今年这个时候,她去了广州从化区,出席香港赛马会与从化合作举办的纯演示性速度马术比赛。这是香港赛驹首次在内地参与速度马术比赛。有意思的是,林郑月娥的致辞中,也没有脱离“香港加强与内地合作,培养人才”这个主旨。

在林郑月娥看来,从化马场就是大湾区建设中粤港合作的成功案例。比如,从化马场大部分从员工内地招聘,再由香港赛马会提供专业培训。林郑月娥表示,未来香港还将会加强与内地合作,为内地培养世界级的专业人员,为大湾区甚至全国马术运动和相关产业的发展作出贡献。

不过,站在香港坊间来看,有了大湾区后,会否造成香港人才流失?陈冬说,前段时间他也听到这样的议论。但陈冬认为,人才和其他生产要素一样,要流动起来才行。生意场上的人都知道,香港这个地方是“买世界、卖世界”,人才也是来自于世界,走向世界。

大湾区建设需有很多的人才,大湾区只会让香港这池活水越来越好。为此,陈冬再次用数据说明:粤港澳大湾区有5.6万平方公里,相当于旧金山湾区、纽约湾区、东京湾区这几个湾区面积的总和还要大,有50个香港之大。陈冬认为,大湾区要建成世界级的湾区,它将为香港的发展、为区域的发展,提供一个新的空间,也为香港市民、湾区百姓、湾区青年提供新的机遇。

香港是国际金融中心、航运中心、贸易中心。同时也在建设国际创科中心,这四个中心其实最重要的是成为全球人才汇集的中心。

陈冬就此抛出一个观点:香港应该成为全世界人才的一个蓄水池。

和陈冬一样第二次出席人才嘉年华活动的,还有香港财政司司长陈茂波。他在致辞中表示:面对全球各地争相招揽科技人才,特区政府会继续大力构建蓬勃的创科生态系统,丰富香港的创科人才库。

粤港澳大湾区建设对哪些行业好(建设粤港澳大湾区他们在操什么心)(3)

据他介绍:“创科是本届政府的施政重点,至今我们已承诺投放超过1000亿元。”去年6月,港府推出科技人才入境计划,加快输入科技人才来港从事研发活动,计划至今已批出超过200个名额。执行这个计划时,港府还要求参加计划的企业在输入人才的同时,须聘请香港员工和实习生,为本地人才提供就业机会,促进培育本地科技人才。

与此同时,港府还推行人才清单,列出香港经济发展最需要的11项专业,包括创新及科技专家和数据科学家等,为合资格专才提供入境便利,吸引他们来港发展。

今年预算案中,还提出优化研究员计划和博士专才库,并提升研究员计划的每月津贴额,和提升两个计划的资助期上限。为了培养青年对资讯科技及其他科技范畴的兴趣,亦提出投放5亿元资助。

陈茂波表示,香港拥有雄厚科研实力、世界级大学、具创意和探索精神的科研人员、国际化和市场化优势、健全的法治和知识产权保护制度等,可担当湾区内创科先锋的角色。

要把大湾区建设成为国际创科中心,香港借此打造“国际创科人才枢纽”的机遇与挑战是什么?这次嘉年华活动的主论坛,就是探讨这些现实问题。

这次论坛,由创科香港基金会总干事慕林杉主持,邀请香港数码港管理有限公司行政总裁任景信、联想加速器和创业服务总经理梁穎、香港大学陈冠华教授、红杉资本中国基金专家合伙人车品觉、深圳综研院新经济研究所执行所长曹钟雄博士、猎聘网高级副总裁邢子培等6人作为圆桌嘉宾。

粤港澳大湾区建设对哪些行业好(建设粤港澳大湾区他们在操什么心)(4)

建设国际创科中心,香港的作为和贡献在哪里,胜算有多大?面对主持人慕林杉抛出的问题,车品觉旗帜鲜明:香港最容易最能发展到的人才,是一种既懂商业也懂科技的人才。

车品觉认为,现在的香港,很需要科技界的产品经理的出现。但这并不是说要把香港的一些学生们都培养成为未来的科学家,而是要懂得科技的内涵是什么,并怎样把它翻译为商业的需要。车品觉认为,香港在人才培养上,不用妄自菲薄。像科技界的产品经理,通过上岗是较容易培养出来的。而这点香港在国际上也有优势,因为香港有中英文两种语言环境。这类人才培育出来后,再和深圳相结合,未来机会就会很大。

和车品觉对人才培育提出挑战不同的是,来自香港数码港管理有限公司的行政总裁任景信则更多是谈香港的优势。毗邻香港大学的数码港可谓是香港的“中关村”,截至目前这里已培育逾千家科创企业,其中外国企业创始人亦占很大比例。

任景信认为,如何把香港的企业带进内地城市,他更看重香港初创企业的技术优势。他更愿意在技术方面去推动跟内地一些企业的合作。还有就是要发挥香港与国际联系的作用,把香港作为大湾区的一个对外合作的窗口。

粤港澳大湾区建设对哪些行业好(建设粤港澳大湾区他们在操什么心)(5)

而做产品研发出身,现任联想加速器和创业服务总经理梁穎,可以说是车品觉口中的科技界的产品经理。她以曾在联想研究院走出去的商汤科技CEO为例,建议想出来创业的年轻人,不妨在大公司里待两三年,学习管理方法论、产业化的经验,缩短自己的产业化路径。

来自香港大学的陈冠华教授,既是物理学家,也是成功的商人。他也认为,对年轻人来说,最好的成长过程,就是到残酷的市场上去试水。他还分享说,他发现香港做得好的企业一般是两类:一类是一开始就定位在海外市场的企业;还有一类就是带着技术含量高的产品进行内地市场的企业。

站在深圳的角度来看香港,深圳综研院新经济研究所执行所长曹钟雄博士说,以前他们经常开玩笑说:香港躺在人才的金山上在睡觉,深圳在人才的贫困带上挣扎。但最近一两年已发生很大变化,这从2018年北大、清华这两所国内最顶尖的高校学生就业流向来看,排名第一的是大湾区,去得最多的是两家企业,一个是华为,一个是腾讯。这个超乎过去所有的想象,因为之前北大、清华的人都不太愿意走出北京。

曹钟雄博士还从大湾区的电子信息产业、智能制造、新材料、能源、服务业如何向数字化转型等产业发展的角度,去分析高端人才在湾区内的机会。

据猎聘网高级副总裁邢子培介绍,目前大湾区内,流入香港的国际人才大多数来自美国和英国,还有加拿大。而香港流出去的人才,很多人去了澳洲、新加坡,当然也有去了内地的。

对高端人才的需求,不仅仅是香港,整个大湾区都有这个渴求。梁颖说,她对粤港澳大湾区未来的发展模式持比较乐观态度,她认为未来粤港澳大湾区一定会成为中国的硅谷。但相较之下,她认为从政策层面上看,包括税收政策、住房政策,等等,香港还需要跟上去。目前深圳这边有“孔雀人才计划”,包括有住房补助等,相对会做得好一点。

曹钟雄博士同样持乐观态度。他说,未来的中国科技创新,一定是在大湾区。我们要扛起科技强国这个历史使命,年轻人也应该要有这种认识高度。他最后建议,作为湾区内部的人,我们要常走动,要有来有往。欢迎港澳人才、港澳的创业团队走进大湾区内地城市。

和上述相对宏大的议题比起来,这次嘉年华开幕活动上最接地气的环节,就是与“创客”有关的话题了。

创科香港基金会总干事慕林杉认为,过去的三两年里,已能感觉到香港好像在传统的一种商业氛围中,增加了创科这样一个主题。而这个变化是逐渐发生的,无论从创科人群的数量,还是他们所从事行业的丰满度以及门槛的提升,也包括整个创业人才的素质。

创科香港基金会由红杉资本(中国)发起,致力于推动香港创科生态发展,支持香港青年科技创新创业,并推动香港及粤港澳大湾区发展成为国际创新科技中心。腾讯的马化腾担任该基金会的荣誉主席。

该基金会在过去的两年里,分别发布了《跑赢智能时代-香港科技创新创业白皮书》及《创科发展 人才先行》报告,得到香港特区政府及香港社会各界的高度认可。

这一次,他们带来的是实用性更强的香港创业者的第一本湾区攻略《闯闯大湾区2019》。

粤港澳大湾区建设对哪些行业好(建设粤港澳大湾区他们在操什么心)(6)

在这本攻略发布前,该基金会还专门委托南方都市报拍摄采访了5名在广州创业并取得一定成功的香港年轻人。在发布会现场,基金会播放了这部采访视频。其中,研发智能运动器材的香港青年Ivan的一句话,给在场的香港观众们留下极为深刻的印象。Ivan说:“要征服全世界,先要赢咗中国。”

粤港澳大湾区建设对哪些行业好(建设粤港澳大湾区他们在操什么心)(7)

粤港澳大湾区建设对哪些行业好(建设粤港澳大湾区他们在操什么心)(8)

香港青年Ivan来广州创业,看到的不仅仅是专业领域市场的发展机会,还有内地广阔的市场空间。他团队研发的一系列智能运动器材,已入驻小米商城。据Ivan透露,2019年开了个好头,新产品在网上众筹卖了400万元。
长按上面二维码,可点击观赏五名香港年轻人闯闯大湾区的精彩视频故事

当下的香港,和Ivan一样,正在重新唤起曾经让香港繁荣腾飞的逐梦精神,投身到火热的创业浪潮中的年轻人并不少。据了解,为做这本攻略,创科香港基金会对香港创业者做了一次问卷调查,调查结果显示,意识到大湾区诸多优势的创业者们,大多数已经或者正在考虑在大湾区内地城市创业。

而为了给香港年轻的逐梦者提供更好的服务,正在行动的不仅仅是创科香港基金会。在发布会现场,南都记者注意到,创新香港人才嘉年华的联合主办方,就包括服务香港青年的“港漂圈”“菁英会”等社会组织。

粤港澳大湾区建设对哪些行业好(建设粤港澳大湾区他们在操什么心)(9)

如果说创科香港基金会提供的这本湾区创业“江湖行走指南”,是为了消除去内地城市创业人生地不熟或因为文化、制度差异带来的恐惧的话,那“粤港澳大湾区青年之家联盟”则直接驻扎内地城市,为当地的香港青年创客提供服务。《闯闯大湾区2019》发布环节之后,这个在广州天河区早已声名远扬的青年之家联盟,和东莞签下合约,准备在东莞万江区运营一个1.2万平方米的“东莞粤港澳青年双创基地”,协助香港青年进入内地高科技产业。

一年前,据说知道粤港澳大湾区规划的香港人,不足五成。而现在,据民调显示,已有80%的香港人支持大湾区建设发展。

粤港澳大湾区建设对哪些行业好(建设粤港澳大湾区他们在操什么心)(10)

“Hi,这里有个风口”“加入大湾区国际人才库,没退路有出路”……人才嘉年华会场上随处可见的标语,透露的不仅仅是主办方的积极呼唤。或许,这也是很多香港年轻人正在被唤醒的意识。

而面对香港这些年轻人,中联办副主任陈冬引用了南宋陆游的一句诗:人才自古要养成,放使干宵战风雨。

粤港澳大湾区建设对哪些行业好(建设粤港澳大湾区他们在操什么心)(11)

创科香港基金会在《闯闯大湾区2019 香港创业者的第一本湾区攻略》发布会上宣布,与南方都市报结成“大湾区战略合作伙伴”,共同宣布启动《闯闯大湾区》系列研究计划。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