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州结对帮扶阜阳高质量发展(手拉手亲如一家)

东西部协作和对口帮扶,是推动区域协调发展、协同发展、共同发展的大战略,是加强区域合作,优化产业布局、拓展对内对外开放新空间的大布局,是打赢脱贫攻坚战、实现先富帮后富、最终实现共同富裕目标的大举措 ,我来为大家科普一下关于苏州结对帮扶阜阳高质量发展?下面希望有你要的答案,我们一起来看看吧!

苏州结对帮扶阜阳高质量发展(手拉手亲如一家)

苏州结对帮扶阜阳高质量发展

东西部协作和对口帮扶,是推动区域协调发展、协同发展、共同发展的大战略,是加强区域合作,优化产业布局、拓展对内对外开放新空间的大布局,是打赢脱贫攻坚战、实现先富帮后富、最终实现共同富裕目标的大举措。

自2017年张家港市与沿河自治县建立东西部扶贫协作对口帮扶关系以来,两地全方位整体推进东西部扶贫协作,宽领域携手决胜深度贫困攻坚战,努力打造“东西部协作样板区”和“国家精准扶贫标准化建设试验区”,取得显著成效。

张家港位于长江下游南岸,是沿海和长江两大经济开发带交汇处的新兴港口工业城市,也是中国综合实力最强的县级市之一。而铜仁市沿河自治县地处长江流域乌江之滨,山连着山,贫困程度深,是贵州省14个深度贫困县之一。

为贯彻落实党中央“对口帮扶”决策部署,原本两地远隔万水千山,但如今却紧紧相连,结成了“亲戚”。从此,开放前沿与闭塞山城同饮一江水,牵连在了一起,同心治贫奔小康。

“五位一体”结对帮扶战贫困

为确保真心真情帮扶,助力沿河与全国同步建成全面小康社会,在全国率先探索实践市县、镇级、村级、村企、园区五个层次的“五位一体”东西部扶贫协作全面结对帮扶新模式,有力地提升了精准扶贫新高度。

——市县层面,两地签订《张家港市—沿河自治县东西部扶贫协作对口帮扶合作框架协议》,张家港12个部门与沿河对口职能部门签订了“干部人才交流培训及就业保障百千万工程协定”等12个合作框架协议。2018年,张家港市级财政安排1500万元帮扶沿河自治县资金,比2017年增加了1340万元。

——镇级层面,张家港10个镇(区)与沿河22个乡镇街道结对帮扶,在全国东西部扶贫协作县市中率先实现乡镇结对双向全覆盖。2018年起,张家港市各区镇(街道)对口帮扶所结对乡镇保底资金都达到10万元。

——村级层面,张家港18个行政村与沿河18个深度贫困村建立了结对帮扶关系,安排年度结对帮扶资金5万元。

——村企层面,张家港市6个国资企业与沿河6个深度贫困村分别结对;12家民企也与10个深度贫困村和2个贫困村建立了对接关系。每个深度贫困村都安排年度结对帮扶资金5万元以上,并视情况安排资金实施产业发展项目。

——园区层面,张家港市2家国家级开发区(江苏省张家港保税区、江苏省张家港经济技术开发区)和一家省级开发园区(江苏扬子江国际冶金工业园)一起参与贵州省级沿河经济开发区的共建工作;两地农业部门签订协议,共同推进农业产业园区的项目引进和人才交流。

8月1日至3日,张家港市委书记朱立凡率张家港市党政代表团到沿河考察交流,在张家港·沿河东西部扶贫协作联席会议上,与沿河签订了深度贫困村结对帮扶协议,携手打造两地协作关系升级版。

协作涵盖了强基层组织、教育扶持、文明引领、产业富民等结对帮扶模式。在全国东西部扶贫协作工作中,率先实现了所有深度贫困村的全面结对帮扶,有力助推沿河打好打赢深度贫困村脱贫攻坚战。

两地的交流涵盖了政治、经济、社会、生态、文化等各个方面。特别是去年以来,两地交流往来日益密切,合作领域不断拓宽,对口帮扶有力有序、有效开展,进入了新的阶段。

“开展对口扶贫协作以来,两地建立起了手拉手、心连心、亲如一家的深厚友谊。”沿河自治县委书记任廷浬说,“五位一体”东西部扶贫协作关系的建立,有力地推动了两地扶贫协作工作深入开展,加速了沿河脱贫攻坚步伐。

“志智双扶”激斗志增动力

“作为贵州脱贫攻坚最难啃的‘硬骨头’,如果采取常规的手段和方法,绝对行不通,必须创新扶贫模式。”张家港市杨舍镇善港村驻沿河中界镇高峰村领队宋海忠说,按照“五位一体”扶贫模式,善港村整村结对帮扶高峰村,必须立下愚公之志,把脱贫攻坚融入乡村振兴的大旗帜下,将高峰村打造成“沿河乡村振兴先导区”。

宋海忠认为,给再多的钱和物,若没有人去干,脱贫攻坚事倍功半。唯有抓好党的建设,打造一流的村支“两委”团队,产业发展将水到渠成。但若党建和人才队伍抓不好,产业发展最终将昙花一现。

近年来,两地围绕“百千万”干部人才交流培训计划,全面盘活两地人才资源,双方互派干部挂职锻炼、交流学习已成常态。

“我们学到了先进的技术和方法,对今后更好地发展产业有很大帮助。”高峰村百合产业带头人罗江谈到赴张家港市参加致富带头人培训时说。

罗江说,他目前已发展野生百合100余亩,带动10余户群众种植百合10多亩,他表示,将继续扩大百合种植规模,带动更多的贫困群众脱贫致富。

两地以“百千万协定”加大协作交流,通过挂职锻炼、集中培训、跟班学习和技能培训等举措,多层次、多形式地开展教育、卫生、科技、文化等领域干部人才交流培训。同时,以“支部跟着队伍走”的方式,加强党组织建设,两地挂职干部都在挂职地成立了临时党支部,定期开展活动、交流工作、谋划发展、互促互进,为两地交流挂职党员干部开展党员活动提供了组织保障。

2018年以来,张家港市组织了两期共82名年轻干部赴沿河自治县开展党性锤炼体验式培训。沿河选派了26名干部到张家港市挂职学习,组织两期116名党务干部分别到张家港市参加能力提升培训,还将分批分期安排300名干部到张家港接受培训。

8月来,两地联合举办了“长江水·乌江情”张家港市——沿河土家族自治县文化交流周活动,通过文艺演出、24小时“土家书房”启用、评弹艺术专场演出、美术作品沿河展等活动,潜移默化地调动了贫困群众静心思进、勤劳致富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激发了自我发展的内生动力。

一串串数字,记录了张沿对口扶贫协作的成果,诠释着东西协作的生动实践,同时,也印证了“东西扶贫协作模式”的生命力。

“在2013年10月至今的结对帮扶中,张家港与沿河结下了深情厚谊、实现了共同发展。”张家港市委书记朱立凡表示,在交流互动上频次加大,在对口帮扶上更加精准,在智力援建上成效彰显。

产业合作增强造血功能

“作为一名村干部,不发展好产业,怎能取信于民?”不甘落后的沿河中界镇高峰村村支书罗文武,看到其他村发展葡萄产业获得成功,他开始在全村最高山上仅有的一块平坦土地上探索发展葡萄产业。

本来今年葡萄进入丰年,哪知许多葡萄不挂果,零星挂果的还没等到成熟,就开始掉落,这令罗文武伤心不已。

“土壤不适合种葡萄,不会管理……”当从专家口中得知失败原因时,罗文武说都是盲目跟风造成的,没有因地制宜。

张家港善港村工作队进驻高峰村后,邀请南京农业大学专家对高峰村的气候、土壤以及种植环境进行实地踏勘,新建7亩美国金瓜和4亩瑰香糯玉米扶贫示范试验地,获得成功。目前,正紧锣密鼓建设高峰有机农业产业园。

近日,从善港农村干部学院培训归来的罗文武感慨万千,信心满满地说,今后高峰村要因地制宜走精品化的道路,实行精细化管理,绝不能过度追求规模。

“村民以前种植玉米都是喂猪喂牛,肯定不划算。”宋海忠说,通过优化品种,发展精品玉米,收入自然几十倍增长。

目前,高峰村村民与来自张家港善港村的15名队员一道,大力发展美国金瓜、瑰香糯玉米、限根葡萄、日本网纹蜜瓜等一批名优品种。同时,规划了百果林、设施农业区、露地种植区和稻鸭共作区等,不久将建成高峰有机产业园区。

宋海忠说,“高峰村是善港村结对帮扶村,力争形成可推广、可复制的扶贫、脱贫‘善登高峰’范例。”

在沿河自治县淇滩镇铜鼓村肉牛养殖基地,墙体上“东西联姻促脱贫·干群同心奔小康”的大红字格外醒目。2000多平方米的牛棚里,一头头壮实的肉牛在怡然吃着新鲜的草料。

该村肉牛养殖基地的第一期肉牛已经进栏102头,公司聘用贫困夫妇杨秀宝和范梅英在基地长期喂牛,每人每月工资2200元,夫妻二人才半年时间就领得公司发放的工资和务工费2.28万元,摆脱贫困。

“感谢党的好政策,肉牛基地建设后,我的土地流转给基地,有租金,自己也在基地就业,领工资。真好!”贫困户范梅英说道。

该项目属2017年东西部扶贫协作项目,总投资325万元,张家港对口帮扶资金80万元,按每户7843元量化到102户贫困户,入股贵州沿河梓瑜生态农业有限公司在该村扩建肉牛养殖基地,项目建成投产后,采取“保底分红 效益分红”利益联结模式,为群众带来了土地流转、务工和年终分红收入近13万元。

2017年以来,苏州及张家港市已累计投入结对帮扶资金4600余万元,实施了基础设施、农特产业、旅游产业、人才交流、教育帮扶、学生资助和文化帮扶等帮扶事项50余项,动员张家港等东部城市企业来沿投资兴业,承接张家港等东部企业转移沿河投资超过1.3亿元,带动贫困户实现分红和就业增收1000余万元。

在沿河干群和东西扶贫协作对口帮扶的共同努力下,沿河自治县250个贫困村已脱贫出列76个,50个深度贫困村已脱贫出列3个,贫困发生率下降到了11.8%,减少贫困人口9.83万人,2017年减少贫困人口1.64万人。

“张家港与沿河虽然远隔万水千山,但近年来的密切往来互动,已结下了深厚情谊。”沿河自治县委副书记、县长何支刚表示,将抓住张家港结对帮扶的机遇,全力推动“五位一体”全方位帮扶和扶贫项目的落地见效,多措并举推动帮扶合作常态长效,加强多层面、多渠道、常态化的对口交流,确保翻开两地合作“新篇章”。(张著昶 杨敏 文学)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