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谷的科普(科普小知识何谓)

有句俗语:“四体不勤,五谷不分”,出自《论语·微子》,所谓“五谷”指的是什么呢?

“五谷”之说,最早出现于春秋战国时期,但究竟何为“五谷”,解释各有不同,一说“五谷”是指“黍、稷、麦、菽、稻”,一说是“黍、稷、麦、菽、麻”,这是由于在中国远古时期,北方多种麻,而南方多种稻的缘故所致,另还有“六谷”“九谷”等之说。

现如今人们通常说的五谷,已不再是指具体五种粮食,“五”作为虚数,指众多的谷类作物的统称。下面我们按照最常说的五谷:“稻、黍、稷、麦、菽”逐一介绍。

一、稻

稻,即水稻,稻谷去壳后称糙米,糙米碾去米糠层即为大米。大米是目前全世界一半以上人口的主要食物。水稻是我国产量最大的粮食作物,大部分省份都可种植水稻。水稻分为很多类型,按形态特征分为籼稻和粳稻,按成熟期可分为早稻、中稻和晚稻,按淀粉结构不同可分为粘稻和糯稻等等。人们通常以南方米和北方米来做区分,南方米主要是籼稻米,生长周期短,一年多次成熟,煮熟后米饭较干、松,食用时一般磨成粉再制作成米粉、米糕等食物,而北方米主要是粳稻米,生长周期长,一年成熟一次,一般以米饭形式食用。

五谷的科普(科普小知识何谓)(1)

二、黍

黍(shǔ),即黄米,又称糜(méi)子、黄小米,颜色和小米相近,但是黍并非是小米,体积上也比小米稍大,将米煮熟后有粘性,可以酿酒、做糕。由于黄米不利于消化,现在也基本上不作为主食了。现在接触到的用黄米做成的食物主要有北京炸糕、东北粘豆包、陕北黄馍馍、黄米凉糕等。

五谷的科普(科普小知识何谓)(2)

三、稷

稷(jì),又称“粟”“谷子”,就是我们平时吃的小米。生长耐旱,品种繁多,俗称“粟有五彩”,有白、红、黄、黑、橙、紫等各种颜色的小米,也有粘性小米。小米原产于中国,小米的祖先是一种狗尾草。稷在的我国古代很长一段时间内都是最重要的粮食。古人以稷代表谷神,和社神(土神)合称为社稷,后来以社稷作为国家的代称,可以看出当时稷在国人心中的重要地位。小米的营养价值高,营养全面均衡,有健脾和胃、补益虚损、和中益肾、除热解毒,主治脾胃虚热、反胃呕吐、消渴、泄泻等,非常适合体虚、产后的人食用。

五谷的科普(科普小知识何谓)(3)

四、麦

麦,包括小麦、大麦。小麦是五谷中唯一起源地并非中国的谷物品种。小麦去皮磨成面粉可以制作面包、馒头等食物,发酵后可制成啤酒、酒精、白酒等。河南省是我国小麦产量第一大省,约占全国小麦产量四分之一,第二大产区是山东省。我国面食食用的省份主要有河南、山东、陕西、山西、甘肃等。我国著名面食有兰州拉面、臊子面、担担面、阳春面、西安biangbiang面、烩面、云吞面、刀削面、饸饹面、油泼面、老北京炸酱面……

五谷的科普(科普小知识何谓)(4)

五、菽

菽(shū),是豆类的总称,一般指大豆,也叫黄豆。豆类制品是中国百姓们喜欢的食物之一。我国东北是大豆主产区。按大豆的种皮颜色可以划分为黄大豆、青大豆、黑大豆,其它还有褐色、棕色、赤色等单一颜色的大豆,但日常以黄大豆和黑大豆最为常见。大豆最常用来做各种豆制品、榨取豆油、酿造酱油和提取蛋白质。大豆中含有丰富的优质蛋白质、不饱和脂肪酸、钙、钾、B族维生素、异黄酮等,对降低胆固醇、预防心血管疾病、防治骨质疏松等都有良好作用。

随着时代发展,现在的人们越来越注重身体健康,营养均衡,“四体勤,五谷分”,五谷杂粮不仅是一种食物,还是养生人士的最爱,已成为大众餐桌上平衡膳食的最重要食物。(李玲玉整理自网络)

五谷的科普(科普小知识何谓)(5)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