练瑜伽认真的开始比努力更重要(练习瑜伽若不懂得什么是自我觉知)

瑜伽,自我觉知的练习

作为一位瑜伽练习者,不懂得“觉知”,那是对瑜伽片面的认知。

身体姿势的练习不一定是瑜伽,而瑜伽的练习要通过身体姿势进行练习,其区别就在于是否在“当下觉知”!

究竟什么是“觉知”?且听大漠老师讲瑜伽!

练瑜伽认真的开始比努力更重要(练习瑜伽若不懂得什么是自我觉知)(1)

我们经常听到:瑜伽是自我觉知的练习,还觉知者本来面目。

要懂得觉知的意思,我们首先要懂得什么是“本来面目”。

本来面目从现代心理角度讲是:自己内心真实的状态,包括原生的情绪反应、身体出现的真实感觉、内心真实的需求和活动。

从心灵层面来讲,我们有三层心灵活动。最内在的层面是真实、纯粹、鲜活的,这就是我们的本来面目。比如对某件事某个人最直接的感觉,我对这件事很生气,对某个人的做法很失望,对某件事情的结果感觉很无助。

第二层是恐惧层,恐惧多源于和父母的联结方式。如果儿时遭遇过被父母遗弃和忽视的经历,会让自己在日后经常有莫名其妙的恐惧感,并担心恐惧的感觉再度出现,于是就会在内心自然防御。

第三层就是防御层,防御层就是我们表面的意识行为,防御行为分别是:攻击、讨好、隔离。比如你对父母很爱和需要,却因为被伤害过,害怕再被伤害,于是抗拒和父母接近。

内心真实纯粹的感受就是本来层面,害怕就是恐惧层面,抗拒和愤怒就是防御层面。

练瑜伽认真的开始比努力更重要(练习瑜伽若不懂得什么是自我觉知)(2)

防御行为会在长大后在我们的婚姻生活和工作中会发生相同的作用。

比如对伴侣的爱,因为被对方的某种行为伤害,或觉得对方不在乎自己的感觉,会有种无助和无力的感受。出于自我防御,就会表现出很愤怒的对抗行为,或是牺牲自己不停地讨好对方,让自己觉得好受一点,能够快速躲避现在不舒服的感受。

对伴侣愤怒的对抗或讨好是表面的防御行为,是因为恐惧自己不被在乎和不被爱。而这种恐惧和担忧来自于儿时自己被大人忽视和责怪的记忆。

比如对待自己的孩子,孩子期末考试很糟糕,家长内心是对孩子的未来很担忧,害怕社会竞争太激烈,自己和孩子无法面对以后的竞争。以及觉得自己很辛苦地为孩子付出,孩子却没达到自己想要的样子,自己的心血没有被孩子重视和尊重。所以顿时就对孩子很愤怒地宣泄情绪,并在情绪上表现得很焦虑。这种做法不仅加深了孩子的无助感和对自己很失望,并且厌倦学习。

家长的愤怒和焦虑是表面的防御行为,担忧孩子未来和害怕自己无能为力是家长的恐惧,其内在是自己的无助,或自己儿时经历过的失败的恐慌体验,现在通过孩子表现出来了。这一部分自己儿时受过的创伤,才是真正需要被看到的地方。所有对别人的愤怒和焦虑实际是对自己的无助。

如果内在的真实内容没有被看到,习惯性的防御行为会重复进行,所有遇到的身心困难都没得到解决。

重复的行为就在我们意识的最浅层,也是惯用的方法,为的是隐藏恐惧层,而我们往往因为躲避恐惧的本能,恐惧层就像一道牢不可破的堡垒,把我们内在最真实的活动掩盖了。也因为害怕恐惧的感觉被暴露出来,而强化防御层。

练瑜伽认真的开始比努力更重要(练习瑜伽若不懂得什么是自我觉知)(3)

我们要想改变这种状况,一定要穿过恐惧层的。但是对于我们很多人来讲,这样做太难,和不敢做到。因为我们一遇到不舒服和不想要的感受,就会立即习惯性的防御。

举例:

练习瑜伽体式,一遇到自己很难攻克的体式,因为害怕做不到,害怕被质疑,害怕再次经历疼痛拉伸感,还没真正练习,就开始防御。于是内心的情绪是紧张、担心、恐慌。表现在身体上是肩颈紧张、呼吸急促、身体疲乏。这种身体反应又进一步作用在内心上,让你觉得自己一定不能做到,是自己不够优秀,是个很失败的瑜伽练习者。

这种情况在工作中也很常见,比如偶然疏忽,一件工作没做好,被领导批评,被同事埋怨。顿时就会觉得浑身无力,心慌意乱。而这种身体反应和情景,或许在自己很小的时候也有过。比如学习成绩不好,被老师批评,被家长责怪,被同学看不起,这些经历再次重复时,让你感觉这就是你的命运,自己注定是个很倒霉和很失败的人。

那么失败和倒霉的评价是浅层意识反应,是自我防御的显现。之所以出现这种防御,实际是害怕别人不喜欢自己而出现的恐惧感。但是内在核心是自己真的想很棒,自己也用心努力过,自己真的需要被支持和鼓励。每个人内心都有一个美丽的愿望,都有一个向往的目标,只是过多的恐慌和害怕,让自己重复地在防御层面上挣扎,从而离真实的自己越来越远了。

练瑜伽认真的开始比努力更重要(练习瑜伽若不懂得什么是自我觉知)(4)

那么该如何卸下防御,穿越恐惧,走近真实的自己呢?

这就需要自我觉知练习了!

觉知需要长久持续的练习,觉知应该深入到我们生活、工作、瑜伽姿势各个场景中。我们在瑜伽垫上,和身体联结时,就开始觉知了,当离开瑜伽垫,回到家里,依然需要带着柔软和觉知的心,和自己联结在一起。

在工作中,遇到不舒服的感受和身体的感觉,按照以前的习惯行为,很快就会对抗或者讨好上级或同事,是因为恐惧自己不被接纳和认可的无助感,并会把这种情绪带到家里。

但是通过觉知训练,是不急于做出反应,先慢下来看看,调一下呼吸,感受到自己内心的情绪反应,看看自己究竟在防御什么?然后去探寻到自己内在的真实感受,更客观地找解决方法,而不是急于应付不舒服的感受。

看看自己究竟在工作上哪些方面是很棒的,哪些方面是需要进一步调整的,如何调整才能更好,还需要通过谁的帮助,或找到其他方法帮自己更好地接近想要的目标。一个问题出现,应该有很多解决方法,但是我们只是为了应付自己的情绪,还会较劲儿地按照以前的想法做事,并且看不到更多的可能性,也就找不到更有效的解决方法。

所以在瑜伽经中讲:瑜伽是看到自己心念的波动,在觉知中还回自己的本来面目。

如此看来,觉知并不简单,而且是需要我们把瑜伽的知识反复思考和运用,才能真正成为有用的,能帮助我们身心改变和成长的练习方法。

就如每次体式练习时,回到当下,和自己身体的真实感觉在一起,看到自己的起心动念,进而看到自己的恐惧和防御,重新开始和调整,你不受困于习惯的看法和情绪反应中,你才真正开始通过瑜伽的练习。就如每次心里生出波动时,你不急于回避,而是更客观认识自己的防御和恐惧,重新发现自己,进而让自己发生改变,你才真正开始学会成长。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