缓解压力的实验(如何缓解压力渐渐成为热门话题)

有网友在自己的朋友圈里说,有一次在坐地铁的过程中,坐在旁边的大哥从上地铁后就一直在抖腿,不论是频率还是力度,都让人觉得他是“练”过的。更重要的是,这位大哥自己竟然毫无察觉。该网友表示,自己的手已经按捺了半个小时了。

其实,这是一种常见的减压方式。心理学家发现,连续给予身体某一部位微小的刺激,就能通过中枢神经来刺激大脑,使紧张的神经得到放松,有助于缓解社交压力。

说到减压,很多人都有自己的方法,或是抖腿摇头,或是转笔玩纸。现在的人们绝大多数都有着不小的压力,如果不及时将这些压力尽快缓解,时间长了,轻则免疫力下降,重则会造成精神抑郁。很多我们不常见的病,都有可能来自过大的压力。比如山东某大学生在全村人的期待下刻苦学习,争做村里第一个研究生,却在大学毕业临近之际患上了银屑病;湖南一位28岁白领,由于过重的工作压力,在开会的时候突然猝死……

如何缓解压力渐渐成为了热门话题,而很多人在工作之余做的很多事情,都是为了缓解压力。不知不觉,专门为缓解人们压力的玩具成为了热销产品。

你有压力,我有压力

“你有压力,我有压力”,几年前,香港巴士阿叔的一句抱怨成了年度口头语。后来经济危机来临,越来越少的人把“压力”二字挂在嘴边,不是因为没有压力了,而是因为说了也没人听,也没有用,因为大家都有压力,谁又愿意当彼此的“垃圾桶”呢?于是,一些人从宠物那里获得慰藉,一些人从书本中找安慰,还有一些人“求助”于玩具。

在这方面,日本人是先驱。早在1996年经济泡沫破灭后,日本就诞生了“治愈系”玩具——电子宠物鸡。这种口袋里的“宠物”让人们有了得以“寄情”的载体,因此很快风靡日本乃至全球。电子鸡的出现,第一次让人们感觉到玩具对成年人同样有着足够的诱惑力和治愈力。

成年人玩玩具不再被看作是玩物丧志,特别是在经济发展变缓的大环境下,玩玩具更成为堂而皇之的减压理由。随便在淘宝等购物网站上浏览一下,可以发现专门针对大人的减压玩具往往都是人气商品。这也从侧面证实了玩具减压行之有效,同时也反映了受人们欢迎的程度。

心里有话就吼出来

爬山,是一种有益身心的运动,但有人爬山却是为了能够在山顶吼两嗓子。

吼叫是人们发泄的一种方式,或是出于愤怒,或是出于悲伤,或是出于痛苦,或是出于兴奋,有时人们在都市里待得烦闷了,就会去找个地方大声吼两嗓子。不光是山顶、海边这样的自然场景,球场和健身房也是不错的选择。另外,有时候在路边摊喝两瓶啤酒,在KTV唱几首歌,也是为了发泄。

其实,大家寻找这些能够大声呐喊的方式都是出于同一个原因,就是:没人管。

平常大家在生活中,不是在家,就是在办公室,更多的是处于不适合大声喧哗的公共场所。如果想通过大喊发泄压力的话,就只能去一些特定的场所,所以,作为游客,在自然风景中不论发出多大的声音,别人都不会有意见。

最近在日本流行的一种发泄工具能够让重压之下的人们随时随地肆意“怒吼”,它就是发泄壶,又称尖叫壶。

发泄壶的外观看起来像一个花瓶,一端开口,另一端有一个小眼。想发泄的人只要将开口较大的一端扣在嘴上,便可以尽情叫喊发泄了。

据了解,发泄壶使用的是ABS树脂材料,内部设计有独特的消音功能,中空的管道可以让使用者在大声喊叫时依旧呼吸顺畅。中间瓶颈部分的形状适合抓取,瓶口的弧度可以将嘴完全包裹在内。通过瓶身的材料和独特的内部结构,可以有效地阻止声音的外泄,传出的声音仅为原声的三分之一。

不过,有心理咨询师表示,尖叫发泄有一定作用,但不一定对每个人都有效,学会自我调节,才能对症减压。盲目尖叫乱吼,如果没有针对压力源,压力依然会存在,最后的结果只会是喊破喉咙。

缓解压力的实验(如何缓解压力渐渐成为热门话题)(1)

我是一支很不正经的笔

遥想上学的时候,看书是一件极为枯燥却又不得不做的事情。为了缓解无聊的情绪,在看书时,很多人都会把手中的笔转来转去。

但是能把笔转得随心所欲、十来圈都不会掉确实不是一件容易的事,于是有人发明了更容易转的平衡笔。这杆笔两端的重量几乎持平,重心在笔的中心点,有它在手,人人都可以习得转笔技巧。

最近,一款减压笔走红网络。这看似是一支普通的圆珠笔,但它的笔身由高强度弹簧制成,这也造就了它的特性:可以弯曲。当写字累了的时候,可以通过不停蹂躏这支笔,舒缓内心的压力。另外,由于弹簧是铁制的,厂家还配备了磁性的、可弯曲折叠的链珠,通过将两者组合,可以衍生出各种玩法。

有某中学教师反映,这款笔上市后就看到有学生将它带到了学校,不过由于是写字工具,老师也不方便多管,只能是在看到的时候多提醒学生。“像这类趣味比较强的学习用品其实很容易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影响课堂听讲是不可避免的事情。”该教师表示,现在已经通知学生家长对学生的文具进行清理,接下来将禁止学生将此类文具带到学校。

指尖陀螺能治多动症

不知什么时候,指尖陀螺成为了满世界都能看到的东西。有人称,指尖陀螺热风靡全球,现在卖衣服的在卖指尖陀螺,贴膜的在卖指尖陀螺,手机充值的在卖指尖陀螺,就连单位发奖都是指尖陀螺,真是想不认识它都难。而且一旦尝试玩耍过的人,一般短时间内都不会把它放下来。

指尖陀螺是一个能够长时间旋转的掌上玩具,除了能够不停旋转外,人们为了增添它的实用性,还将打火机、LED灯泡、钥匙扣等零件融入了指尖陀螺,让它在携带的时候不那么突兀。

作为玩具,指尖陀螺最大的用处自然是消遣。不过,很多人觉得指尖陀螺除了能打发无聊的时间,同时在一定程度上也能缓解自己的焦虑。看着陀螺不断旋转,注意力似乎就能从烦心事中转移开。

在某互动网站有网友说:“许多人觉得指尖陀螺对他们的注意缺陷多动障碍、戒断反应、强迫症、焦虑、创伤后应激障碍、冥想和无聊状态都有帮助。”

但目前,仍然没有有关指尖陀螺对人心理健康影响的研究。“要判断这种玩具对患ADHD(注意缺陷多动障碍)的孩子有没有帮助是很困难的。”佛罗里达大学临床心理学家马克·拉珀特说,对ADHD患者来说,使用指尖陀螺这样的工具小装置反而更可能使他们精神不集中。

另类魔方帮助减压

魔方是1974年匈牙利某大学教授发明的经典玩具,后来被划分为一种手部智力极限运动。

但是,由于其千万种变化方法,很多人并不能掌握将魔方恢复成六个面都是一个颜色的技巧。很多人都是出于兴趣买了一个魔方,然后不出24小时,魔方就被扔在了某个角落。

美国的Mark和Matthew McLachlan两兄弟就深受其害,每每拿起魔方都会以失败告终,于是他们发明了一种减压魔方,把方形的塑料块变成了舒缓压力的工具。

减压魔方的构造很简单,它的六个面分别设计有开关、按钮、摇杆、小钢球、凹面和旋转盘等操作键。将它握在手心里,任何一个手指都可轻松地进行操作。翻滚、点击、摩擦、旋转和滑动等等动作,这个小小的魔方都能实现。虽然都是简单的动作,却让人“根本停不下来”。

自制减压“史莱姆”

史莱姆是一种在电子游戏与奇幻小说中时常出现的虚构生物,它的特点就是身体呈半固体的果冻状,没有具体的形状。通过各种手段,人们将这种半果冻状的物体变成了现实,并制作成了减压玩具。

这种玩具被称为发泄球,也有人叫它捏捏乐。顾名思义,只要用力捏一捏它,心情就会不自觉地开心起来。在它的外面套上一层网眼纱网,这时再捏它,里面的半果冻状物质就会被分割成数个部分并从网眼挤压出来,看起来就像一串葡萄,也有人说像脓包。

俄罗斯一位青年以拍摄趣味实验视频走红网络,其中就有制作发泄球的视频教程,教大家如何自制“史莱姆”发泄玩具。

首先,准备好制作的原材料:隐形眼镜护理液、胶水、碱面(小苏打)。

然后将它们混合,先在胶水里加入隐形眼镜护理液,然后再将碱面用水调匀,加入胶水中。

要注意,隐形眼镜护理液要一点点持续加入,并且要不断地搅拌,感觉不粘手了,这“史莱姆”就做好了。另外,还可以往里边加入香水调香味,或者加些彩色眼影调出自己喜欢的颜色。

制作出来的玩具虽然与工业制品有些不同,但手感却比那些商品更好。更重要的是,在整个制作过程当中,相信心里的烦闷,也会渐渐消去,效果恐怕比玩减压玩具要更好。

减压不等于解压

科学研究表明,成年人的平均注意力时长约为20分钟,一般在15-30分钟后都会开始注意力不集中,为此我们经常会采用一些小动作来转移已经发散的思维,让我们将更多的注意力集中在重要的事情上。著名的TED演讲不会超过18分钟的设计也是基于这一点。

曾有一则来自某科技网站的文章表明,人们在专心工作的时候最容易陷入焦虑、坐立不安。减压玩具的作用之一就是“分心”,把长时间工作感到厌烦的那部分注意力分散,会更好地帮助大脑其他区域集中注意力,从而让你更加认真工作。

总的来说,减压玩具的效果主要体现在转移注意力上,简单地重复性运动可以提高大脑中神经递质的水平,从而使我们更加专注,比如转笔、嚼口香糖、涂鸦等等,都具有明显的效果。

据心理咨询师刘力介绍,通过玩具来宣泄情绪,达到平复心理压力的作用,减压玩具确实在一定程度上达到了发泄的目的。但减压玩具会不会助长孩子的暴力倾向,给社会和个人心理带来潜在危险和隐患,值得警惕。

“其实,减压玩具用来减压是治标不治本,只能暂时帮助缓解压力,并不能解决根本问题。”刘力说,“要从根本上心理减压,还需一些科学的办法:一是多与朋友和家人沟通,把烦恼说出来,倾诉的同时以寻求帮助,这样才有更大的能量去面对压力;二是培养自己的兴趣爱好,多参加集体和社会活动,这样有助于摆脱狭小的自我,走出负面情绪。如果通过自我调节仍不能感到轻松,应该去专业心理咨询机构寻求帮助。”

只有积极面对,加强对抗挫能力的培养,才是舒缓压力的最好方式。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商业转载请联系作者获得授权,非商业转载请注明出处。

微信用户可关注 中国家庭报官微(zhongguojiatingbao1)。

缓解压力的实验(如何缓解压力渐渐成为热门话题)(2)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