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朝九大朝臣(清朝唯一配享太庙)

张廷玉,出生于康熙十六年,康熙三十六年考中进士,康熙四十三年入职南方书,38岁的汉臣张廷玉正式进入清朝决策层。张廷玉一生历经康熙、雍正、乾隆三朝,尤其是雍正皇帝当政时期,协助雍正帝推行改革、改善“密折”制度、筹备军机处等,为雍正皇帝掌握朝权、稳固皇权做出了重大贡献,更为当时的民生吏治、经济复苏发展立下了汗马功劳。雍正皇帝在位13年所取得的成绩绝对和张廷玉有着不可分割的关系。

清朝九大朝臣(清朝唯一配享太庙)(1)

张廷玉剧照

康熙六十一年,康熙皇帝驾崩,雍正皇帝继位。雍正继位以后,张廷玉历任礼部尚书、户部尚书、礼部尚书直至擢升为保和殿大学士成为内阁首辅,军机处建立以后,成为首席军机大臣,走向了权力的巅峰。雍正皇帝驾崩之前,将张廷玉同鄂尔泰、允礼、允禄四人一块安排为乾隆皇帝的辅政大臣。乾隆二十年,张廷玉老死家中,享年84岁,配享太庙,成为清朝历史上唯一一个配享太庙的汉臣。

雍正朝时,张廷玉深为雍正皇帝倚重,“配享太庙”这一最高荣誉也是雍正皇帝生前应许,乾隆皇帝才会照办。那么权高位重、功绩突出的张廷玉为何从未被雍正皇帝当成心腹呢?我们来看一下具体原因。

清朝九大朝臣(清朝唯一配享太庙)(2)

李卫

我们知道,雍正皇帝在位13年,即位之初的三大宠臣分别是年羹尧、隆科多、李卫。在年羹尧和隆科多获罪被杀以后,雍正皇帝的心腹又变成了田文镜、鄂尔泰、李卫三人。虽然张廷玉一直处在权利顶峰,被委以重任,但从未被雍正皇帝当成过自己的心腹。原因有三:

1、张廷玉并不是“九王夺嫡”中雍正的坚定支持者

康熙晚年的“九王夺嫡”事件中,虽然张廷玉心中支持皇四子胤禛继位,但是聪明圆滑的张廷玉并没有明显站位。身为康熙皇帝身边备受倚重的大臣,张廷玉的很多意见都能够左右康熙皇帝的决定。潜心培植自己政治势力的胤禛当然不想失去这样一位至关重要的人物,反复几次拉拢张廷玉,但是张廷玉自始至终都没有明确表态自己的立场,这不免让胤禛对其疑心。

清朝九大朝臣(清朝唯一配享太庙)(3)

康熙皇帝

后来,在康熙传位雍正的惊险过程中,虽然张廷玉调动自己所有力量拥立新君,发挥了重要作用,他也只是严格按照康熙皇帝的安排行事,并没有明确的政治立场。我们有理由相信,不管康熙皇帝安排哪个皇子继位,张廷玉都会按照康熙皇帝安排尽心尽力。

在雍正皇帝逐渐稳固的执政集团里,只有张廷玉是没有明确支持自己的大臣,不被当为心腹也是情有可原。

2、雍正继位以后,张廷玉性格大变,谨慎小心、少言少语

清朝九大朝臣(清朝唯一配享太庙)(4)

田文镜

被雍正皇帝视为心腹的大臣,如李卫、田文镜、鄂尔泰对待雍正皇帝除了忠心、服从外,还能敢于反驳君主、直言不讳。 继位以后,冷血处理皇室宗室、大力推行吏治整顿的雍正皇帝有点孤立无援、众叛亲离的感觉。而李卫、田文镜等人的开诚布公、亲近自如让雍正皇帝能够在他们面前畅谈心中想法和苦闷,心中渐渐变暖。

清朝九大朝臣(清朝唯一配享太庙)(5)

雍正皇帝

张廷玉在康熙皇帝面前是绝对是一个敢于直谏,不畏皇权的耿直忠臣。但是,在见识了雍正皇帝雷霆手段的张廷玉渐渐学会了明哲保身、难得糊涂的为官作风。熟知张廷玉的雍正皇帝不可能看不到张廷玉迥然不同的为官之风,便渐渐对其生出嫌隙。虽然,鉴于张廷玉的综合能力、忠心程度,雍正皇帝一直将张廷玉委以重任,但却并没有将其当成自己可以亲近、自己无话不说的心腹。

3、军机处唯一汉臣身份,雍正帝顾虑仍在

清朝九大朝臣(清朝唯一配享太庙)(6)

顺治皇帝

自清朝八旗军队入关,顺治皇帝定都北京以来,清朝的皇帝从来都没有放松对汉臣的提防和质疑。满清贵族和清朝皇室成员更是对汉臣们嗤之以鼻。尤其在雍正皇帝继位以后,重用汉臣年羹尧,嚣张跋扈、不可一世已经让雍正皇帝饱受诟病;再加上雍正皇帝推行的“摊丁入亩、火耗归公”的改革政策让清朝的既得利益阶层—满清贵族、八旗子弟损失惨重,更加剧了朝野内外对于汉臣的偏见和抵触。

鉴于这种情况,张廷玉作为军机处唯一的汉臣肯定压力巨大、备受煎熬。雍正皇帝就更不能将张廷玉这个已经成为“众矢之的”的汉臣当成自己的心腹。

对于张廷玉未被雍正皇帝视为心腹的说法,相信有人会不认可,但后世公认的雍正帝“三大心腹大臣”中确实没有功勋卓著的张廷玉。或者张廷玉作为三朝重臣不应该按照“心腹”的说法给对定位还是张廷玉毕竟和雍正皇帝亲自培养的鄂尔泰、田文镜、李卫三人有着本质上的区别?

欢迎提出不同观点!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