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安版本浩克牛叔(也许看过卧虎藏龙)

李安版本浩克牛叔(也许看过卧虎藏龙)(1)

李安,一个电影观众再熟悉不过的名字。他拥有华人电影界的最高成就,是史上唯一能于奥斯卡奖及金球奖两大世界性电影颁奖礼上夺得「最佳导演」的华人,是第一位获得「奥斯卡最佳导演奖」,也是至今唯一两度获得该奖项的亚洲导演。金球奖、威尼斯电影节、柏林电影节、金像奖、金马奖…… 斩获奖项无数,没有人能否认李安在电影上的成就。而为了表彰他对电影界的贡献,小行星 64291 更是以他的名字命名(64291 Anglee)。毫无疑问,「李安」已经註定是一个名垂青史的名字。

人们谈及李安,总是喜欢用「大器晚成」、「厚积薄发」和「出名要趁晚」来形容他。三十而立的年纪,李安的电影事业几乎没有任何起色,直到 1991 年他的处女作《推手》在台湾大获成功,将七个奖项收入囊中,李安的才华终于崭露头角。而随着他的成功,大家也对他赋闲在家六年,当「家庭煮夫」的往事津津乐道。在 1985 年从纽约大学毕业后,六年的时间里李安都没有一份像样的工作,而正如他自嘲的「除了拍电影,我真的什么事情都不懂」,连去剧组打散工当剧务等事情都不灵光,不得已李安只能包揽所有家务 —— 买菜、做饭、带孩子…… 一家人的生活费用全压他的妻子林慧嘉的肩上。可以说,当时没有他妻子的支持,就没有今天的李安,所以在讲获奖宣言时,李安的感言里顺序第一的永远都是妻子林慧嘉。

家庭三部曲

家庭三部曲为李安的生涯起了个好头。所谓三部曲,是由《推手》、《喜宴》和《饮食男女》组成,由于三部影片都由演员郎雄饰演剧中「父亲」的角色,所以也称「父亲三部曲」。父亲,是永恆的主题,而在华人文化里,父亲代表着压力、责任、尊严和荣誉。在传统文化渐渐丧失的时候,又随着西方文化在生活的渗透,父亲在家庭中的御统也渐渐开始消解。在《推手》里,讲的是一个太极拳大师,追寻儿子到美国生活,因为语言不通,生活习惯上与洋媳妇有诸多差异,没有享到清福,反而徒增了许多新愁。为了更加突出「传统」和「现代」的冲突,李安在《喜宴》里更是选了一个比较极端的题材。在美国的华裔同性恋儿子伟同为了满足父母抱孙子的强烈愿望而不得不假结婚,而父母偏偏要从台湾到美国为其主持喜宴,造成了儿子伟同与其男性伴侣的冲突,以及各家庭成员之间的冲突。到了《饮食男女》,郎雄饰演的父亲因为谈起了老少恋开始了崭新的生活……

每一部电影都是一个看似和睦的结局,但却带有一种「复杂又尴尬」的悲伤。这是一种「中国式」的悲伤,在我们的文化里,和谐大于一切,一切冲突都要提早压制。一个「完整」的家庭,实际上是要每个家庭成员都各退一步来成全。在这三部电影中,涉及了异国恋、同性恋、老少恋、未婚先孕、大龄剩女……如今回头望去,李安早在 1994 年就已经把如今现代社会的核心男女问题都讨论完毕了。不可谓不超前!

卧虎藏龙

可以说,《卧虎藏龙》让西方世界第一次认识到了中国的武侠世界 —— 原来中国的武功不仅仅是像李小龙那种散发雄性荷尔蒙爆发的霸气,而是有劲道,有风范,有情怀。2000 年上映的《卧虎藏龙》获得了奥斯卡最佳影片提名,也让李安首次获得了奥斯卡最佳导演的提名。

李安认为中国的武侠之道非常浪漫,实际上,他认为《推手》是一部功夫片,在《推手》之后,他本来还打算推出一部《偷拳》,打算推出「功夫三部曲」 。李安认为,真正的功夫片,不是讲打斗,而是讲武侠高手的内心的斗争。所以,和成龙的那种「先有武戏、再有剧本」、「动作打斗经过精心设计」不同,李安的的打戏要讲究意境,所以他削了半个竹林,就是为了拍好那一场竹海大戏。

那一场竹林大戏太过出色,以致于后来许多人都认为张艺谋的商业大片《英雄》的大场面是借鑑李安的《藏龙卧虎》。实际上,许多影评人士都曾从各方面点评李安与张艺谋的相似与不同之处。两位导演都特别懂东方美学,张艺谋更懂构图和颜色,然而除了早期的几部作品,张艺谋的电影几乎批评不断。仔细想可以发现,李安是做编剧出身,会讲故事;而张艺谋是摄影出身,虽然擅长搞「大场面」,熟用各种浓烈的色彩,但他需要「依赖」编剧的好故事。如果没有一个好的剧本,电影本身很容易成为一个虎头蛇尾的笑话。李安与张艺谋最大的区别是,他的内心有许多故事。 《推手》的贊助方曾经这样形容李安:「他心里早就有电影了,只是他需要外界的手法来『装配』它而已。」

李安版本浩克牛叔(也许看过卧虎藏龙)(2)

绿巨人浩克

很多人不知道,原来李安还拍过一部超级英雄大片。但实际上,《绿巨人》某种程度上算是李安的「黑歷史」,因为当时国内外的观众都觉得自己看的不是一部超级英雄大片——它长达两个多小时,剧情很严肃,竟然还没有大量的动作戏。观影体验不佳,因为看完之后并没有感受到那种「英雄拯救了世界」的正能量和兴奋感。面对大量的批评,李安当时的回答是:「《绿巨人》我是真做烈士了。」

他的这一回答非常值得考究。实际上,在这一版本的《绿巨人》,浩克不再是人民的守护者,他只是一个不幸的男人如何被自己怪诞又强大的能力撕裂,因为暂时无法控制自己的力量,他对于市民是存在巨大的威胁,而浩克需要控制住自己内心的暴力渴望,不然他也许就是城市的毁灭者。的确,这哪会是我们常见的超级英雄?但以如今的目光再次审视这一部电影,我们会发现李安也许从头到尾都没有打算拍一部英雄大片,他试图抛弃英雄大片的框架来探讨英雄人物本身的内心挣扎。可以说,李安的理念在当时有点「超前」。就是这样不按理出牌,让李安「摔」了一个斛斗。而几年之后,诺兰的《黑暗骑士》一上映,全世界都震惊了——原来超级英雄还能这样拍呀!但李安在 2003 年的这部试水之作就这样被人遗忘了。这么看来,李安说自己的《绿巨人》是烈士,也不无道理。

断背山

相信许多人对《断背山》这部电影都很熟悉,它为李安斩获了奥斯卡最佳导演的奖项。这部电影讲的是一对同性情侣迫于世俗压力,不得不与对方分离并各自生子。两人虽然各自都有幸福的家庭,但仍然只能每年定期约会,虽然彼此真心相爱,但最后的结局却仍然是天人永隔。这个男人与男人的爱情故事,剧中的主角是 Jack 和 Ennis,农夫和牛仔,实际上是两个教育程度不算高的乡下孩子,他们虽然粗犷刚强,但他们也为生活所困,在世俗里生活打拼,虽然粗鄙但胜在真实。

《断背山》属于小成本电影,故事讲得轻描淡写,进展不算快,不动声色,而到了结尾,掩映乍现的一件衬衫,瞬间就把所有多愁善感的观众煽得涕泪交流。正如李安说的:「《断背山》这个故事读起来就像一个人用手轻轻抚摸你的脸,结果突然打了你一拳一样。」的确,电影里我们以一个旁观者看完 Jack 和 Ennis 的故事,电影结束了,留给观众的却是永远的痛。这大概就是真正的导演功力。

李安版本浩克牛叔(也许看过卧虎藏龙)(3)

少年派与比利林恩的中场战士

《少年派》的大获成功让李安再一次拿下了奥斯卡最佳导演的奖项。在这一部电影里,李安採用了 3D 技术,才让大家看到,原来李安也是这么时髦,也对技术看得这么重!实际上,这一部电影更能看出李安作为导演的深厚功力。一本小说改编成电影,需要在剧本上作许多加减,并不能只是以影像复述文本,而是应该通盘地理解、彻底地思索、缜密的选择,才能成为一部电影作品。原着小说并不是一个故事性很强的文本,全书分为三大部分,第一部分太过说教,第二部分太过奇幻,第三部分太过书面,因此在将《少年派》从文字转化为影片的过程中,李安大量删减,把第一和第三部分的许多内容都砍掉,突出第二部分的同时也与第一和第三部分的某些场景相唿应。许多人都认为这是一部不可能被拍成电影的小说,然而李安做到了,并且大获成功。

《少年派》里的绝美场景配合 3D 技术也让这一部电影获得了奥斯卡的最佳视觉特效奖,然而李安最近的新作《比利.林恩的中场战事》的「120 格、 4K、3D」的大胆尝试就遭遇滑铁卢,带有争议了。目前市面上的电影普遍採用每秒 24 格拍摄技术,这种行业标准已经延续了近百年,而人类的视觉也习惯每秒接受 24 格,因此这部新作採用了 120 格,意味着在电影院里的观感会「逼真」得吓人。所以有的人在电影院看完电影之后甚至说 ——「有点不适,想吐」。但对于电影行业的发展而言,李安的尝试无疑是一种非常有价值的贡献。

《比利.林恩的中场战事》讲的是一个懵懂的美国少年林恩因为犯了事,为了避免惩罚,被家人送去了伊拉克战场。在战场上的某次行动,林恩为了营救班长不惜铤而走险冲锋陷阵(最后仍未救回班长),这一行为偶然被拍得,片段的公佈让他成为了全民英雄,并且回去美国受表彰。而他却发现身边的人都心思各异,每个人都赞扬他的行为,他却觉得不被理解,感到越发的难受和焦虑——明明失去班长很难受,但大家却一直在为他高兴。实际上,技术的运用往往都是李安为了丰富电影的剧情表达而做的创新尝试。正是需要用高清且真实的拍摄方式,我们才能更好地随着比利.林恩的视角进入剧情,审思究竟是什么原因,造成战后的不适应与焦虑。主角克里斯.塔克说:「你将看到比利看到的所有东西,你身处电影之中,你就是比利.林恩。」

虽然这次技术革新算得上是一次冒险,但某种程度上,李安其实也有类似比利.林恩的故事,正如前文所说的,在获得了诸多荣誉之后,大家总是赞扬他过去赋闲在家搞创作的六年,体现李安沉稳耐得住寂寞的个性,把这六年都当做李安的成功铺垫。这不正是:「明明是我人生中最悲惨的一天,却总是被人夸赞。」

冲刺一辈子

曾经有人这样评价李安:「李安获大家喜爱,更多在于他所具有的人格魅力。」因为国内的发展处于剧烈的变动中,如今国内的导演大多都心急火燎,难掩乖戾之气,而李安身上那种温润如玉、圆润贯通的气质,逆境中安然,不气馁的品性,都很接近每个人嚮往的理想人格。

在实现电影奖项的大满贯之际,李安明明可以稳扎稳打地拍自己最擅长的电影,而他仍然热衷于当「第一个吃螃蟹的人」,在新电影里引领革新技术,乐于通过一些创新手法让自己的电影变得更加丰富。电影的进步,除了要以传统的方式,讲故事的手艺也要炉火纯青,另一方面也需要有冲锋陷阵的精神,只要看到一丁点更好的可能性,便一往无前,开疆拓土。而大导演李安,正是其中的一员!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