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个字的社戏内容(社日趣话敬社公肉)

又到一年社公日,民俗祭祀倒计时。社日节,是我国流传历史悠久的民俗文化活动。特别是在桂北地区一带,流传着许多有关社公的民俗趣事。

四个字的社戏内容(社日趣话敬社公肉)(1)

一是社日的由来悠久。“社”,就是土地之神,传说具有主司农事、保护村社成员的职能。在原始社会农耕时代,人们对土地十分崇拜,每年都举行祭祀土地之神的活动。祭礼社神的日子叫“社日”,汉以前只有春社,汉以后开始有春、秋二社。春社祈谷,祈求社神赐福、五谷丰登;秋社报神,在丰收之后,报告社神丰收喜讯,答谢社神。自宋代起,以立春、立秋后的第五个戊日为社日。一般是二月初二为春社,在北方地区叫“龙抬头”。此时,惊蛰已过,雨水充足,万物复苏,一年的农事即将开始,人们都希望有一个良好的开端,欲求一个吉利,于是祭祀社神。春社这一天,人们在土地庙集会,准备酒肉祭神,有社酒、社肉、社饭、社面、社糕、社粥等。在祭祀完毕后,将食物分给大家共享。人们在享受丰盛味美的食物时,念念不忘土地之神的恩德。

二是祭社有讲究。千寻古栎笑声中,此日春风属社公。割肉卜瓦馀风在,更喜畅饮治耳聋。古时以村为单位祭祀社神,祈求丰收。祭社神先立社,在土坛上用石砌屋,无顶,上贴“社稷之神”红纸,祭祀后,撒肉四周以饷乌鸦。《荆楚岁时记》:“社日,四邻并结宗会社,宰牲牢,为屋于树下,先祭神,然后享其胙”。宋梅尧臣有《春社》诗云:“年年迎社雨,淡淡洗林花。树下赛田鼓,坛边伺肉鸦。春醪酒共饮,野老暮相哗。燕子何时至,长皋点翅斜。”

百姓立的社,如今多称土地庙。遍布各地城乡的土地庙有大有小。城镇多由居民捐钱建造庙宇。乡间则在村外头大树下,砌个一二米见方的小庙,或用四块石片,三块作墙,一块盖顶,还有捡块破缸片作盖的。民间塑造的土地神像,多是留着长胡子的慈祥老者。后来有人觉得让他孤身独守小庙未免太寂寞,便按人间社会给配了个俗称土地婆的夫人,称为土地婆婆。

民间祭社是很隆重的。每年二月初二,人们便做好糍粑,到社坛边供奉。各村也开展祭祀活动,摆酒设肉,杀鸡宰鹅,一家一人,共同聚会。敬社公的肉叫社公肉,敬社公的酒叫社公酒,吃了喝了能长寿。因此参加祭祀的人,人人都会吃饱喝足。宴席结束后,还要设台唱戏,叫社公戏,有些地方也搞舞龙法动。晚唐诗人张演的《社日》诗,正说明了这一传统节日的的盛况。“鹅湖山下稻梁肥,豚栅鸡栖对掩扉。桑柘影斜春社散,家家扶得醉人归。”

四个字的社戏内容(社日趣话敬社公肉)(2)

三是祭祀有禁忌。由于社与射同音,人们传说社公菩萨得罪不起,否则他便射你一箭,要你一生得社公脚(实际是骨髓炎病),总医不好。因此大人小孩、男女老幼都不要到社坛边大小便,甚至连撒尿都不能朝着社坛的方向。否则就会得罪社公,招致不幸。虽说迷信,不过是为尊敬。

总之,社日文化是我国的传统文化,具有民族特色,包含丰富的文化内涵,反映着我国的文化和民族精神,因此对一些历史悠久的传统节日,我们应加以重视。要去其糟粕,留其精华以发扬光大。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