米系列直升机尾桨系统结构演示(历史上的今天1975年9月16日)

MikoyanMiG-31(俄语:МикоянМиГ-31)是一种超音速拦截机,专为苏联空军设计使用。该飞机由米高扬设计局设计,用于替代早期的MiG-25“狐蝠”;MiG-31基于MiG-25并与MiG-25共享设计元素。MiG-31是世界上最快的战斗机之一。冷战结束后继续由俄罗斯空军和哈萨克斯坦空军运营以及1991年苏联解体。俄罗斯国防部预计MiG-31将继续服役到2030年或以后;2020年,当宣布将现有机身的使用寿命从2,500小时延长至3,500小时时,这一点得到了证实。

米系列直升机尾桨系统结构演示(历史上的今天1975年9月16日)(1)

2012 年在俄罗斯上空飞行的 MiG-31DZ

单座米格25可以实现高速、高海拔和爬升率;然而,它在拦截速度下缺乏机动性,并且难以在低空飞行。MiG-25的速度通常限制在2.83马赫,但它可能会达到3.2或更高的最大速度,但有发动机损坏的风险。MiG-25的替代品的开发始于Ye-155MP(俄语:Е-155МП)原型机,该原型机于1975年9月16日首飞。尽管它与MiG-25表面上相似,但它的机身更长容纳雷达操作员的驾驶舱,在许多方面都是一种新设计。

米系列直升机尾桨系统结构演示(历史上的今天1975年9月16日)(2)

UMMC 博物馆大楼(斯维尔德洛夫斯克州Verkhnyaya Pyshma)的MiG-31

一个重要的发展是MiG-31的先进雷达,能够进行仰视和俯视/击落交战,以及多目标跟踪。这为苏联提供了一种拦截器,能够在远距离与最有可能的西方入侵者(低空巡航导弹和轰炸机)交战。MiG-31取代了Tu-128作为苏联的专用远程拦截器,具有更先进的传感器和武器,而它的射程几乎是MiG-25的两倍。

米系列直升机尾桨系统结构演示(历史上的今天1975年9月16日)(3)

MiG-31太平洋舰队在演习期间在堪察加上空进行空中加油以拦截巡航导弹

与其前身MiG-25一样,MiG-31的推出也被早期关于其设计和能力的猜测和错误信息所包围。西方从ViktorBelenko中尉那里得知了这种新型拦截器,他是一名飞行员,他于1976年带着他的MiG-25P叛逃到日本。Belenko描述了即将推出的具有两个座位和拦截巡航导弹能力的“超级狐蝠”。根据他的证词,新拦截器的进气口类似于Mikoyan-GurevichMiG-23的进气口,而MiG-31至少在生产型中没有。

米系列直升机尾桨系统结构演示(历史上的今天1975年9月16日)(4)

配备R-33导弹的 MiG-31BM

MiG-31的批量生产始于1979年。一组四架MiG-31拦截器能够控制总长度为800至900公里(500至560英里)的空域;其雷达的最大探测距离(半径)为200公里(120英里),典型探测宽度为225公里(140英里)。

米系列直升机尾桨系统结构演示(历史上的今天1975年9月16日)(5)

旧款 MiG-31 的前座驾驶舱

MiG-31旨在实现以下任务目标:

离开巡航区后,在最短的时间内到达导弹发射范围,拦截巡航导弹及其发射机;

探测并摧毁低空飞行的巡航导弹、无人机和直升机;

战略轰炸机远程护航;

在地面防空系统未覆盖的区域提供战略防空。

米系列直升机尾桨系统结构演示(历史上的今天1975年9月16日)(6)

俄罗斯空军在霍蒂洛沃空军基地的MiG-31DZ

MiG-31飞机的机身是在MiG-25机身的基础上发展而来的。米格31按照正常气动构型制造,高梯形机翼,两龙骨垂直,全动水平尾翼。

机身 为焊接半硬壳式结构,共有57个框架,其中15个为动力。技术上,机身分为机头、中部和机尾三部分。机身前部由铝合金制成,包括电子设备舱、驾驶舱和外部设备舱;在前面,雷达瞄准天线的无线电透明天线罩停靠在船首。

米系列直升机尾桨系统结构演示(历史上的今天1975年9月16日)(7)

来自 Khotilovo 空军基地库图佐夫 III 级航空团第 790 战斗机团的 MiG-31BM

机组人员串联位于前驾驶舱-飞行员,在后面-导航员-操作员。两个舱室都是密封的,由10毫米厚的有机玻璃制成的透明隔板隔开;它们配备了K-36DM弹射座椅。客舱灯具有可打开和向后移动的部分。顶篷侧面的玻璃由10毫米厚的耐热有机玻璃制成,顶篷顶篷材料为三层36毫米厚,带有导电防冰层。在驾驶舱下方有用于放置瞄准和导航系统、无线电通信设备和电气系统单元的隔间。在船首还有一个用于清洁前起落架的壁龛。

米系列直升机尾桨系统结构演示(历史上的今天1975年9月16日)(8)

MiG-31BM 装备Kh-47M2 Kinzhal导弹。

机身的焊接中间部分和MiG-25一样,是机身的主要动力元件,然而,在MiG-31上,由于最大速度的降低,不锈钢零件的比例减少了。飞机和更少的动力结构发热。机身中部有七个油箱。整流罩位于机身中部的顶部,它覆盖了机械控制部分的布线(电缆和刚性杆)。

米系列直升机尾桨系统结构演示(历史上的今天1975年9月16日)(9)

MiG-31BM 展示其Zaslon相控阵雷达

机身侧面有矩形截面的进气装置。供应给发动机的空气量由下部襟翼和上部水平楔根据高度和飞行速度自动调节。在进气装置框架的下表面有两个制动襟翼,它们同时是覆盖主起落架壁龛的襟翼。连接到机身尾部的是尾部,它是两个制动降落伞和加力燃烧室的容器。还有用于燃料和液压系统以及控制系统的三个隔热隔间。MiG-31的机身是承重的,可以产生高达25%的额外升力,导弹半嵌入机身。钢的份额为50%,钛-16%,铝合金-33%。

米系列直升机尾桨系统结构演示(历史上的今天1975年9月16日)(10)

2011 年俄罗斯空军 MiG-31B

机翼-平面中的三翼梁梯形,沿前缘的后掠角为41°,根部流入后掠角为70°。机翼的动力装置由三个翼梁、肋骨和纵梁组成。每个机翼控制台的上表面都安装了一个气动脊。机翼控制台分别在六个点连接到机身。在机翼控制台的下表面,在每个平面下方,有两个用于武器发射器的挂架的悬挂点。在外部翼下挂架上,提供了两个容量为2500升的外部油箱的悬架。

机翼机械化 -沿控制台整个长度的开槽襟翼,副翼和四段可偏转袜子,偏转角为13°。副翼偏转角 /-20度。襟翼角度为30度。副翼具有轴向空气动力学补偿,并在袜子中配备了防颤振配重。

米系列直升机尾桨系统结构演示(历史上的今天1975年9月16日)(11)

尾巴-带有全移动稳定器和两个腹脊的两个龙骨。全移动水平尾翼的控制台可以同步偏转(用于俯仰控制)和差动偏转(用于侧倾控制)。两龙骨垂直尾翼,外倾角为8°,装有方向舵。为了提高方向稳定性,气动脊位于机身尾部下方,外倾角为12°。带有方向舵的龙骨在设计上彼此相同,但无线电透明天线罩的位置不同。在机身尾部,每个龙骨连接在三个点。

底盘-三轮车,液压伸缩。前支撑是两轮的(轮子尺寸660x200毫米)沿飞行收回。在其车轮后面安装了挡泥板,可减少沿机场移动时异物进入进气装置的可能性。飞机的主起落架配备有两个轮子尺寸为950×300毫米的手推车。主支架的后轮位于相对于前部向外偏移的位置。这种配置改善了未铺砌和冰上机场的漂浮,因为每个轮子都有自己的轨道。主支架被缩回机身隔间以对抗飞行。所有车轮都配备了制动器。

米系列直升机尾桨系统结构演示(历史上的今天1975年9月16日)(12)

第790 战斗机航空团的 MiG-31DZ在霍蒂洛沃空军基地。2019 年 1 月 13 日。

飞机控制系统为三通道,根据SAU-155自动控制系统的指令,提供手动和自动两种模式的驾驶。不可逆的液压助力器用于偏转稳定器和方向舵。使用刚性杆控制从指挥体到液压助力器的接线。使用加载机构对俯仰通道中控制杆的作用进行模拟。所有通道都有修剪效果机制。控制是双重的,主控制和一个可伸缩的可伸缩控制杆安装在导航员的驾驶舱。

紧急救援系统-由K-36DM弹射座椅和用于重置飞行员和领航员驾驶舱灯的烟火控制系统组成。椅子配备两级组合发射机构、降落伞插入机构、带28线降落伞的悬挂救援系统和带两个降落伞的稳定系统。氧气系统、便携式应急供应、充气救生筏和自动无线电信标安装在椅子上。

D-30F6 (1979)发动机是在Tu-134 (1967)的民用D-30基础上开发的,带有加力燃烧室和喷嘴,发动机是模块化的;旁通比0.57。该发动机有一个五级低压压气机、一个十级高压压气机、一个管状环形燃烧室、两级高低压涡轮。涡轮入口处的最高气体温度为1660K。

米系列直升机尾桨系统结构演示(历史上的今天1975年9月16日)(13)

MAKS-2009 上的 MiG-31BM

加力燃烧室配备了确保燃烧稳定性的环,超音速喷嘴在膨胀部分具有特殊的板阀,用于进气和消除废气流中的压力脉动。为了启动加力燃烧室,使用“火路”燃油喷射方法。在制造发动机的过程中,在加力燃烧室观察到振动燃烧,通过安装“第五组合歧管”解决了这个问题。

该发动机使用钛、镍和钢合金。发动机的重-2416kg。与MiG-25部分相比,发动机的进气口-侧面增加;供应给发动机的空气量由下部襟翼和上部水平楔根据高度和飞行速度自动调节。燃料位于七个机身、四个机翼和两个龙骨油箱中,总容量为18,300升。在机翼下方提供悬挂,在外挂架上,两个倾倒的油箱,每个容量为2500升。

一门23毫米口径的六管自动加农炮,装弹量为260发,安装在机身右舷的整流罩内,机身中部下表面安装了四枚远程导弹。射程为120km,高度应用范围为25m至28,000m。导弹以半潜式放置在发射器上。在四个翼下挂架上,提供了带有红外寻的头的导弹悬架。

米系列直升机尾桨系统结构演示(历史上的今天1975年9月16日)(14)

起飞和爬升期间使用的 MiG-31BM 发动机的加力模式

MiG-31飞机的武器控制系统的基础是由仪器工程研究所(茹科夫斯基)开发的带有无源相控天线阵列(PFAR)RP-31N007“屏障”的脉冲多普勒雷达站(BRLS) . MiG-31成为世界上第一款配备相控阵雷达(PAR) 的战斗机,并且从1981年到2000年仍然是唯一这样的系列战斗机(直到法国达索阵风战斗机和配备主动PARAN/APG的F-15C-163(V)2 )。雷达接收三个通道:探测、目标照明和状态归属确定。只有F-14舰载战斗机的火控系统才具备的属性。AWACS A-50和MiG-31飞机可以自动相互交换目标指定。MiG-31可以瞄准地面防空系统。

该项目于1998年完成,进入部队-自2008年起。在现代化的MiG-31BM飞机上,空中目标的最大探测范围已增加到320公里,破坏-高达280公里,这是任何其他战斗机都不具备的,相比之下,最大范围在F/A-18射程方面最接近的竞争对手的破坏超级大黄蜂短了100公里。自动跟踪最多接受10个目标,最新的Zaslon系统最多可以跟踪24个目标,并且可以同时攻击多达8个目标。车载电脑“Argon-K”(NII“Argon”)选择其中最重要的四个,可以同时瞄准 四个远程空对空导弹R-33(R-33C)。EPR为20m²的目标的最大检测范围为400km,EPR为5m²的最大检测范围为282km 。

米系列直升机尾桨系统结构演示(历史上的今天1975年9月16日)(15)

探测空中目标的另一种方法是位于前机身下方的8TP热测向仪(探测范围取决于大气状态和目标的“加热”程度,最高可达56公里)。在飞行位置,测向仪缩回机身,在工作位置,它被释放到水流中。它与雷达接口,设计用于被动空域监视,以及为带有TGS的R-40 TD和R-60导弹发出目标指示。

MiG-31飞机的飞行和导航设备包括SAU-155MP自动控制系统和带有两个IS-1-72A惯性系统和机动数字计算机的KN-25瞄准和导航系统,Radikal-NP无线电技术短程导航系统(A-312)或A-331,远程导航无线电系统A-723“Kvitok-2”。远程无线电导航通过两个系统进行:“ Tropic ”(类似于“ Laurent ”系统)和“Route”(类似于“Omega”系统)。机载防御综合体包括SPO-15SL辐射预警站 、设置电磁和红外干扰的设备。

米系列直升机尾桨系统结构演示(历史上的今天1975年9月16日)(16)

该飞机配备了雷达和红外范围内的电子战手段。MiG-31拦截器能够通过与地面自动数字控制系统(ACS“Rubezh”)交互来执行战斗任务,该系统在远程制导、半自主行动(坐标支持)中单独运行,也可以作为一组四架飞机,具有自动的组内交换信息。数字噪声免疫通信系统在一组四个拦截器中提供战术信息的自动交换,彼此相距不超过200公里(对于地面站,范围可达2000公里)并针对一组航空电子设备功能较弱的战斗机(在这种情况下,飞机充当引导点或中继器)。

米系列直升机尾桨系统结构演示(历史上的今天1975年9月16日)(17)

MiG-31能够瞄准多达四架MiG-23/29、Su-19/27飞机,而无需打开这些飞机的雷达。这是唯一能够有效拦截小型低空巡航导弹的战斗机. AK-RLDN数字无干扰无线电频道提供与地面指挥所的战术信息双向交换。APD-518数字防干扰设备可以与具有APD-518设备(MiG-31、Su-27、MiG-29、A-50)。可以通过三角测量或运动学方法恢复从四个雷达的运行结果中获得的完整的空中情况图像。这一切使得米格31不仅是拦截机,还是空军和防空部队的飞行指挥部,同时发挥着预警机的作用。

米系列直升机尾桨系统结构演示(历史上的今天1975年9月16日)(18)

MiG-31的生产于1994年结束。1976年至1988年间,索科尔工厂生产了第一批519架MiG-31,包括349架“基线模型”。第二批101架MiG-31DZ于1989年至1991年。最后一批69架MiG-31B飞机于1990年至1994年间生产。在苏联解体后,哈萨克斯坦空军保留了最后一批50架。在“基准模型”中,40架机身升级为MiG-31BS标准。

米系列直升机尾桨系统结构演示(历史上的今天1975年9月16日)(19)

一些升级程序已进入MiG-31机队,例如带有升级航空电子设备的MiG-31BM多用途版本、新的多模雷达、手动油门操纵杆( HOTAS )控制、液晶(LCD)彩色多用途-功能显示器(MFD)、携带R-77导弹和各种俄罗斯空对地导弹(AGM)的能力,例如Kh-31 反辐射导弹(ARM)、新的更强大的计算机和数字数据链接。将俄罗斯MiG-31机队升级到MiG-31BM标准的项目于2010年开始;到2020年,100架飞机将升级为MiG-31BM标准。俄罗斯联邦国防部总司令尤里·巴利科上校声称,此次升级将使飞机的战斗力提高数倍。 2014年交付了18架MIG-31BM。俄罗斯国防部副部长尤里·鲍里索夫于2015年4月9日告诉记者,俄罗斯军方将收到130多架升级后的MiG-31BM,首批24架已经交付。

米系列直升机尾桨系统结构演示(历史上的今天1975年9月16日)(20)

俄罗斯计划到2019年开始开发MiG-31的替代品。该飞机将被命名为PAK-DP(ПАКДП, Перспективныйавиационныйкомплексдальнегоперехвата -用于远程拦截的预期空中综合体)。新飞机的开发,命名为MiG-41,于2013年4月开始。这种开发比重新开始生产MiG-31更受青睐。2014年3月,俄罗斯试飞员AnatolyKvochur表示,在MiG-31的基础上开始研制具有4马赫能力的MiG-41。后来的报道称,MiG-31替代机的开发将于2017年开始,第一架飞机将于2020年交付,替代机将于2025年投入使用。

#创作挑战赛#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