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圆箓到底犯下了什么(身处在佛魔之间的王道士)

历史上的1900年5月26日,一个本名叫王圆箓的道士,在敦煌的16号窟的墙壁上发现了闻名中外的17号藏经洞。随着藏经洞的发现,王道士也揭开了自己亦佛亦魔的岁月,直到现在藏经洞与他依旧紧密联系在一起。

王道士(1849-1931) 湖北麻城人。本名王圆箓,一作元录,又作圆禄。家贫,为衣食计,逃生四方。清光绪初,入肃州巡防营为兵勇。后离军,受戒为道士,道号法真 ,远游新疆。

约光绪二十三年(1897)至敦煌莫高窟,在窟南区北段,清理沙石,供奉香火,收受布施,兼四出布道幕化,小有积蓄,乃于莫高窟第16窟东侧建太清宫道观,即今“下寺”。

王圆箓到底犯下了什么(身处在佛魔之间的王道士)(1)

王道士

我有幸拜访过莫高窟,也曾经亲眼看到了当初的藏经洞,更体验了王道士当年的道场。回味历史,给我们留下了宝贵的财富与教训。

藏经洞发现之后,王道士徒步赶往县城去找敦煌县令严泽,并展示藏经洞的两卷经文,王道士本意是为了引起这位官老爷的重视。可惜由于知县的无知把这两卷经文视作两张发黄的废纸。

直到1902年,敦煌新知县汪宗翰,收到王道士的报告才带了一批人马,亲自去莫高窟察看,并顺手拣得几卷经文带走。然后留下一句话,让王道士就地保存,看好藏经洞,然后杳无音信。

然后王圆箓从藏经洞中挑拣了两箱经卷,赶着毛驴奔赴肃州(酒泉),独行行程800多里,找到了时任安肃兵备道的道台廷栋,可惜又一次申述无门。

然后不甘心的王道士还努力过一次,还是没有回音。直到1904年,省府才下令敦煌检点经卷就地保存,而这个重任落在了一介白衣的王道士身上。

面对如此情况,王道士无路可走,给老佛爷写了秘信。然而如泥牛入海,杳无音信。

历经几位经手人,我们看到:一个人的见识终究是有度的,所以学习一刻都不能停留。

1907年,骗子斯坦因的到来,打破沉默。他说自己是追寻佛家大德而来,用花言巧语获得了王道士的信任。并为他完成了清扫洞窟,修建三层楼,架设木桥的愿望。因此王道士虽然思想矛盾,不愿意经书外流,但在看在他的虔诚上,也最后让了步。

当斯坦因把敦煌文物宣传于全世界时,当朝命官这才懂得了其重要价值,但他们不是考虑保护它,而把经书看成了财富般抢夺。因此,一时间偷窃成风,敦煌卷子流失严重,敦煌卷子遭遇了出世以来最大的劫难。

王圆箓到底犯下了什么(身处在佛魔之间的王道士)(2)

个人能力终究是有限的,但一个人的付出终究不会毫无意义。

王道士的守护,终究等到了1910年清政府决定——把剩余的敦煌卷子全部运往北京保存。在运送的路途中,依旧躲不开人们的窥探,因此损失一大部分。

大量经卷的散失,使王圆箓感到非常痛心,多年来在他保管期间都未发生过大量失落的事,官方的掠夺,使他感到体会到了绝望。

所以,当1914年斯坦因第二次到莫高窟后,《斯坦因西域考古记》中记录里王道士的心酸讲述:“说到官府搬运他所钟爱的中文卷子致受损伤,他表示后悔当时没有勇气和胆识,听从蒋师爷的话,受了我那一笔大款子,将整个藏书全让给我。受了这次官府的骚扰之后,他怕极了,于是,将他所视为特别有价值的中文写本另外藏在一所安全的地方。”佛与魔之间,又有谁能说得清楚。

王圆箓到底犯下了什么(身处在佛魔之间的王道士)(3)

在整个时代的悲哀下,无人可以独善其身。

有人说王道士是贩卖文物的魔,有人说王道士是保护文物的佛。历史的一切都已尘埃落定,无论当初王道士为了保护经文是否用性命拼搏过;也无论当初王道士有意还是无意被斯坦因骗走了经文,这些都已经远去。

我们能看到的是整个时代的悲哀,是整个国家的冷漠。我更愿意相信,王道士是那个孤军奋战,保卫文物的修行者,敦煌文物的流失是整个时代的悲哀。

1900年5月26日,虽然这个日子已经离我们远去多时,但是给我们留下的教训,该永远被铭记。

我们大多数人成不佛,更成不了魔,我们更多的时候是处在佛魔之间的普通人。

王道士不是佛,也不是魔,他只是处在佛魔之间的普通人。有认识的局限性,会被骗;也有个人的坚持,尽可能地保护经文;更有一个普通人的无奈,左右不了悲哀的时代。

每一个平凡的日子,在历史上都曾经轰轰烈烈!记得点个关注,跟着老白畅谈每天的历史大事记!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