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轻时她为读书同家族抗争:她带孩子们走出无声世界

年轻时她为读书同家族抗争:她带孩子们走出无声世界(1)

作为母亲,李琴坚强乐观的精神也深深打动了记者。

年轻时她为读书同家族抗争:她带孩子们走出无声世界(2)

爱心人士为孩子们送去新玩具

年轻时她为读书同家族抗争:她带孩子们走出无声世界(3)

爱心人士给孩子试穿新鞋

年轻时她为读书同家族抗争:她带孩子们走出无声世界(4)

女儿一声“母亲节快乐”让李琴泪崩

年轻时她为读书同家族抗争:她带孩子们走出无声世界(5)

年轻时她为读书同家族抗争:她带孩子们走出无声世界(6)

屋里的贴纸写满对孩子的鼓励

当二女儿清晰地说出“妈妈,母亲节快乐”时,李琴(化名)刚忍住的眼泪再次夺眶而出,搂着女儿的肩膀、拉着儿子的手,她流着泪笑了。

李琴的孩子都有听力障碍,为了让孩子们听得见、说出话,这位坚强的母亲多年来耐心细致地教导。母爱是柔软的,也是坚毅的。李琴说:“一切辛苦都是值得的。”昨日,在母亲节到来前夕,早报记者跟随泉州市东南公益协会前往晋江龙湖探访李琴一家。

“家徒四壁” 却有温馨贴纸暖屋房

李琴和丈夫徐非(化名)来自四川,到泉州晋江务工20多年,他们的几个孩子都有听力障碍,目前他们一家租住在晋江龙湖一民房内。

昨天上午,记者和爱心人士来到他们家。两层的石头房光线不好,李琴他们租住在二楼。见到家里来人了,孩子们也不怕生,和父母一起招呼客人。

屋内没有什么像样的家具,昏暗还有点潮湿。然而墙壁上、柜子上、旧冰箱上的贴纸特别醒目:“做一个自觉的孩子”“想要学习进步,必须早睡早起”“保持微笑,我更快乐”“兄弟姐妹互相帮助,不讲脏话、不骂人”“见人要礼貌”……简陋的屋内随处可见这样的贴纸,纸上的内容和彩色的字体让房屋变得敞亮许多。一张矮小的桌子是孩子们用来做作业的,桌上的贴纸写着“先苦后甜”……

“贴纸都是孩子爸爸打印的,时不时让孩子读一读,给孩子创造听说环境。”李琴说,今年老大已经上初二了,老二和老三也上小学了。为照顾孩子,她只能待在家,经济来源全靠丈夫打工。

一声“妈妈” 让等了五年的她幸福泪崩

因家庭困难,李琴为孩子们申请做了国家免费的人工耳蜗植入手术。她告诉记者,大女儿出生后不久发现听力不好,为了给她治疗,跑了不少医院,走了不少弯路,最后在北京的医院确诊。孩子使用助听器一年多也不会讲话,经多方了解,他们申请了国家免费的人工耳蜗手术。

“手术那年大女儿5岁,医生说手术成功,我一下子就踏实了,孩子的世界有动静了,孩子能说话了。”李琴说,孩子接受语训后,她和丈夫也不厌其烦地一次次反复教孩子说话,从不跟孩子打手语。半年后,5岁多的大女儿发出“妈妈”的声音,她泪流满面地抱住孩子。

李琴说,既然命运让她的孩子有听障问题,除了面对,就是努力创造条件让孩子听得见、说得出。幸运的是,在人工耳蜗的帮助下,在夫妻俩的教导下,孩子们能听能说了。

李琴和丈夫特别关注孩子们的心理健康,经常和他们做游戏。女儿问她:“为什么我跟其他人不一样?为什么要戴这个设备?”她就耐心地告诉孩子:“每个人生下来就不一样,你们只是比较特别,需要借助设备去听世界的声音。”

公益走访 送去母亲节的问候

泉州市东南公益协会副秘书长、“N 1未来助学”项目负责人王玉茹告诉记者,4月底,她收到了“爱的分贝”信息,了解到泉州有两个家庭、三位听障儿童需要入户走访,为他们填写走访信息反馈表,其中一个家庭就是李琴家。李琴的两位孩子的耳蜗是早年做的,耳蜗体外机需要升级,但其家庭困难,向“爱的分贝”申请免费更换。

“走访时,我被李琴这位母亲感动了,她对生活没有抱怨,始终面带微笑。”王玉茹说,当她把这个家庭的情况跟东南公益的爱心人士交流之后,爱心人士都很关注。

在母亲节来临前,王玉茹与东南公益的爱心人士陈妮琰、陈月珍、董逸民等人带着生活物资、学习用品、慰问金、鲜花等来到李琴家,为她送上母亲节的祝福。接下来,东南公益也会将孩子们纳入“N 1未来助学”项目,寻找爱心人士结对资助。

来源: 东南早报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