崖山海战历史真相完整版(宋元崖山海战浮尸十余万)

崖山海战历史真相完整版(宋元崖山海战浮尸十余万)(1)

崖山位于今广东江门新会区南约50公里的崖门镇,银洲湖水由此出海,也是潮汐涨退的出入口。因东有崖山,西有汤瓶山对峙,延伸入海,就像一对半开半掩的大门,故又称崖门。1279年,即南宋祥兴二年,元朝至元十六年,年初,南宋军队与元朝蒙古军队在此海域进行了一场具有决战意义的激烈海战,这是中国历史上少有的大规模海战,这就是崖山海战,又称崖门战役。

崖山海战历史真相完整版(宋元崖山海战浮尸十余万)(2)

崖山一战是中国历史的重要转折点,此战,南宋残余势力全军覆没,彻底败亡,元朝统一中国,结束了长期以来南北对峙的局面。中国第一次整体被北方游牧少数民族所征服,传承了数千年的华夏文明由此产生断层,其深远影响延续至今。赵宋亡,蒙元兴。自1271年始,忽必烈改国号为“大元”,传十一帝,统治中国长达九十八年之久,这就是所谓“崖山之后无中华”,这句话源自明末清初钱谦益的《后秋兴之十三》:海角崖山一线斜,从今也不属中华。更无鱼腹捐躯地,况有龙涎泛海槎?望断关河非汉帜,吹残日月是胡笳。嫦娥老大无归处,独倚银轮哭桂花。借诗言志,表达其对故国的无限思恋之情。

1279年初,对于汉民族来说,这是昏天暗地的日子,我们可以透过史料记载来了解这场惨烈的战争。《宋史·本纪》:(元至元)十六年正月壬戌,张弘范兵至崖山。庚午,李恒兵亦来会。世杰以舟师碇海中,棋结巨舰千余艘,中舻外舳,贯以大索,四周起楼棚如城堞,居昺其中。大军攻之,舰坚不动。又以舟载茅,沃以膏脂,乘风纵火焚之。舰皆涂泥,缚长木以拒火舟,火不能爇。二月戊寅朔,世杰部将陈宝降。己卯,都统张达以夜袭大军营,亡失甚众。癸未,有黑气出山西。李恒乘早潮退攻其北,世杰以淮兵殊死战。至午潮上,张弘范攻其南,南北受敌,兵士皆疲不能战。俄有一舟樯旗仆,诸舟之樯旗遂皆仆。世杰知事去,乃抽精兵入中军。诸军溃,翟国秀及团练使刘俊等解甲降。大军至中军,会暮,且风雨,昏雾四塞,咫尺不相辨。世杰乃与苏刘义断维,以十余舟夺港而去。陆秀夫走卫王(赵昺)舟,王舟大,且诸舟环结,度不得出走,乃负昺投海中,后宫及诸臣多从死者,七日,浮尸出于海十余万人。杨太后闻昺死,抚膺大恸曰:“我忍死艰关至此者,正为赵氏一块肉尔,今无望矣!”遂赴海死,世杰葬之海滨,已而世杰亦自溺死。宋遂亡。《宋史·陆秀夫传》:至元十六年二月,崖山破,秀夫走卫王舟,而世杰、刘义各断维去,秀夫度不可脱,乃杖剑驱妻子入海,即负王赴海死,年四十四。翰林学士刘鼎孙亦驱家属并辎重沉海,不死被执,搒掠无完肤,一夕得脱,卒蹈海。鼎孙字伯镇,江陵人,进士也。

崖山海战历史真相完整版(宋元崖山海战浮尸十余万)(3)

《宋史·张世杰传》:明年(元至元十六年),元帅张弘范等兵至崖山,或谓世杰曰:"北兵以舟师塞海口,则我不能进退,盍先据海口。幸而胜,国之福也;不胜,犹可西走。"世杰恐久在海上有离心,动则必散,乃曰:"频年航海,何时已乎?今须与决胜负。"悉焚行朝草市,结大舶千余作水砦,为死守计,人皆危之。已而弘范兵至,据海口,樵汲道绝,兵茹干粮十余日,渴甚,下掬海水饮之,海咸,饮即呕泄,兵大困。世杰率苏刘义、方兴日大战。弘范得世杰甥韩,命以官,使三至招之,世杰历数古忠臣曰:"吾知降,生且富贵,但为主死不移耳。"二月癸未,弘范等攻崖山,世杰败,走卫王舟。大军薄中军,世杰乃断维,以十余舰夺港去。后还收兵崖山,刘自立击败之,降其将方遇龙、叶秀荣、章文秀等四十余人。世杰复欲奉杨太妃求赵氏后而立之,俄飓风坏舟,溺死平章山下。

崖山海战历史真相完整版(宋元崖山海战浮尸十余万)(4)

《元史·张弘范传》:十六年正月庚戌,由潮阳港发舶入海,至甲子门,获宋斥候将刘青、顾凯,乃知广王(赵昺)所在。辛酉,次崖山。宋军千余艘碇海中,建楼橹其上,隐然坚壁也,弘范引舟师赴之。崖山东西对峙,其北水浅,舟胶,非潮来不可进,乃由山之东转南入大洋,始得逼其舟。又出奇兵断其汲路,烧其宫室。世杰有甥在弘范军中,三使招之,世杰不从。甲戌,李恆自广州至,授以战舰二,使守北面。二月癸未,将战,或请先用砲。弘范曰:“火起则舟散,不如战也。”明日,四分其军,军其东南北三面,弘范自将一军相去里余,下令曰:“宋舟潮至必东遁,急攻之,勿令得去,闻吾乐作乃战,违令者斩!”先麾北面一军乘潮而战,不克,李恆等顺潮而退。乐作,宋将以为且宴,少懈,弘范舟师犯其前,众继之。豫构战楼于舟尾,以布幙障之,命将士负盾而伏,令之曰:“闻金声起战,先金而妄动者死!”飞矢集如蝟,伏盾者不动。舟将接,鸣金撤障,弓弩火石交作,顷刻并破七舟,宋师大溃。宋臣抱其主昺赴水死。获其符玺印章。世杰先遁,李恆追至大洋不及。世杰走交趾,风坏舟,死海陵港。其余将吏皆降。岭海悉平,磨崖山之阳,勒石纪功而还。

崖山海战历史真相完整版(宋元崖山海战浮尸十余万)(5)

历史如此残酷,令人不忍卒读,然而,这却是真实存在的。崖山一战,宋军在军队和战船数量上是占大优势的,为何会以惨败告终?这跟统帅张世杰在战略战术上存在失误有一定的关系,没有充分利用有利条件,把战争打活,而是作茧自缚,以致造成被动挨打的局势,考虑不够周详。还有一个重要原因就是宋军的活路被元军封锁堵死,供水,柴火等后勤补给被截断,宋军只能被逼生饮海水,粗吃干粮,时间一长就支持不住了,渐渐没了战斗意志,失去战斗力。“弘范兵至,据海口,樵汲道绝,兵茹干粮十余日,渴甚,下掬海水饮之,海咸,饮即呕泄,兵大困。”、“出奇兵断其汲路,烧其宫室。”这样,宋军失败也是必然的。虽然此场海战宋军存在失误,然而,全体军民宁折不弯,保存了民族气节。决战后第二天,二月七日,海上浮尸十余万。“会暮,且风雨,昏雾四塞,咫尺不相辨。”当时,正值傍晚,风雨交加,到处弥漫着浓雾,即使近在身边也难以辨认。陆秀夫找到少帝的船上,因为少帝的船比较大,居于中间位置,且各船互相环结,陆秀夫考虑到逃不掉了,就把妻子、孩子全部赶下海,然后自己背着小皇帝投海,后宫及诸臣等人也陆续跟随跳海殉国,痛心,惨烈!南宋诸臣、军民对国家民族之忠,感天动地,值得后人铭记。

崖山海战历史真相完整版(宋元崖山海战浮尸十余万)(6)

崖山海战时,元帅张弘范企图让文天祥劝降张世杰等人遭拒。当时文天祥作为元军俘虏,在元军船上亲眼目睹了这场海战的全过程,其痛心疾首,恸哭不已。过后写下了《二月六日海上大战国事不济孤臣天祥坐北舟中向南恸哭为之诗》:

长平一坑四十万,秦人欢欣赵人怨。

大风扬沙水不流,为楚者乐为汉愁。

兵家胜负常不一,纷纷干戈何时毕。

必有天吏将明威,不嗜杀人能一之。

我生之初尚无疚,我生之后遭阳九。

厥角稽首并二州,正气扫地山河羞。

身为大臣义当死,城下师盟愧牛耳。

间关归国洗日光,白麻重宣不敢当。

出师三年劳且苦,只尺长安不得睹。

非无虓虎士如林,一日不戈为人擒。

楼船千艘下天角,两雄相遭争奋搏。

古来何代无战争,未有锋蝟交沧溟。

游兵日来复日往,相持一月为鹬蚌。

南人志欲扶昆仑,北人气欲黄河吞。

一朝天昏风雨恶,炮火雷飞箭星落。

谁雌谁雄顷刻分,流尸漂血洋水浑。

昨朝南船满崖海,今朝只有北船在。

昨夜两边桴鼓鸣,今朝船船鼾睡声。

北兵去家八千里,椎牛釃酒人人喜。

惟有孤臣雨泪垂,冥冥不敢向人啼。

六龙杳霭知何处,大海茫茫隔烟雾。

我欲借剑斩佞臣,黄金横带为何人。

【欢迎关注、分享,谢谢阅读。文章首发,图片来源于网络。】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