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德勒小时候经历(出生顺序对儿女性格的影响)

阿德勒是第一个强调出生顺序在人格形成中的作用的心理学家。

个体由于出生先后不同,在家庭中的地位也不同,从而会形成不同的风格。出生顺序对人格的形成起重要作用。

阿德勒小时候经历(出生顺序对儿女性格的影响)(1)

阿德勒小时候经历(出生顺序对儿女性格的影响)(2)

阿德勒小时候经历(出生顺序对儿女性格的影响)(3)

阿德勒的研究结论

阿德勒研究了长子、次子、幼子、和独生子的人格特点,认为长子在弟妹出生前一直是被关心的中心人物,但第二个孩子出生后,父母对长子的爱就会减少,他的地位就会迅速下降。弟妹出生会带给长子苦恼,他容易产生妒忌和不安全感,比较孤独和倔强,对人有敌意,自卑感大多比较强烈。

阿德勒说,他经常在头生儿童中发现“问题儿童、神经症患者、罪犯、酒鬼和性反常者”。阿德勒对中间儿童评价积极,认为次子最幸福。因为父母一般不会给予他们过多的溺爱,他们往往有强烈的追求优越的欲望,会努力超赶哥哥或姐姐,长大后,“还会把自己与处在比他有利条件下的人相比较,试图超过他们,以此来作为自己的推动力”。他们雄心勃勃,有远大的抱负。

阿德勒认为,在问题儿童中,头生子的比例最大,末生子也有。因为他们在儿童期都受到家庭的成员的溺爱,始终被看作“婴儿”,从而缺乏创造力,有强烈的自卑感,觉得周围的人都比他强大。

出生顺序在儿童的人格发展中确实有作用,但儿童的人格发展非常复杂,受许多变量的影响,仅仅用出生顺序来解释儿童的人格发展是不全面的。儿童出生顺序对人格发展的影响一直是心理学家研究的课题。

阿德勒小时候经历(出生顺序对儿女性格的影响)(4)

国内多子家庭的浅见

阿德勒的研究成果并不是被所有的心理学家的研究数据所支持,尤其在中国。由于中西方文化差异巨大,在多子家庭中,中国家庭强调长兄如父、重男轻女、宠幼苛长、多让让弟弟妹妹等等传统思想的影响,中国的多子家庭研究成果还没有在学术界有认可度高的结论。

我仅从自己身边的多子家庭为例,分享给大家我的一些思考。

首先,家中长子\长女在传统中国家庭中的定位一般是继承家业和维护家族的。他们一般会得到更多的认可和关注,同族或者同乡也会以某家长子\长女的品行和成就来简单判定该家庭的情况。长子\长女是家庭门面,他们肩负更多的家庭使命,所以在行事上会更加稳妥。性格稳重、有条理、重人情、舍己为家的案例也有很多,他们是让家族凝聚的关键人物;事业上来说,他们不会冒险,更多是随父。长子的父亲是公务员,长子大概率会选择从政;从商的父亲,长子也会跟随父辈的步伐。

一句话概括中国多子女家庭的长子、女:他们是忍受者和坚守者,为了家庭承担着更多的责任。他们稳重、面面俱到,但缺乏突破的勇气。所以往往家庭中能有更大成就的不是老大,而是老二或者老小。

次子、次女、中间儿女的出生会得到更多的关注和资源。从小他们会认为自己是家庭的核心和家族的中心,这样的心理状态会持续到他们青少年。此时的他们会发觉父母愿意依赖的还是更加成熟的长子、长女。于是,次子、女们的内心会经历一次痛苦的接收过程。有一些会因痛生愤恨,有一些会因痛生执念。恨还是念,会在他们成长中的叛逆期会表现得更加明显,也会根植于他们的性格中。比如他们不会像长子、女一般对权威是服从和渴望的心态,他们更多是对抗和轻视。他们会努力找到属于自己的出路,得到家族的认可,也许这条路没有那么稳妥,但更大的风险意味着更大的回报。

我遇到的次子、女大部分是独树一帜的,他们内心深处想另辟蹊径去得到哥哥姐姐和父母的认可。他们也许没有那么乖张,他们另类,他们渴望成功,所以“老二”们更有动机去改变世界。他们或许有兄长和父辈的支持或者反向支持(叛逆心趋势),有更强的进取心,所以他们似乎更能有所成就。

另外,我还发现他们的社交能力更强,情商、口才和察言观色的能力更强,责任心和守诺度不如长子,这些恰恰是“混社会”所需要的能力。反向推导,这些技能是他们在成长过程中,为了博得更多关注和认可所被迫开发出来的技能。

90后,像我一样,更多是独生子女,独生子女不易归纳他们的性格特点。不过对于自己而言,独生子女缺少玩伴和家庭内同辈竞争,他们心智成熟相对来说比较晚,性格内向不善言辞,不会取悦亲戚(包括我在内,讨厌见亲戚,我甚至不知道如何称呼他\她),内心丰富(一个人在某个地方能神游一下午)、单纯且善良、不懂得人际交往法则和揣摩人性、不喜欢被利用更不会主动利用和控制别人。

独生子女虽然有着家庭全部的资源倾注,但在社交上确实有所欠缺。即使微信好友1k 也不能证明我们有很多的朋友和知己。反躬自问,我们又何尝真正走进别人的内心深处呢。这大概是很多90后的心声,孤独而又不甘平凡地折腾着。

阿德勒小时候经历(出生顺序对儿女性格的影响)(5)

多子女家庭中如何避免性格缺陷

为什么写这篇文章呢?我自己是孤单成长的90后,我不希望我的孩子和我一样孤单。我希望我的下一代能有兄弟姐妹,一起组团成长。那么多子女肯定要面临性格缺陷的问题,又该如何避免出生顺序对孩子性格缺陷的影响呢?

阿德勒也好,自己的观察也好,没有哪个出生顺序是完美无缺的。老大会因为要承担更多而步履沉重;老二、老三会因为关注争夺而性格独特;老小会因为集宠爱于一身而缺乏历练。我想自己在成为父母,需要提前想清楚如何和多子女相处。

多子女成长过程中缺陷性格的形成从表层来说是出生顺序的影响,从更深层次来说是传统观念和父母家庭教育方式的影响。老大就必须承担家庭的担子?老二、老三就必须区别与老大来对待?老小就理应得到家庭成员的全部宠爱?

所以想要解决这个问题,首先需要初为人父、人母的我们大胆突破观念和偏见的束缚。其次,平等对待每一个孩子。会有人说一个家里一碗水是怎么也端不平的。那好办,这水咱不端了。

端水的人自带主人属性,这种模式不就像老板和雇员的关系?那如果没有老板呢?只有雇员呢,他们因一种使命和一个信念聚集在一起,给到其他成员自我承诺(类似于OKR),无层级的组织结构或许可以成为一种替代方案。事实上此种“管理”模式也会在未来越多见于现在公司或者组织中,它可以更多地激发成员的创造力和自驱力。有兴趣了解的同学,可以看一下加里·哈默和比尔·布林的著作《管理的未来》(中信出版社版)

阿德勒小时候经历(出生顺序对儿女性格的影响)(6)

对于我这个即将为人父的90后而言,多子女家庭是我的“奢望”之一,如何做到让每一个孩子都能身心健康地成长是我的责任。我想大概有以下几点需要提醒自己注意的~

首先是平等,至少在人格上是平等的。等孩子会说话时候,可以表达自己的思想,此时作为教练的父母就要多去倾听,去引导,让他自己去权衡利弊再自己做选择,选错了也不要干涉,吃亏是成长最快的方式之一(除去危及生命安全的选择)。随着孩子学业上对基础知识的更多了解,他会做更多靠谱的思考。在成长过程中,多去做引导者,好友的角色去和他一同成长。

其次是独立,这个独立不仅仅建立在自己日常事务的独立,还有人格的独立。他不仅需要自己去掌握一些生活技巧,还要独立去思考,去执行自己的想法。在兄弟姐妹的团体中,明白自己能力的局限性,学会去协作,去分享。独立不是独行,独立也可以在团队中体现承担责任的​一面。

再次就是自驱,自驱包含自我激励、自我学习、自我更新、自我承担。有自驱力的孩子,父母不需要太操心,从小就知道自己要什么很重要。而填鸭式的灌输和命令都不足以充分发挥孩子的潜力。

最后就是打破,打破传统思想束缚,没有哪个孩子必须如何。家庭的资源分配也是由家庭成员来决定,父母不必思考如何端平一碗水。比如谁想买新鞋子想办法取得大多数人的同意。如果大家不同意,不好意思,你可以再想想办法去改变他人的态度。

理想状况下,在这样家庭教育环境下成长出来的孩子,也许学业上不会有多么出众,但在社会上的竞争力绝对强。他们懂得生存技巧、了解人的决策方式、有解决问题的能力、更重要知道自己擅长什么,可以做什么...这不正是大部分家长对孩子的期望吗?让孩子教育回归到本质,而不是必须通过学业的成就来衡量成长的成功。我在想大部分父母在鸡娃的同时似乎都忘了初衷,真正的初衷就是更好地让孩子离开家庭的环境后能在社会立足。

以上言论,仅是东立木的一家之言。如有冒犯,还请谅解。

阿德勒小时候经历(出生顺序对儿女性格的影响)(7)

东立木的二月天

分享来自而立之年一个普通人的安身和立命之旅。

戳一下【东立木的二月天】,查看更多内容。

在我的世界里,看到你的影子。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