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谱书论(书谱存精寓赏疏释)

学习《书谱》,查检有关注释、翻译和著作论文,发现对《书谱》的一些字句解释、翻译有很多歧义,其中第对“存精寓赏”的尤甚,随手复制了一些:,我来为大家科普一下关于书谱书论?下面希望有你要的答案,我们一起来看看吧!

书谱书论(书谱存精寓赏疏释)

书谱书论

学习《书谱》,查检有关注释、翻译和著作论文,发现对《书谱》的一些字句解释、翻译有很多歧义,其中第对“存精寓赏”的尤甚,随手复制了一些:

1,以此寄托其鉴赏的心情,难道也是徒然的吗?”(马国权先生《书谱译注》上海书画出版社1980年版(44页)

2,存取精华借以寄托自己的情致,这难道没有意义吗!(永强《书谱译注》河南美术出版社1986年版(67页)

3,将精确的见解存录下来,以寄望于有鉴赏能力的人。(张存礼《书谱注解》)

5,以此寄托其鉴赏的心情,难道也是徒然的吗?(豆瓣网 韩彼留申科文章)

6, (书法艺术)记录下人的思想精华并寄托自己的情致,难道能说是徒劳无益的吗?(《世界上最全中准确的书谱 2010》书法屋)

7,把最好的见解存录下来,让有识之士来鉴赏 。(三軒书画网等)

8,存录精华,供人鉴赏,难道书法这样的作用是白费功夫吗?(?)

9,用他来蓄精养神,寄寓鉴赏,怎么会是徒劳的呢?(金木火的博客2009年)

10,以此寄托其鉴赏的性情,难道也是徒然的吗?(孙过庭之书谱现代文翻译鸿墨轩3dec摘自新浪博客2012-08-28

11,存录精华,供人鉴赏,难道书法这样的作用是白费功夫吗?(李淑萍博客转载 )、(三典轩书画网,又见蒋雪岩岩博客2014-10-5于武昌南湖)、(2016-04-26大魔阅515转 6)

12, 在平时要保持一种执着的精神,把学习和研究寓于欣赏之中,难道这是徒劳的吗!( 天马行空_... 摘自 今日头条 2017-11-28)

13,汲取书艺精华借以寄托赏识情致,难道能说是徒劳的吗? (汉典古籍慧泉的博客孙过庭《书谱译注》2010-07-1)

14。以此寄托其鉴赏的心情,难道也是徒然的吗?(:鹅池书院首页,池畔拾贝,书学墨论《书谱》译注 )

15,把学习和研究寓于欣赏之中,难道这是徒劳的吗!(东虢的日志)

16,。書法含有深沈的道理,又可供審美欣賞,可不是毫無意義的事呢!(2012-06-19 鸿墨轩3dec 文章来源)

17,(书法艺术)记录下人的思想精华并寄托自己的情致,难道能说是徒劳无益的吗?(孙过庭书谱(繁体)翻译)

18,《书谱品评》三处涉及:

注释栏目:⑧存精寓賞:孙过庭书法艺术思想理论中的又一重要思想理论。即书法理论家写出一些有价值的书法艺术理论,书法评论家作出一些书法艺术的客观评论,书法家创作出一些妙品神品之类的优秀书法作品,这才是学书人所希望的,也是学书人所需要的译文栏目:

译文,(与注释完全一样)

品评栏目:

“存精寓赏,岂徒然与”句。“存”,存留。“精”,精华,精品,指真正的书法艺术思想理论和书法作品中的妙品神品之作。“寓”,寄托。“赏”,赏识。“寓赏”,寄希望于学习书法的人能够赏识。什么东西才能够让学书人赏识呢?有价值的书法艺术理论,书法艺术的客观评论,一些妙品神品之类的优秀书法作品。这类东西,学习书法的人非常需要,这就是“存精寓赏”。“徒然”,徒劳。“与”,同“欤”,助词,表示疑问或反问,跟“吗”或“呢”相同。“岂徒然与”,这是否定之否定,意思是不是没有用,而是非常有价值。“存精寓赏”是孙过庭书法艺术思想理论中的又一重要思想理论,是书法家、书法理论家、书法评论家从事书法艺术的目标和目的。“存精寓赏”的先决条件是“兼善”,只有“兼善”才能实现“存精寓赏”这一书法艺术之目的,只有“兼善”才是书法艺术中的“贤达”,即才是一位真正的书法艺术家。

(《书谱品评》41讲)

19,汲取书艺精华,借以寄托赏识精致,难道是徒劳的吗?(名师课堂)

20,爱著述的人,可引用前人的说法,而精于鉴赏的,可以吸取它的精华!书法也是合于义理的一门艺术,是贤达的人可以兼擅的修养。书法含有深沈的道理,又可供审美欣赏,可不是毫无意义的事呢!(《书谱》的原文与释文)电力能源计划关注2019-12-21

笔者眼界狭窄,摘录的这些材料有限,自然只是一部分。随手摘录,复制时选录可能有不当之处,有的无法核实复。孔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上面一路的那些论述,既读且思,似乎都有道理,有都没有说明白,读而再读,思而再思,反复思考的结果,简述于下。

古有“诗无达诂”之说,文也如此。古典著作中的字句,后人有不同解释,是一种普遍的现象。但像“存精寓赏”解释岐异如此之多,实属少见,值得研究思考,其原因何在?笔者试加疏释之,求教大方,商榷同仁。

笔者以为弄清“存精寓赏”的确切含义,需要联系《书谱》总体的思想体系,考虑“存精寓赏”在文中的位置,疏通它前面的语句。“存精寓赏”位置在 “君子立身,务修其本”一段的末尾。《书谱》从“余志学之年,留心翰墨”起叙述自己学习书法的经过和体会,再过渡到书法的功能问题的阐述。它是该段的总结。这段原文是:

“ 然君子立身,務修其本。揚雄謂“詩賦小道,壯夫不為。”况复溺思毫厘,沦精翰墨者也!夫潛神對奕,猶標坐隱之名;樂志垂綸,尚體行藏之趣。岂若功宣禮樂,妙擬神仙,猶埏埴之罔窮,與工爐而並運?好異尚奇之士,玩體勢之多方。穷微測妙之夫,得推移之奧賾;著述者假其糟粕,藻鑒者挹其菁華。固義理之會歸,信贤達之兼善者矣。存精寓賞,豈徒然與?”

这一段文字前面一段,(“余志学之年,留心翰墨……不亦谬在!”)叙述自己学习书法的经过和体会,强调书法学习的必要性,引申过渡到书法的功能问题的阐述。“存精寓赏”从内容上看,是对书法功用的高度概括,从行文逻辑看是“然君子立身”一段文字的总结。这一段文字使用了先抑后仰的行文逻辑,又采用了比较、比喻、反问等多种修辞方法等,再加“菁华”“糟粕”采用了道家的概念,以致扑朔迷离,使读者难于探知它的确切含义。

《书谱》兼有儒家和道家思想,而以儒家为主干。儒家主张“君子立身,务修其本,本立而道生。……”(《论语•学而》)。《书谱》强调学习书法以“君子立身,务修其本”为前提。所以行文特别使用了转折语气“然”,先抑后仰。从而使文章,委婉绵密,波澜生动。《书谱》例举扬雄的话说明社会上一般人对书法的看法。扬雄《法言》:“或问:‘吾子少而好赋?’曰:然。童子雕虫篆刻。俄而曰:壮夫不为。’”扬雄是西汉文学家,擅长辞。扬雄这话有自谦之意。事实上他对书法还是很看重的,他在《法言》中说::“言者,心声也。书者,心画也。”是最认为书法与诗歌一样的艺术,在某种意义上可以看做《书谱》强调书法抒情功能的理论的先声。《书谱》没有直接驳斥扬雄的书法小道论调。而是抖转笔锋,用列举比较的方法,分为几个层次论述书法的的价值、社会地位和社会功用:第一个层次,与对弈、钓鱼这些表现个人品藻的行为对比,这些行为尚且可得到人们崇尚肯定,那能够比得上具有多种功用的书法呢?第二个层次,直接说明书法具有宣扬礼乐教化的功用。第三个层次,拓展开来用比喻的方法说明书法的功能能,能像神仙巧妙变化无穷无尽;好像陶工用泥土制作出多种样式和功用的器皿,能像那些工匠冶炼锤造出各种工具。这就是说,书法具有反映自然世界功能(“同自然之妙有”)。第四个层次,《书谱》更直接说明书法的社会文化价值:追求新奇的人们可以从书法体势的变化中得到审美趣味的满足;那些喜欢深入思考探究理论的学者,从书法中悟到世界万物变化的秘密。学者可以借助书法为工具阐述自己思想主张,那些品评鉴赏大家从书法中到审美享受。 第五个层次,收拢说明世间事物的是互相统一的互相融汇贯通的,贤达的人能够同时具有著述和鉴赏能力。最后,总结概括书法功能价值:它记录知识精华,贮藏美感对象。“存精”侧重书法的文献功能,“寓赏”侧重书法的审美功能,两者是并列的关系,是书法功用的两个方面。书法有如此丰富强大功能,怎么能说没有意义呢?“存精寓赏”高度概括书法的功用,委婉驳斥了视书法为“雕虫小技”的片面性。从行文逻辑看,是对该段首句的回应。我读到的文章,不少人将“存精寓赏”解释为“存录精华,供人鉴赏”,注意到文字书写的记录工具功能和审美功能两个方面,但没有说明两种功能的关系,记录精华侧重是文献方面,即文字的内容;鉴赏侧重在文字书写的形体,即审美方面。两者是并列关系。“书契之作。适以记言,醇漓一迁,质文三变”,书法艺术是在文字的使用过程中发展的,是一种寄生艺术,寄生在汉字的母体上,离开文字的实用也就没有书法艺术。汉字是因书写才产生的,古代没有书写何以能有汉字。书法是汉字书写的产物,总是和文字内容同体的。孙过庭之前,许多学者谈论书法都将它和文字混在一起,《说文叙》云:“盖文字者,经义之本,王政之始。前人所以垂后,后人所以识古,故曰本立而道生”。《书谱》也认为书法“功宣礼乐”,但他更侧重强调书法艺术性,将书法抒情性。这是他的重要贡献。

笔者以为使读对“存精寓赏”者理解发生歧义的一个关键原因还有这一段文字中“糟粕”、“菁华”使用。“存精寓赏”前面有一句“著述者假其糟粕,藻鉴者挹其”。“菁华”一般语文意义即精华。“糟粕”一词 的一般语文意义是指酒渣,常用来泛指废物。但是在“著述者假其糟粕”里,把赖以著述的语言文字视为“糟粕”废物显然是不合适的,孙过庭能将自己撰述的《书谱》视为“糟粕”吗?《书谱》有着浓重的道家思想,庄子的《天道篇》里就使用过“糟粕”一词:“然则君之所读者,古人之糟粕已夫!”《庄子》中,“糟粕”不能简单地解释为废物,它是相对于“道”而言的,“道”是万物的本体,言语、著作只是“道”的外在表现,是借以表现“道”的工具。《书谱》中的“著述者假其糟粕”中“糟粕”,不应该理解为一般语文意义上的废物“糟粕”。而应该用《庄子》里“糟粕”的含义来解释。“著述者假其糟粕”,应该理解“著述者借用为工具”。孙过庭精心撰写《书谱》,自认为让“一家后进,奉以规模;四海知音,或存观省”,绝不会视作“糟粕”,他怎能将自己精心编撰的《书谱》会视为废物“糟粕”呢?

总之,《书谱》注意到文字书写的文献记录功能和审美鉴赏功能,是密不可分的,“固义理之会归”,那些修养有素的学者自然都同时具有高深的著述和鉴赏能力,那些书家也都丰富的文化造诣,他们的书写作品都是重要的文献著作,也同时是可欣赏的书法作品。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