撒哈拉沙漠坎儿井全景图(新坎儿井穿越158公里大漠滋养一座城镇)

撒哈拉沙漠坎儿井全景图(新坎儿井穿越158公里大漠滋养一座城镇)(1)

骨干水利工程建设工地。(资料图) 杨铁军 摄

中新网乌鲁木齐11月3日电 (史玉江杨铁军吴中艳)航班降落且末玉都机场前,透过舷窗,塔克拉玛干沙漠南缘一片广袤绿洲分外显眼。新疆兵团第二师三十七团金山镇坐落在此。

深秋的11月,穹色湛蓝。漫长的现代“坎儿井”,从车尔臣河奔涌而出,横穿戈壁和沙漠,经过约158公里的地下暗渠,滋养着这里的城镇及6万亩土地。

三十七团地处塔克拉玛沙漠地缘,干旱少雨,年降尘量达每平方米2.9公斤。2016年底,该团灌溉面积仅2.83万亩。

撒哈拉沙漠坎儿井全景图(新坎儿井穿越158公里大漠滋养一座城镇)(2)

地下暗渠建设现场。(资料图) 孙士渠 摄

为解决用水难题,总投资15.42亿元的工程项目——三十七团骨干水利工程启动。自2019年5月以来,300余台铲车、装载机和运输车辆往来穿梭,碾过漫漫黄沙,在亘古空旷之地轰鸣着。一座座彩钢房、工棚星罗棋布般铺开;汗水,划过800余名建设者的脸颊,浸透了他们的衣襟,摔落在黄沙之上......

一年后,发源于昆仑山的车尔臣河,被成功“牵引”出一条支流,通过西岸干渠,被注入到骨干水利工程的沉沙池中。如今,经沉淀后的清澈河水,在地下暗渠里奔涌着,一路向西,像一条游于地下的“苍龙”。

撒哈拉沙漠坎儿井全景图(新坎儿井穿越158公里大漠滋养一座城镇)(3)

经沉淀后的清澈河水,一路向西,像一条游于地下的“苍龙”。 孙士渠 摄

时光在机器的轰鸣声中,在建设者的手臂间悄然划过,骨干水利工程建设取得可喜进展。

“目前,该工程已完成总量的95%。库盘铺膜、大坝砂浆垫层等项目正在加紧施工。工程全线使用地下暗渠,每年可节约用水630万立方米。”新疆科新监理工程有限公司总监工程师牛小明说。

撒哈拉沙漠坎儿井全景图(新坎儿井穿越158公里大漠滋养一座城镇)(4)

发源于昆仑山的车尔臣河,被成功“牵引”出一条支流。 孙士渠 摄

经5年设计和建设,该工程的投入使用,终使困扰三十七团各族群众用水难问题得到根本保障。该团党委副书记、团长王玉东说。

眼下,在该团南部的茫茫沙漠中,一棵棵胡杨泛着金色,农田里,一派秋收景象。朝霞掩映下,笑容绽放在当地人脸上。(完)

【编辑:田博群】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