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唐李渊的历史来历(大唐人物志高祖李渊)

公元617年,隋末乱世,7月李渊在太原骑兵,次年5月受隋恭帝禅让,在长安即皇帝位,立国号为“唐”,改元“武德”,自此开启了大唐300年篇章。同样作为大一统王朝开国皇帝,在我们的认知中李渊的存在感远低于汉高祖刘邦、明太祖朱元璋,这是为何?

大唐李渊的历史来历(大唐人物志高祖李渊)(1)

《天下长安》中李雪健精彩演绎唐高祖李渊

含着金钥匙出身的国公爷

似乎有个潜规则,白手起家的开国皇帝庙号都为太祖,如汉太祖刘邦(“高”是其谥号)、宋太祖赵匡胤、明太祖朱元璋等,而继承了先辈政治遗产得以称帝的开国皇帝庙号为高祖,李渊的庙号就是高祖。

李渊出身于陇西李氏,这是一个辉煌了上千年的家族,其远祖可以追溯到战国时期协助秦始皇统一六国的大将李信,西汉飞将军李广也是其中一员。十六国时期,陇西李氏出了历史上第一位君主——西凉太祖李暠。西凉被灭后,陇西李氏继续活跃在北魏朝堂,后来北魏分裂为东魏和西魏,分别由权臣高欢和宇文泰把持朝政,宇文泰手下有员大将叫李虎,同样出自陇西李氏,位于西魏八柱国之一。宇文氏篡夺东魏建立北周后,追封李虎为唐国公,由其子李昞袭爵,这也是唐朝国号的由来。

大唐李渊的历史来历(大唐人物志高祖李渊)(2)

豪门望族——李氏陇西堂

李昞娶独孤信的四女儿,生子取名为李渊。李渊7岁时,李昞去世,李渊袭爵唐国公,小小年纪便成了国公爷,但是李渊并没有传统贵族的臭架子,反而为人洒脱,乐于交朋友无论贵贱,圈内圈外都颇受好评。杨坚篡夺北周建立隋朝后,李渊的身份更显尊贵,因为杨坚的皇后独孤伽罗是李渊母亲的妹妹,也就是说杨坚是李渊的姨夫,隋炀帝杨广则是李渊的表兄弟。杨坚还是很看重这个侄子的,先是让他到宫中做自己的侍卫统领,不久外放刺史到地方放积累从政经验,一路顺风顺水。等到杨广继位的时候,李渊已经是一支不大不小的政治势力了,以致于在被农民起义搞得焦头烂额时,杨广都在提防李渊造自己的反。

起兵的争议

大隋硬是被杨广作乱了,到处是农民起义,杨广本人也被困在江都,眼看着大隋行将就木,李渊在太原起兵了,关于太原起兵,有两种截然不同的说法。

先看第一种,是新旧《唐书》以及《资治通鉴》等主流史书的说法,即太原起兵是李世民的谋划。话说当时李渊是太原留守,这片区域的最高行政、军事长官,其子李世民是一个胸有大志的青年,他敏锐地洞察到隋朝大厦将倾,便和好友晋阳令刘文静、晋阳宫副监裴寂暗中策划造反,三人议定计划后怕李渊不同意,便使出了“逼上梁山”的计策。

当晚裴寂邀请李渊到晋阳宫中喝酒,把李渊灌得烂醉,然后安排两个女人服侍李渊就寝,次日酒醒,裴寂“幸灾乐祸”地告诉李渊:“你昨天晚上不仅睡在了晋阳宫内,还把晋阳宫女睡了。”晋阳宫是隋炀帝在太原的行宫,宫女名义上都是隋炀帝的女人,李渊把隋炀帝的女人睡了,这是杀头的大罪,李渊脑子嗡嗡的。这时李世民、刘文静等来见李渊,把造反计划和盘托出,伸头是一刀,缩头也是一刀,李渊就这样同意起兵了。

从这段记载中不难看出,太原起兵李世民是首功,李渊成了“被胁迫者”,加上后来李世民打下的半壁江山,可以说大唐就是李世民一个人的杰作,而李渊充其量是个代表。很明显,有拔高李世民,贬低李渊的倾向,而这个推测在另一种说法中得到验证。

第二种说法出自《大唐创业起居注》,看起来好像现代人写的穿越小说,其实这是我国保存下来历史最久远的帝王起居注,是由李渊的“机要秘书”温大雅撰写,记载的是李渊从太原起兵到长安称帝共357天的相关活动。在这本书中,完全没有上述晋阳宫的桥段,太原起兵也是李渊一手策划,李建成、李世民以及裴寂等人都是听命行事,而且面对刘武周、梁师都的造反应对有据,更是在太原摆下“空城计”吓退突厥骑兵,一代英主的形象跃然纸上。

一手促成玄武门之变

大唐立国之时,所占据地盘仅关中、河东之地,北有宋金刚、刘武周,西有薛举,东面更是有王世充和窦建德两大势力。武德元年,大唐开始了统一战争,李渊贵为皇帝,自然不会统军出征,幸好儿子们都很优秀,李建成、李世民、李元吉都能带兵打仗,尤其是李世民,简直就是个军事天才。

大唐统一战争中,李世民居功至伟,特别是虎牢关一役,活捉窦建德,逼降王世充,尽取华北、中原、山东等地,至此再无可以阻挡唐王朝统一全国的割据势力了。功劳太大,赏无可赏,李渊便给李世民创造了一个职位——天策上将,最关键的是李渊允许李世民开府,设立天策上将府,自置官属,那就意味着李世民拥有了一套合法的属于自己的班子,这种待遇通常只有东宫才有,魏晋时期的权臣们,像曹操、桓温等等也都会开府。

通过天策上将府的班子,以及在军中的威望,李世民在朝堂之上建立起庞大的政治势力,足以与太子党抗衡,朝堂上下都能感觉得到“山雨欲来风满楼”,可是最高决策者李渊却听之任之,虽对天策上将府属官有所调整,比如把房玄龄、杜如晦等人调离等,但是始终没有对李世民做什么动作,似乎是有意在李建成和李世民之间保持平衡,他居中好掌控各方势力。

大唐李渊的历史来历(大唐人物志高祖李渊)(3)

残酷的权力斗争下亲情不值一提

李渊玩砸了,一来他高估了自己的政治手段和威望,特别是在军队中的威望,尉迟敬德、秦琼、程咬金等统军大将都唯李世民马首是瞻,就连宫内宿卫也多有李世民的人,二来他低估了李世民的野心,最终导致了玄武门之变爆发,不仅自己的两个儿子被杀,而且自己还地黯然退位,做了9年皇帝后把初生的大唐交给了她真正的主人——李世民。

权力是男人的春药,从权力巅峰掉落下来,李渊的心情如何可以想象,反正他对李世民的态度一直很消极,也许到死都没有原谅他。9年的太上皇生涯中,李世民和长孙皇后夫妇是尽足了孝道,为了给李渊避暑,舍不得给自己修缮宫殿的李世民下旨修建大明宫,可是大明宫还未完工,公元635年,贞观九年,李渊驾崩了,享年69岁。

结语

纵观高祖李渊一生,51岁太原起兵,52岁长安称帝,60岁退位,69岁驾崩,在人生的后半段旅程,经历了普通人几辈子都无法感受的跌宕起伏,回到文初的问题,李渊的存在感为什么这么低,原因可能几点:

第一:从起兵到建国过于神速,没打过一场像样的大战,导致本身话题不足,历史曝光度自然低了;

第二:做皇帝的9年时间里,前7年是大唐统一全国的历程,风头全被李世民一个人占了,就连李孝恭、李靖的出场次数都比李渊高,后2年的重头戏则是李世民和李建成夺嫡之争,李渊应有所表现却退居幕后;

第三:李世民太优秀了,以至于后人只知唐朝有李世民,不知有李渊了。

大唐李渊的历史来历(大唐人物志高祖李渊)(4)

西安大唐不夜城雕塑中找不到李渊的身影


头条号“荣耀历史”专注于分享历史知识,传播优秀文化。《大唐人物志》将对唐朝知名历史人物进行一次详细描述,既有圣君李世民,也有贤相狄仁杰,还有名将郭子仪,每周更新2~3篇,期待您的关注与交流。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