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菜市场卖菜亏本(赶集遇熟人卖菜)

赶集遇熟人卖菜,一方不愿买一方不愿卖,原因今昔对比,让人感慨!

在菜市场卖菜亏本(赶集遇熟人卖菜)(1)

农村集市,是农民买卖日常用品,交易农产品的重要场所。

农闲赶集,过去是农民主要的休闲方式,也是售卖自种蔬菜瓜果和粮食等农作物,换钱补贴家用的主要手段。

如今,生活水平提高了,赶集上会被赋予了更多的休闲意涵,农产品交易也更广泛。

但是,农村集市覆盖面一般都不大,也就方圆几里或十几里,所以赶集遇上熟人是非常正常的事情。

于是就出现一种奇怪的现象,很多人不愿意买熟人的蔬菜瓜果,甚至刻意避开,而卖菜的农民大多也不愿意把东西卖给熟人,是什么原因造成这一奇怪的现象呢?

专注三农领域团队——乡村滋味,趣聊农家趣事,欢迎关注!

在菜市场卖菜亏本(赶集遇熟人卖菜)(2)

赶集遇熟人卖菜,一方不愿买一方不愿卖,原因之一:情面

农民大多重感情,乡里乡亲,做没有情意的事,会被人笑话。

十里八村的人,都不远,抬头不见低头见,再者“生瓜梨枣,谁见谁咬”,自家树上结的,自家菜园里长的,算不上什么,无非少卖几个钱,所以,卖蔬菜瓜果的农民,收钱很不好意思,即使争执之后,勉强把钱收下,也会多送些蔬菜瓜果。

但越是这样,买菜的熟人越不好意思,不管怎样,熟人的瓜果蔬菜也是辛苦种出来的,都是汗水,不容易,不给钱不好意思,给又要让来让去,钱不多,但欠下情分。

现在,市场经济将这种人情冲淡了不少,但重情面这件事,仍然是农民们看重的。

因此,农民们对熟人买卖一般都会避开,就是为了乡亲情分。

现在有人喜欢“杀熟”,或者专挑熟人捡便宜,这是过去农民最为看不起的行为。

我村有人赶集卖地瓜干,结果空手回来了,他竟然将粮食赊给了远村的人!据父亲说,集上遇到邻村的人,不太熟,但好多亲戚都认识,正好邻居钱没带够,就让他先拉回去,过几天送钱过来。这事在现在,基本上是傻子行为,和打水漂没啥两样。很多人都说他被人骗了。然而没过几天,邻村的那个人真的把钱送过来了,还带了礼物。后来,两家结成了亲家。

脸——也就是情分和诚信,在过去农村人的心里,比命都重!

在菜市场卖菜亏本(赶集遇熟人卖菜)(3)

赶集遇熟人卖菜,一方不愿买一方不愿卖,原因之二:不好讲价钱

农民有一个特别有趣的习惯——讲价。

这个其实也不难理解,卖菜的人很难定义自已蔬菜瓜果的好坏,价格上也就吃不准,只能随大流,然后通过市场行为,最后上下浮动,这就为讲价提供了空间。

而买蔬菜瓜果的人,除了货比三家,也希望把价格压一压,虽然省下的钱可能是几分钱,但心理上会有一种成就感,感觉买得值,心情便也大好。这是一种占便宜心理,人人都有。

但是,遇上熟人,则很难张嘴讲价,一来这是对熟人的否定,二来是不给熟人“架势”(帮忙),是贪熟人便宜,不仗义。这是心地比较厚道的人的想法。

还有另一类人,总是会想,不知对方赚了自己多少钱呢。

虽然,熟人的价格可能比别家更低些,但仍然不愿意买熟人的东西。

作为菜农,一样是卖钱,不如卖给陌生人,何必送了人情,还落个不地道的名声?

马云有句话颇有道理: 熟人买卖,你卖给他多少钱,都会觉得你挣他钱,卖给他多便宜也不领情!

在菜市场卖菜亏本(赶集遇熟人卖菜)(4)

赶集遇熟人卖菜,一方不愿买一方不愿卖,原因之三:不好售后

农村集市上,有很多喜欢占便宜的农民,一切交易都完成了,临走还要硬拿菜农一根葱,或者一头蒜。菜农最讨厌这种人。

找后账的人也有不少,明明当面称好了重量,离开后又回来找,说是缺斤短两。黑心商贩确实有,但熟人一般不会这样,可一旦熟人买下蔬菜瓜果,又感觉斤两不对,回去找不好意思,不找又窝囊,日后难免有微词,反倒菜农落个坏名声。

所以,双方就有了心理隔阂,致使一方不愿卖,一方不愿卖。

这种情况,在现在农村集市非常普遍,与过去差了很多。

听老人说,我们村曾有位菜农,找钱找错了,少找了熟人钱,熟人也没注意。下市回来,连夜给熟人送了回去,还带上不少瓜果。

在菜市场卖菜亏本(赶集遇熟人卖菜)(5)

赶集遇熟人卖菜,一方不愿买一方不愿卖,原因之四:信任

做了销售你会发现,最先相信你的是陌生人,最先屏蔽你的是好朋友,最先删除你的是酒肉朋友,最看不起你的是同学和亲人。——马云

这句话虽然有些不近人情,但血淋淋地点明了现代生活中的一个事实。

人与人之间,一旦失去了基本的信任,人与人之间的所有美好瞬间崩塌。

有的人喜欢这种泾渭分明的氛围,认为买我付钱,卖锱铢必较,大家可以不必客气,谁也不欠谁,你管好你的一亩三分地,我经营好我的一家几口人,吃饭AA制,回家关门成一统,以为这就是文明的进步,回过头来还要瞧不起农民端起饭碗能串门,吃个新鲜来回送,为了地边骂祖宗。

如今冷冰冰的人与人之间的情感,已延伸到乡村集市,把许多人赶进了超市,因为可以不必侃价,情愿多花钱也不找熟人。

因为诚信,寻得儿媳的故事,现在只能是传说了。

在菜市场卖菜亏本(赶集遇熟人卖菜)(6)

赶集遇熟人卖菜,一方不愿买一方不愿卖,原因之五:相互太过了解

无须讳言,在目前的条件下,土地的产出已经达到极限。

为了利益最大化,农药化肥的使用量已经严重超限,过量使用农药化肥,致使土地都成为毒源。

而某些人,为了贪欲,无底限地采用黑科技,据了解,许多瓜果,从整平土地到瓜果上市,其间所用农药多达数十种,有些种植户是不吃自己种出来的东西的。

所以,许多对种植方式方法了解的人,不会去买熟人的蔬菜瓜果,因为他太了解。虽然别人的瓜果蔬菜也好不到哪里去,但眼不见为净,安慰自己。

在菜市场卖菜亏本(赶集遇熟人卖菜)(7)

赶集遇熟人卖菜,一方不愿买一方不愿卖,原因之六:是非

农村人喜欢无事时聚群闲聊,三五成群地聚在一起闲话,于是东家长西家短的事,也会拿出来议论,许多事口耳相传,增减演绎,经过几番发酵,事情往往就变了味、走了形。

熟人之间的交易,一旦拿出来议论,简单的事情,也就变得复杂了。

再传回菜农和熟人买家的耳中,不好的东西就会被无限放大,是是非非,自然也就出来了。

无论卖与买,无非都是希望生活好一些,如今多了这么多是非,同样是买,同样是卖,同样是花钱与赚钱,如今多出闲气来生,想想又何必?

在菜市场卖菜亏本(赶集遇熟人卖菜)(8)

赶集遇熟人卖菜,一方不愿买一方不愿卖,原因之七:妒嫉

这是很不好的一种现象,但在农村确实存在。

就有那么一些人,可以一样受穷,但看不得别人好,你买菜赚钱,发家致富,我却做不到,那不行,我就偏不买你的,甚至希望都不来买熟人的菜。

有的人还“得了便宜卖乖”,明明在熟人那里捡了便宜,偏偏不想人好,不说人好,人前人后,胡编乱造,胡说八道。

这种行为,寒了菜农的心,情愿扔掉,也不卖这类人,造成熟人不买卖的假象。

在菜市场卖菜亏本(赶集遇熟人卖菜)(9)

其实,我们农村人挣钱不容易,每一分钱都是汗水摔八瓣换回来的,每一分钱都是辛劳和心血的结晶。

多用些心,明辨好赖人,熟人不买卖的风气就能正回来。

大家同为辛苦人,相互提携,相互帮衬,共同把生活过好,才是正理。

坚信,随着市场行为的规范,人们素质的提高,那种温馨温暖的乡邻情意会回归到农村,并表现到农村集市。

不是已有集市,卖菜摊位无人看管,买菜的人也从不捡便宜白白拿菜吗?中国农村人与人之间的信任、淳朴和温暖,感动着好人,感动着世界。

在菜市场卖菜亏本(赶集遇熟人卖菜)(10)

关注乡村滋味,趣聊农家话题。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