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丝路的历史(别具一格的丝路大历史)

作者:柯罗

《丝绸之路——从蓬莱到罗马》的封面上是一匹奔马,马身从蓝色渐变到黄色,马缰处是一幅地图。设计者的匠心完全贴合书名所辐射的恢弘图景。这是一本切口小、历史空间宏阔的书,以唐代快马从东到西的旅程为结构,以四位历史人物的马背观察为视角,尽览沿途城市的历史,带读者领略从海上丝路到陆上丝路的文明余晖。

古丝路的历史(别具一格的丝路大历史)(1)

《丝绸之路——从蓬莱到罗马》 高洪雷 著人民文学出版社

作者高洪雷,近些年一直致力于少数民族历史、西域历史的文学普及工作,他的代表作《另一半中国史》长销十余年,开创性地提出了在以中原为核心的常规历史书写之外,还有站在少数民族角度的“另一半中国历史”。他的《大写西域》《楼兰啊,楼兰》等作品,着眼于丝绸之路在西域的产生及繁盛,着眼于中国西部的地理历史之谜,在严谨史料的基础上,用灵动的笔触为读者普及那略显神秘的历史,为读者建构了中国文化中不可或缺的西部原乡。

《丝绸之路——从蓬莱到罗马》的新意首先在于路线的选择。高洪雷笔下的丝路起点,既不是我们从前从历史课本上熟悉的西安,也不是2014年丝绸之路入选世界文化遗产时,作为起点与长安一起被写入官方文件的洛阳,而是在许多国人心中沾着仙气的山东蓬莱。依照多数学者的观点,古代丝绸之路主要有四条,这本书讲述的是在北纬33度到41度之间飘荡的那一条北方陆上丝绸之路主干道。本书采纳“山东蓬莱是古代海上丝绸之路的一个起点,也是陆上丝绸之路的东部起点”这个学术论断,在大量史料考证和吸取相关学术研究成果的基础上,以沿途15个城市为节点,重点讲述唐代丝路在贸易沟通、思想沟通、文明交往和文化融合等方面的历史作用,兼及汉代及其他时期的丝路历史。这些城市包括:蓬莱、洛阳、长安、敦煌、高昌、碎叶、怛逻斯城(塔拉兹)、康国(撒马尔罕)、大夏(巴尔赫)、木鹿(马里)、泰西封、缚达城(巴格达)、安条克(安塔基亚)、君士坦丁堡(伊斯坦布尔)、罗马。罗马作为西欧文明的中心,通过丝绸之路与东方紧密相联,是丝绸之路作为贸易之路、文化之路的西方象征。中国社科院古代史研究所中外关系史研究员李鸣飞十分赞同高洪雷突破固有思维,将笔下丝绸之路的起点放在蓬莱的做法,她从元史研究的专业角度举出例证,元朝的长春真人丘处机就曾从山东出发踏上丝绸之路。

本书的新意还在于主人公的选择——日本使者高元度、大唐高僧玄奘、被俘虏的杜环、班超的副使甘英,四人中除玄奘之外的三人,恐怕许多人都不甚熟悉。高洪雷让读者的视线追随行走在这条干道上的这四个人物,210天的旅程中,丝绸之路渐渐显露出立体的样貌。(柯罗)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