想你的时候你是否也在想着我(想你时你在天边)

一年一清明,一岁一追思清明既是二十四节气之一,也是中华民族的传统节日,我来为大家科普一下关于想你的时候你是否也在想着我?下面希望有你要的答案,我们一起来看看吧!

想你的时候你是否也在想着我(想你时你在天边)

想你的时候你是否也在想着我

一年一清明,一岁一追思。

清明既是二十四节气之一,也是中华民族的传统节日。

寒食上冢,登高望祭。

生命的长河中,总有一些故人挥之不去,风范长存。

青青子衿,悠悠我心。

纪念,是为了永不忘却的怀念。

唯有遗忘才是永恒的消亡。

时间轮回,不舍昼夜,那些历历在目的幸福场景,每每回想起来,就如同歌曲所唱:“想你时你在天边,想你时你在眼前……”

风起正清明,最忆是故人。特推荐阅读湖北省优秀期刊《清江》发表的两篇文章。人物性格栩栩如生,真情实感跃然纸上,读来让人掩卷长思。

风起正清明,人间芳菲盛,

惟愿另一个世界,也繁花似锦。

《祖父的育人之道》

岁月的长河静静地流淌,有些印记怎么也挥之不去。祖父离世整整四十二年了,而我们的思念从来不曾间断过,特别是在每年的清明时节。

祖父生前是一名农村小学公办教师,由于身体有病,提前退休,既烦恼又高兴。烦恼的是,他退休以后没有子女能顶替他的职位,白白浪费了一个国家正式工的指标;高兴的是,他可以专心致志培养他的孙辈们。

一直以来,祖父对我们的教育培养可谓是煞费苦心,从生活到劳动,从学习到品德。

“身体是革命的本钱,你们将来无论做什么工作,都要有个好身体。”在我们正长身体的时候,祖父就为我们把好第一关。

祖父身体不好,得的是肺病,且每况愈下,饱受病痛的折磨。为了防止疾病传染,他与人交谈的方式很特别,距离都是一两米开外,侧着脸,一只手捂住自己的嘴巴,以防止讲话时的飞沫溅到对方。

祖父很少抱我们,偶尔抱一下,都是让我们的背贴着他的胸口,从来不面对面。他要求我们从小要养成讲卫生的习惯,每个人的洗漱用品单独存放,饭前必须洗手,晚上睡觉前必须洗脸洗脚,屋里屋外始终要收拾得整整齐齐,打扫得干干净净。

“祸从口出,病从口入”。祖父对饮食的要求极其严格,他常讲,物质短缺,想吃好很困难,但吃的东西一定要安全卫生,不能饥不择食,再好的食物变质变味了,是一定不能吃的。

祖父对待疾病的态度是讲究科学,从来不迷信,不求神拜佛。他是一个彻底的唯物主义者,有病要早治,第一时间到医院看医生,这些在现在看来都是生活常识,但在当时的农村,能做到这些是极其不容易的。

祖父对加强体育锻炼也很重视,主张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除了游泳以外,其他的体育运动都赞同。

因为,当时在农村,游泳没有专门的场馆,没有专业老师,加之当时农村的孩子学游泳溺水身亡的事时有发生,大家都吓怕了。所以,只要是听说我们哪个在外面偷偷玩水,即在没大人照看下三五成群学游泳,回到家里绝对是一顿重罚,较长时间罚跪。

打乒乓球的球拍是他亲自用木板做成的,跟同伴下棋时,他也很乐意在旁边当“观众”。祖父可能是自己有切肤之痛,他总希望我们兄妹当中将来有人能从事医生职业,他的这种愿望饱含对疾病的痛恨,对健康的渴求。

祖父对我们的教育,始终把思想品德放在第一位。夏天是我们最留恋的季节,每到晚上,繁星点点,一家人在室外乘凉,听祖父讲历史故事,有《三国演义》,有《水浒传》,有《西游记》等等。我们在冲冲杀杀、你争我夺、斗智斗勇的小说情节中享受童年快乐的时光。

在祖父的点评中,知道什么叫忠诚、仁义、孝顺、勇敢、智慧和善良。他讲完一段,大人们评价一番,大家对历史故事人物的功与过、是与非,评头品足,各执己见,互不相让。

比如,刘备为什么会落到白帝城托孤如此凄凉的下场?诸葛亮如此谨慎之人为什么会重用言过其实的马谡?七步成诗亲兄弟为什么会自相残杀?为什么说“僧是愚氓犹可训”?

这些一时半会儿都说不清楚的问题,即便是现在的《百家讲坛》《品三国》也莫衷一是,但有一点是基本一致的,即对人物的思想品德的评价和定位,争论的结果非要达到大致相同方肯善罢甘休。

他们在津津乐道,我们在洗耳恭听,偶尔也提一些稚嫩的问题。这种兴致持续了好久,因为,少年时代是崇拜英雄的时代,大家很容易在诸多历史人物中找到自己心中的榜样。

这些都在我们幼小纯真的心灵里播下良好品德的种子,希望这颗种子能开花结果,像历史的英雄人物一样去开创自己的世界。

人活着的意义是什么?是祖父拷问我们最多的问题,当时比较流行的书籍《雷锋的故事》、《钢铁是怎样炼成的》我们都喜欢读。人活着要有点志向,要有家国情怀,要多为国家社会做贡献,“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济天下”。

同时,人生难免遇到坎坷,“不如意事,十常八九”。顺利时不能乐而忘忧、得意忘形,身处逆境也不要垂头丧气、怨天尤人,要沉得住气,胜不骄,败不馁。要面向未来,向上向善。

还是毛主席他老人家讲得最正确,做人就要“做一个高尚的人,一个纯粹的人,一个有道德的人,一个脱离低级趣味的人,一个有益于人民的人”。

“文革”期间,整个社会对教育是极不重视的。那时是贫下中农管理学校,开门办学,学生不但以学为主,而且要兼学别样,学工、学农、学军。其实,学文化知识只占用极其少部分时间,学生在学校主要是劳动课,叫勤工俭学,好多农村的孩子在小学被荒废掉了。

我们最庆幸的是,在我们最为关键的启蒙教育阶段,我们没有被耽搁,这除了要感谢“文革”的结束,还得益于祖父的严格教育。

似乎寒冷的冬天总是漫长的,春天的到来很缓慢,特别是科学的春天,“文革”惯性仍在掣肘着人们的思维。

祖父的性格偏内向,不喜欢凑热闹,爱独处,常常是手不释卷,治学态度十分严谨。“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

正如毛主席所讲的,“知识的问题是一个科学问题,来不得半点的虚伪和骄傲,决定的需要的倒是其反面——诚实和谦逊的态度”。

祖父对说假话非常反感,特别是弄虚作假,比如说,不懂装懂,作业没有完成说完成了。“宝剑锋从磨砺出,梅花香自苦寒来”,仅凭聪明劲儿读书是不行的,要有日积月累,要能持之以恒。

他常用王安石的《伤仲永》教育我们,说方仲永天资聪明,年少五岁能作诗,后来如同平常人。“骐骥一跃,不能十步,驽马十驾,功在不舍”。

不论学校有没有要求,课本中的所有文言文都是必须背下来的,如《师说》、《捕蛇者说》、《岳阳楼记》等等。祖父比较推崇自然科学。他反复讲中国近代为什么落后,屡屡遭受帝国主义列强欺凌,丧权辱国,民不聊生。

一方面是封建帝制的腐败,另一方面是科学技术的落后,光凭一腔热血,“许褚赤膊上阵”是阻挡不了敌人的坚船利炮的。

在我的记忆中,小学时代是这样度过的,基本上都是三步曲:白天到学校上学,下午放学后帮助家里面干一些力所能及的农活,晚上做作业复习功课。一到晚上,煤油灯下,四方桌旁,兄妹几个围坐在一起,各人做各人的作业,复习自己的功课。

祖父就坐在不远处看他自己的书——《古文观止》,同时也是在监督我们。那是一个特殊的课堂,学习的氛围和纪律的要求与学校相比一点都不逊色。

那个时候,农村的文化生活极其匮乏,看电影是难得的文化大餐。每逢哪个晚上要放露天电影,我们是有喜有忧,喜的是能跟着大人后面去看电影,特别是一些《地雷战》、《地道战》、《南征北战》等,不知看了多少遍,百看不厌;忧的是,按照祖父的要求,每看完一次电影,第二天必须要写一篇观后感,哪怕是同一部电影。

要写出自己的心得,你崇拜电影里的哪个“英雄”、仇恨哪个“坏人”,为什么?受到哪些教育,有哪些收获和体会?都要写出个子丑寅卯来。写完后,像向老师交作业一样交给他批改。

他的严厉让人惶恐,每次交作业心里都犯嘀咕,千万别过不了关。他的批改十分认真,一字一句,连一个标点符号都不放过,而且要做评判:好、较好、差。得了“差”是要重写的,直至较好以上为止。

得了“差”是一件很难受的事,因为脑子里面又得回忆一遍电影的故事情节,又得重新寻找写作的切入点。“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祖父的这一招,对提高我们的思维能力和写作能力大有裨益。正如作家冰心所言:“踏着荆棘,不觉痛苦,有泪可挥,不觉悲凉”。

祖父持家的秘诀有两条,一是勤劳,二是节俭。他经常用李商隐的“历览前贤国与家,成由勤俭破由奢”教育我们,用王勃的“穷且益坚,不坠青云之志”鼓励我们。

那个年代在农村缺衣少食是普遍现象,生活极度窘困。祖父退休以后,除了辅导我们的功课外,白天绝大部分时间都是下地劳动,菜园子是他的工作场地,不是他“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的休闲之所,而是“自己动手,丰衣足食”的主阵地。

除了生产工具外,那里长期放着三样东西:雨衣、雨伞、小木凳。雨伞是固定在某一个角落,是他特制的,半径较大,炎天暑热,干活累了的时候在下面遮挡太阳休息。我们家的菜园地种得绝顶的好,新鲜蔬菜吃不完。

我们的节假日也因此过得很充实,完成作业和复习功课后,经常到菜园地里干一些轻体力活,浇地、施肥、除草、杀虫。

尽管经常下地劳动,但不觉厌倦,特别是第二天到地里,看到你亲自栽下的翠绿的秧苗在一节一节的长高,看到瓜熟蒂落沉甸甸的果实,那勃勃的生机给你平淡的生活带来了难得的成就感,童心不知不觉产生了共鸣。热爱劳动的品格也是那时养成的。

祖父在生活中的节俭,几乎到了无以复加的程度。“贪污和浪费是极大的犯罪”,他对浪费的行为深恶痛绝,谁要是不小心造成浪费的现象,他是要严厉批评的。

祖父主张节俭有几条原则,其一是能自己制的东西就不花钱买。家里用的煤炭炉子、煤油炉子、煤油灯,大型号的、小型号的,都是出自祖父的手艺,是他的“发明创造”。

怎么样节能是他研究的“课题”。我们夏天穿的凉鞋总是补了又补,直到实在不能补了才不穿,但旧凉鞋一般是不会丢弃的,因为旧凉鞋身上的材料可以用来修补将来会穿坏的凉鞋。

祖父的“焊接”工艺很精致,一般是看不出来的。其二是尽量控制现金流量。那时现金是极为有限的,不到非花现金不可的时候一律不花。在我的印象中,家里面的食盐大部分是用鸡蛋、鸡毛和用完的牙膏皮子换的。

祖父给我们批改作业的红色圆珠笔,只有一个笔芯,因为那时小卖部笔和笔芯是可分开卖的,如果要配上笔筒子又得花钱,哪怕只是几分钱,他都舍不得。其三是必须花的钱毫不吝啬。特别是在学习方面,该买的书籍和学习用品,钱再多也要想办法。

祖父陪我们度过了多少个夏天,我记不得了,但有一点我们都记得十分清楚,每逢夏天,祖父就总是穿一件像“洋纱”的短袖衬衫,年限久了,衬衫外面表皮逐渐斑驳,黑色的衬衫几乎成了灰色。

时至今日,父亲还经常跟我念叨,你祖父一辈子劳累奔波,不到六十岁就走了,那时家里穷,他老人家一天福都没有享着。

诺贝尔文学奖获得者马尔克斯说:“我们趋行在人生这个亘古的旅途上,在坎坷中奔跑,在挫折中涅槃,忧愁缠满全身,痛苦飘洒一地。我们累,却无所止歇。我们苦,却无法回避”。

讲:“一个健康向上的民族,就应该鼓励劳动、鼓励就业、鼓励靠自己的努力养活家庭,服务社会,贡献国家”。

光阴荏苒,祖父离开我们这么多年,那些幸福的时光,那些点点滴滴,我们记忆犹新。

( 作者:文超 )

《追忆奶奶》

奶奶是我们家个子最小的人,爱穿花棉袄,带领的、很规矩的那种。

她有很多要好的朋友,跟她一起变老的小姐妹,能在马路上手牵手,能逢年过节寄来费列罗,能打电话聊上大半天,能隔三差五相约在家打麻将。

她也是爷爷聊天聊到兴头时忘记人名的提示者——她总能完美说出爷爷想要说出的那个人或者故事线索。

虽然这些年腿脚不便,无法远足,但她参与到爷爷退休后的摄影事业里面,欣赏他的作品和精神,跟他一起阅读,是爷爷最好的陪伴者、倾听者和支持者。

奶奶年轻的时候是幼儿园园长,宽厚待人,并一丝不苟地管理着自己的家。

爸爸和叔叔都是有出息的,不曾让奶奶操心,但她极少表扬过自己的儿子。直到叔叔英年早逝,奶奶突发脑溢血,身体暴露了一个母亲对儿子最深的爱。

作为孙辈,我其实不够了解奶奶。她最喜欢吃什么、最想去哪里、最想做的事情有哪些,最开心的回忆是什么,我答不上来。

她好像是故意把自己藏起来,不想说太多关于自己的事情;又好像一直带着一些园长的气质、不太习惯亲近小辈。

我印象里和奶奶最亲的一次举动,是我有一次肚子突然有点疼,她按压着我的手部穴位说这样可以缓解疼痛感,我们挨坐在一起,果然一会儿就不疼了。奶奶身体一直偏弱,但是她很积极乐观地去改变自己、强身健体。

前些年她克服了自己多年晕车的问题,坐着我爸开的车一家人一起回乡下老家探亲和休养;但凡有精力,奶奶就会在安全可控的空间里活动筋骨、做拉伸锻炼。

和爷爷在凤凰山旁住的日子里,她经常在天台上练一些太极招式,旁边有她自己种的菜,她做的菜总是清爽、干净、有独特而质朴的香气。

今天北京下了2021年的第一场雪,没有预告地、静默了一个上午。

奶奶的送别仪式也举行完毕,她和叔叔如今团聚在天上,留下我们在人世间长久思念、继续向前。

(作者:明子)

插画:雷若璞

清明节落在一年中最美的时节,却也是所有节日中最伤感的。

当我们急匆匆地行走时,别忘了停下脚步,回头看一看。人生终有别离,但死亡并不是生命的终点,遗忘才是。

天清气明,杨柳泛青,愿你不负时光,珍惜当下,带着所爱之人的嘱托,勇敢而从容地过好每分每秒。

来源:恩施晚报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