枫叶红了想爹娘(黏着江南人的思念)

2019-03-22 09:49 | 浙江新闻客户端 | 记者 楼丽君

九九女儿红,酒浓情更浓。

前些天,连日的阴雨天气,让人的心情亦随之泛潮。雨时大时小,淅淅沥沥地落在位于东关街道的绍兴女儿红酿酒公司的每一个因子上。落在黑瓦上,发出叮叮咚咚的声响;落在石板路上,雨水又迅速躲进石板千年的皱纹里;落在梧桐树叶上,雨滴立马散射开去,形成绿色的烟雾,袅袅娜娜。

一时间,整个酒厂都被这如酥的细雨笼罩在一片云雾之中,破旧的六七间老屋在一堆堆酒坛盖和酒缸边若隐若现。烟雨江南,也许就是如此。酒厂里所有的一切都浸润在水中,显得轻盈又温润无比。

枫叶红了想爹娘(黏着江南人的思念)(1)

我们躲在屋檐下,等雨渐止。从起先的水流如注,到后来成断线般的珍珠。水滴从屋檐上滴落下来,击在石臼上,石臼顿刻眨着她泛着水花的眼睛,水灵灵的。湿漉漉的泥土和空气中,酒的香气在四周弥漫。

“就是这儿,就是这儿,当年《女儿红》电影开拍时,谢晋就站在这儿。”酒厂女工杨如芳兴奋地指着厂区西南角老屋门边的一块空地对记者说。25年前,谢晋和儿子谢衍一起,带着香港女星归亚蕾,以及稚气未脱的周迅等人,在这里开始《女儿红》的拍摄。

谢晋平时喝的酒就是女儿红,家里放着的酒是女儿红。把家乡美酒拍成电影,是谢晋的一个情结。他对家乡的那份深情,也体现在对家乡酒的钟爱上。女儿红的故事出在绍兴,女儿红酒产自上虞,把家乡的美酒拍成电影,也是谢晋心中的一个情结。

有关女儿红名字的电影拍摄了很多部,如《难为女儿红》《乱世女儿红》等,但最有影响的还是谢晋监制的《女儿红》。《女儿红》是1994年5月2日那天开始拍摄的,电影的故事从上世纪20年代开始,到90年代,横跨了70年。据了解,谢晋拍《女儿红》的目的,就是为了传播黄酒文化,传播黄酒这一品牌,让女儿红黄酒做大做强。可以告慰谢导的是,现在女儿红酒和当年谢晋来拍《女儿红》时情形大不一样了。

枫叶红了想爹娘(黏着江南人的思念)(2)

据晋代上虞人稽含《南方草本》记载,女儿酒为旧时富家生女嫁女必备之物,又称“女儿红”。一种说法是,上虞东关曾有一裁缝盼子心切,于妻孕之际,特请酒师酿酒数坛,不料所产是女,裁缝气恼,埋酒地下,取消了庆典。18年后女儿长大,品貌俱佳,乃父许嫁于门徒,忽忆地下藏酒已18年,即命人掘陈酿以宴宾客,其味甘洌,其色橙黄,席上骚人赞道:“地埋女儿红,闺阁出仙童。”众客称好。从此,绍兴一带形成生女必酿女儿红,他日婚嫁宴请宾客的习俗。

枫叶红了想爹娘(黏着江南人的思念)(3)

今年春节期间,朋友家嫁女。他拿出两坛珍藏了28年的女儿红酒,供宾客们品尝,共享嫁女喜悦。黄酒在上虞是必需品,吃饭的时候必不可少一瓶黄酒。上虞是有温度的,浪漫的,也是包容的,包容文豪的志在千里,也包容市井小民的百态。

枫叶红了想爹娘(黏着江南人的思念)(4)

一直以来,不少人认为黄酒市场不大,基本销路就在江浙沪一带。不过上虞佳华酒类专营店负责人梁浩栋认为,只要有华人的地方,就有黄酒的市场,无非传统的销售渠道没有深挖那些市场而已。梁浩栋说,他一开始选择黄酒,就是看中黄酒是绍兴的特产,有叫得响的品牌,加上原产地发货可靠性高,能缩短进货环节,节省进货成本。

针对黄酒运输特点,梁浩栋把店面设在女儿红酒厂旁,并专门配备了木质包装流水线,以便于包装后发货。前几天,梁浩栋接到一个来自香港的订单,一箱8瓶装女儿红黄酒。梁浩栋早在2008年开网店,不断拓展黄酒网络销售渠道。除了接到过全国各地的订单,他还把女儿红黄酒远销至新加坡等国家。多年来,也有一些知名度不高的黄酒企业多次找上门,但都被梁浩栋婉言谢绝。他只做女儿红黄酒,非常专注。

1987年,“女儿红”进行商标注册至今,算来已有32个年头了。1997年,在江浙沪各界祝贺董建华先生当选香港特区首任行政长官的盛大宴会上,女儿红酒被指定为招待礼宾用酒。在向董建华特首敬献女儿红酒时,董特首评价:“女儿红酒很好,我最喜欢喝,喝后活血睡眠好。”众多媒体争相报道这一盛况,在港岛成为美谈,“女儿红”在香港一举走红。2005年,“女儿红”荣膺中国驰名商标,成为上虞第一个中国驰名商标;2006年,“女儿红”被商务部认定为首批“中华老字号”;2016年,古越龙山投资6900万元拍摄电视连续剧《女儿红》并在央视一套播出……

尽管记者不胜酒力,但依然有一种文化的脉搏穿透时空,引领我往“女儿红”的瓶里一蹭再蹭。

枫叶红了想爹娘(黏着江南人的思念)(5)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