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孙瓒最终败亡于哪个势力 公孙瓒的三千白马义从

公孙瓒是最先崛起的汉末军阀,好战善战,威震边疆,在与鲜卑、乌桓等北方游牧民族的战斗中,几乎是碾压式的征服,声势浩大的青州黄巾军,也是在被公孙瓒大败以后,才从此一蹶不振,最后被曹操“收编”

公孙瓒最终败亡于哪个势力 公孙瓒的三千白马义从(1)

公孙瓒身边常常跟随着数十骑善射健儿,个个都骑白马,列为左右两翼,号曰“白马义从”。而拱护其中的公孙瓒,被鲜卑和乌桓等胡族称为“白马长史”。后来公孙瓒为壮大威势,索性挑选了数千匹白马和骁勇将士,组建了自己的“王牌”之师。

战场上的“白马义从”疾驰锋利,令敌人闻风丧胆,胡人皆四下传言:“避白马长史”。

“白马义从”驰骋疆场的秘诀在于速度,对付持弓箭枪戟的步兵,占有很大优势,更兼“义从”个个精骑善射,所以战斗力爆表,成为与“虎豹骑”“西凉铁骑”齐名的三国精锐部队!

但在与袁绍的“界桥一战”中,所向披靡的“白马义从”却被一群步兵轻易击溃,从此消失在历史中。

公孙瓒最终败亡于哪个势力 公孙瓒的三千白马义从(2)

初平三年(192年),公孙瓒携大破青州黄巾军的余威兴兵南下,到达广宗县境内,袁绍治下的“冀州长史”纷纷望风而降,开城纳印,公孙瓒推进到界桥,已深入冀州腹地,距离袁绍的大本营邺县仅两百余里。公孙瓒打上了家门,袁绍只有殊死一博。他亲率大军,在界桥以南二十里与公孙瓒对峙,大战一触即发!

公孙瓒投入了三万多兵力,其中步兵二万,列成方阵,两个侧翼是骑兵,各五千人,在整个队伍的中间,是公孙瓒的精锐“白马义从”,约3000人,“杀气凛凛,光彩耀目”

公孙瓒最终败亡于哪个势力 公孙瓒的三千白马义从(3)

袁绍方阵前仅800步兵,由名将麹义率领,步兵后面两侧是一千名弓弩手,再后面是袁绍中军步兵约一万人。两军对垒,强弱分明,公孙瓒势在必得,根本没把袁绍放在眼里。

战斗打响了,公孙瓒先发制人,3000名“白马义从”呼啸而出,如一道巨大的寒光向袁军袭来。而麹义的800步兵都“伏楯下不动”,静候敌军。双方距离数十步之遥时,麹义一声令下,“将士骤起,抛扬沙尘”,800勇士怒吼着,亮出了新式武器“大戟”——麹义研制的一种长而坚硬,尖端带倒钩的戟。

公孙瓒最终败亡于哪个势力 公孙瓒的三千白马义从(4)

“白马义从”因沙尘迷住了人和马的眼睛,顿时被打了个措手不及,而后800勇士又祭出“大戟”,“白马义从”纷纷倒地,阵型混乱,军心惊骇。完全丧失了战斗力,侥幸冲过的步兵阵的骑兵,又遭到千张弓弩手的“箭雨”袭击,公孙瓒眼睁睁地看着“白马义从”瞬间覆灭,军心彻底动摇了,袁军就势掩杀过来,公孙瓒转瞬溃不成军,大败而逃。

经过此战,袁绍一举扭转了颓势,为后来消灭公孙瓒,统一北方打下了基础。

公孙瓒最终败亡于哪个势力 公孙瓒的三千白马义从(5)

公孙瓒此战败在轻敌,不了解敌情,过分依赖“白马义从”,战术老套。而袁绍这边却做了精心准备。为了对付“白马义从”,袁绍重用名将麹义。这麹义久在凉州,熟悉羌人作战风格,他训练的士兵都很“骁锐”。为了对抗骑兵的冲击,麹义研制了一种“大戟”,800勇士人手一把,战前隐藏在盾牌之下,临敌突袭。盾牌也是特制的,用皮革蒙面,比一般盾牌要大得多,兵士可以把整个身体隐藏在下面。

袁绍命麹义反复演练,实战中先以“大戟士”持皮盾列于阵前,当骑兵冲锋射箭时,用皮盾护身,待敌近身时突然跃起,先用抛洒沙尘,再用大戟钩扎马腿,破坏骑兵阵型,使其军心大乱,随后埋伏在后的“千张强弩”展开第二波攻击,瞬间箭如雨下,“白马义从”纷纷落马。

公孙瓒最终败亡于哪个势力 公孙瓒的三千白马义从(6)

“界桥之战”是以少胜多的经典战例,它的精华之处在于以少量步兵战胜重装骑兵,这是袁绍一生中的得意之笔,对汉末三国的局势发展影响深远。

后世如岳飞用麻扎刀、长斧等兵器对付金兀术的“铁浮屠”,金枪徐宁用钩镰枪对付呼延灼的“连环马”,都有借鉴“大戟士”大战“白马义从”的痕迹。

谢谢赏阅!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