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南少数民族中最大的民族(少数民族最多的云南省)

云南地处我国的西南边陲,是人类文明重要发祥地之一。云南省总面积在全国各省级行政区中排名第8,人口排名第12(2010年人口普查数据),但却是我国少数民族最多的省。除汉族以外,在云南居住的还有彝族、哈尼族、白族、傣族、壮族等25个少数民族,仅少数民族自治州就有8个。今天我们来看看云南历史上都有哪些少数民族为主体的国家吧!

云南少数民族中最大的民族(少数民族最多的云南省)(1)

洱海

1、古滇国:

时间:战国初期(也公元前475年前后)——公元前109年

主体民族:彝族

古滇国是生活在滇池周边的滇人部落建立的。关于滇人部落属于什么民族,现在史学界也没有定论,比较可信的说法是说主体民族是彝族。

云南少数民族中最大的民族(少数民族最多的云南省)(2)

古滇国青铜器(图片来源于网络)

考古资料证实,滇国出现的时间最迟不晚于战国初期,具体不可考。国在云南历史上大约存在了五百年,出现于战国初期而消失于西汉初年。

早在公元前7世纪左右的春秋时期,滇国国家机器已经趋于健全和完备了。

公元前278年,楚国遣楚将庄硚率军到达滇池地区,征服当地滇人归附楚国,后因归路被秦国所断,就留在滇池地区,遵从当地习俗建立滇国。公元前223年,庄硚之孙将滇国都城从呈贡迁至今晋宁区。

云南少数民族中最大的民族(少数民族最多的云南省)(3)

公元前109年,汉武帝兵临滇国,滇王尝羌举国投降,并请置吏入朝。于是汉武帝赐给了滇王王印,令其复长其民。公元前85年末,滇王尝羌卒,滇王之印随葬于尝羌陵。其后,史料无滇国记载。

不过自1955年石寨山第六号墓中出土金质篆书的“滇王之印”以来的一系列考古发现,展现了它曾经鼎盛一时的青铜艺术,为博大精深的中华民族文化增添了绚丽的色彩。

2、哀牢古国:

时间:战国中前期(公元前5世纪左右)——公元69年

主体民族:傣族

哀牢国即傣族史籍中记载的“达光王国”,也就是司马迁《史记》中的“滇越乘象之国”。它是傣族先民在怒江、澜沧江流域地区建立的联盟国家。据史料记载和考证,距今约2400年。

公元前5世纪,澜沧江、怒江中上游地区的傣族部落小国以“勐掌”为中心组建联盟国家,勐掌的首领成为整个联盟国家的共主,各国首领称其为“哀隆”(意为:大哥,汉译:哀牢)。勐掌也因此被各国称为“勐达光”(意为:中央之国)。这个联盟国家被同时期的汉文典籍记录为“哀牢国”;后期的傣文典籍则将这个联盟国家记述为“勐达光”(即:达光国)。

公元69年,哀牢王柳貌归附汉朝,以其地设永昌郡。

云南少数民族中最大的民族(少数民族最多的云南省)(4)

哀牢王柳貌(图片来源于网络)

公元76年,哀牢王类牢与汉朝决裂,起兵反汉。公元77年,哀牢王类牢反汉失败后,其残余势力西迁、另组联盟国家“掸国”。

掸国在怒江以西的伊洛瓦底江上游地区又逐渐崛起,延续至586年被骠国所灭,其王族逃至哀牢故地分散自立。随着中原文化迅速注入,曾经兴盛一时的“哀牢文化”逐渐湮没在历史长河中。

3、句町古国:

时间:秦初期(公元前221年前后)——东汉初期(公元25年前后)

主体民族:壮族

句町古国,是秦汉之前时代的一个部落联盟。句町又作钶町,百越的一支。

公元前111年,句町王亡波率部归附汉朝。

公元前82年,句町族首领亡波因协助平定姑缯、叶榆的反叛有功而被封为“句町王”,享受着国县并置的特殊待遇。

云南少数民族中最大的民族(少数民族最多的云南省)(5)

句町古国铜鼓棺(图片来源于网络)

凭此优势,句町的势力迅速发展,到西汉末年,句町国继滇国、夜郎国成为横跨桂西、云贵高原前沿的文明古国,其疆域十分宽广。主要辖区包括滇东南和桂西,即今文山州全部、红河州中东部,以及玉溪市、曲靖市和广西壮族自治区百色市的一些地区,其"国都"今在广南莲城。

王莽时期,将句町国变为句町县。句町不服,双方进行了长达九年的战争,三次大败让从此句町一蹶不振,内部分裂。到两晋时代,句町王国消失在历史烟云中。

句町古国的文化特色是融合性的,兼有中原文化、南越文化和滇文化的特点,在中华文明形成过程中起到了重要的交融作用。

4、果占壁王国:

时间:前果占壁(576年-762年)和后果占壁(954年-1254年)

主体民族:傣族

果占璧王国,是傣族先民在伊洛瓦底江上游地区建立的王国,是同时期众多傣族王国中最强的一个国家。它分为前果占壁和后果占壁两部分。

云南少数民族中最大的民族(少数民族最多的云南省)(6)

德宏瑞丽

前果占壁:

公元六世纪中期,骠国与掸国的冲突不断升级。位于掸王国北部的混鲁、混赖兄弟趁机脱离掸国,于公元576年,在勐卯(今瑞丽)称王,建立勐卯果战壁,俗称“勐卯王国”也就是前果占壁。

公元762年,蒙舍(南诏)王国占领果占壁首都勐卯,果占壁各部纷纷臣服,历经195年的前果占壁被蒙舍吞并。

鲁赖家族失去前果占壁政权后隐退至勐熙、勐翰一带,但仍是傣族地区最有威望的王族之一。

云南少数民族中最大的民族(少数民族最多的云南省)(7)

图片来源于网络

后果占

954年,勐兴威的岛列、岛罕兄弟带各部头人拜见鲁赖家族族长因勐,请鲁赖家族出山统一傣族各部,因勐顺势于是派出混傣翰等十三人着手重建果占壁王国。

1253年,忽必烈灭大理国建云南行省。

1254年,蒙古大军越过澜沧江,进入果占壁,果占壁军民奋起反抗,蒙古大军损失惨重。之后,蒙古将军步鲁合答每攻破一城,就大肆屠城。果占壁各最终也不得不归顺元朝。后果占壁灭亡。很多傣族百姓为躲避蒙古大军的抢掠,开始向更远西方及南方迁徙。

5、南诏国:

时间:738年-902年

主体民族:白族、彝族等

隋末唐初洱海地区小国林立,互不役属,其中有六个实力较强的小国,被称为六诏,分别是:蒙巂诏、越析诏、浪穹诏、邆赕诏、施浪诏、蒙舍诏。蒙舍诏在诸诏之南,成为“南诏”。在唐王朝的支持下。南诏先后征服了西洱河地区诸部,灭了其他五诏,统一了洱海地区。

云南少数民族中最大的民族(少数民族最多的云南省)(8)

巍山古城

794年,异牟寻被唐朝封为南诏王,自此世称南诏国。此外,南诏又有"鹤拓","龙尾"、"苴咩","阳剑"等别称。

897年,清平官郑买嗣指使杨登杀死南诏皇帝隆舜,立舜化贞为傀儡。

902年,郑买嗣又暗杀了舜化贞并将南诏王族八百余人全部杀掉,灭南诏,改国号大长和。

洱海地区是南诏的首府所在地,以大厘城(今大理)为中心的十睑(赕)是南诏的政治、社会、经济、文化的中心。南诏鼎盛时期的疆域,东面包括两爨,东南到达安南,西北连接吐蕃,南面和女王国接界,西南和骠国接界,北抵大渡河,东北抵黔、巫(今贵州和四川的长江南岸)。

南诏在境内发展生产,男耕女织、采桑养蚕已成为典型的家庭经济模式,盛称“家绕五亩之桑。他先后多次叛唐,入侵唐朝,足见其强大的实力。它以“多元融合,兼容并包”的胸怀和大气,带来了对外经济和文化交流的伟大繁荣。

6、大理:

时间:937年-1253年

主体民族:白族

大理国,其实是前理、大中、后理三段时期统称。其政治中心在洱海一带,疆域大概是今天的云南省,贵州省,四川省西南部,缅甸北部地区,以及老挝与越南的少数地区,是中国历史上西南地区的一个多民族政权。全国尊崇佛教,历代国君多于暮年禅位为僧。它因金庸先生的《天龙八部》等作品,而变得家喻户晓,成为云南地区知名度最高的古国。

云南少数民族中最大的民族(少数民族最多的云南省)(9)

大理三塔

前理:公元937年十二月,后晋通海节度使段思平,联络白族贵族董伽罗等,起兵一举攻克羊苴咩城(在今大理市),推翻“大义宁国”,建立大理国。

大中:公元1094年,丞相高升泰独揽大权,改国号为“大中”,寓意为“大中之地,天等之国”。

后理:公元1096年,高升泰去世,高家后人将皇位传给保定帝段正明的弟弟段正淳,从此,后理国开始。公元1108年,文安帝段正淳出家为僧,将皇位传给了自己的儿子段正严,也就是我们熟知的“段公子”——段誉。

公元1253年,大理国被大蒙古国所灭,原大理国君段兴智被任命为大理世袭总管。元世祖至元七年(1270年),元朝在大理原境置云南行省,加强了中国对西南边陲的统治。

大理国存续的300余年间,与汉族经济文化交流加强,畜牧业、手工业、冶铁业等都得到了较大的发展。对外贸易发达,与缅甸、越南、马来西亚、印度、波斯等国家都有贸易往来。大理王族还大力推行汉文化,并在汉文化的影响下创造了僰文。

7、自杞国:

时间:1100年-1260年

主体民族:彝族等

自杞国是南宋时期,滇东、黔西南地区的一个以“乌蛮”为主体的少数民族政权。关于自杞国人,吴儆《论邕州化外诸国状》称:“其人皆长大勇悍,善骑射,好战斗。”

云南少数民族中最大的民族(少数民族最多的云南省)(10)

图片来源于网络

自杞国是由彝族先民东爨乌蛮阿庐部落中的弥勒、师宗二部建立的。1100年,自杞建立,至1260年为蒙古所灭,鼎盛时其疆域北至曲靖,南达红河,西抵昆明,东到广西红水河。南宋时期,关于自杞国的记载,大多与马有关。当时,由于宋朝廷南迁,失去了北方的战马来源。当时处在大理和南宋之间的自杞国独占横山寨市马数量的四分之三,100多年间每年都将价值二十余万两白银的数千匹战马输往南宋。短短的百余年中,通过战马贸易,自杞国势力已超出罗殿之上,一跃而起成为西南地区仅次于大理国的最重要的少数民族政权。

自杞国位处大理国与南宋之间,是南宋与蒙古军队在西南地区争夺的战略要地。蒙古军队在征服云南各部之后,即着手向南宋进攻,东线指向广西,自杞国首当其冲。从1254年至1259年,自杞国进行了五年的殊死抵抗。最终于1260年为蒙古所灭。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