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县方言发展史(曹县方言客kěi)

在曹县客人叫做 kě i,有关系的亲戚也叫kei,新女婿叫新kei捧场的帮忙的也叫kei,我来为大家科普一下关于曹县方言发展史?下面希望有你要的答案,我们一起来看看吧!

曹县方言发展史(曹县方言客kěi)

曹县方言发展史

在曹县客人叫做 kě i,有关系的亲戚也叫kei,新女婿叫新kei。捧场的帮忙的也叫kei。

曹县人有山东人的豪爽,“好客曹县欢迎您!”基于对kei的尊重,好东西都先可着kei来。家里若来了客(kei),是件很隆重的事情。首先必须准备好该上的菜肴,然后决定喝什么样的酒,最后决定吃什么饭食。曹县人热情好客,恐怕来的客(kei)吃不好,吃不饱,往往倾其所有,让客人满意而回。如此说来,各位朋友到北上广曹的曹县去,也不用打怵,放下心来享受主人的盛情安排即可。诗仙李白的《客中作》说的多好:兰陵美酒郁金香,玉碗盛来琥珀光。但使主人能醉客,不知何处是他乡。

客中作

大年初二,女婿拜年“法定日”(曹县城西初三过忧事,城东初三可回门)。按照传统习俗,这一天女儿要“回娘家”、夫婿同行给岳父岳母拜年,民间称“姑爷节”、“迎婿日”。“回娘家”又称“归宁”。在旧时代,“嫁出去的姑娘,泼出去的水”,民间认为嫁出去的女儿在除夕和初一这天不能回门,回门会把娘家吃穷,只有在年初二以后才能带着丈夫、孩子回娘家。试想,当初一人扑汤蹈火,如今押着俘虏带着战利品回娘家是何等风光!

中国人最亲密的是血缘关系,姑爷有“半子之劳”,俗话说“一个姑爷半个儿”。大年初二,姑爷精神抖擞,穿戴一新,带上丰厚的礼物去看望岳父岳母,正是一年一度作为“半个儿”见“亲娘”的机会,以慰问“二老”。新kei,表示刚结婚的女婿。kei走亲访友都已经很受重视了,新kei跟对象在结婚后第一次回娘家,那是更要重点再重点地被招待。女方家往往要安排几个酒量好的陪kei,目的是争取把新kei灌晕,有热情招待之意,也难免有给个下马威之嫌……新女婿也称为“娇客”。对于“娇客”拜年,岳父母家无不盛情款待,希望女婿平时要好好关照爱护自己的女儿。

过去新kei随媳妇第一次春节回娘家,带的礼物都是双数:或四件,或六件。除之此外,还有一些小礼物要放在一个专门的礼盒里,这盒子是分着层的,每层都不能空。里面有糕点、馒头、挂面等,也有放上钱的。不过娘家人一般不接礼盒里面的东西,这里的老规矩是“看一看,添一半”,如果你揭开了盒子,收下了礼物,不但每样礼物都要加倍回送,而且别人也会笑话你贪心。

这次回娘家,女婿比闺女位置要高得多,他是娘家的主宾,会坐在一个专门为他准备的大红椅子上。不管女方这边多大年纪、多大辈分的人都要“迁就”,让新姑爷坐在正位。每上一道菜,都要新女婿先拿筷子吃第一口,他不动筷子,任何人都不能动这道菜。光吃菜可不行,还要喝酒,既然女婿是主角,喝酒自然是少不了的。为了不至于喝醉丢人现眼,女婿会带两个代他喝酒的,在我们这里就称之为“扛笆斗的”,此人能说会道,而且酒量极好。在酒场上,陪kei敬新女婿的酒多数由他们代喝了。

Kei,泛指一切基于血缘关系的亲戚(如姨、舅、姑、老表、姨兄弟等),也指特定时间来捧场、帮忙的人。最常见的是婚丧嫁娶。

参加婚礼的是kei。kei多,也显得主家有体面。娶亲时男方家叫嫁(接)客kei(娶媳妇接新娘的人,如伴郎等),女方家的叫送客kei。送kei包括送嫁妆,送女方(就是现在的伴娘以及挂帘子等)。曹县城东和城西风俗也有不同,城东嫁女时往往给男方接kei的准备一桌饭菜,男方接kei的吃过后,女方才上车出嫁。现在都是男方象征性动动筷子。

农村忧事,不管怎样,对主家来说都是有益的人,动不动就要拉几十乃至一百多席。席拉的多多花点钱不要紧,要是kei来少了,反倒在街坊四邻面前没有面子。各村的kei纷至沓来,根据远近关系不同,采用不同的接kei方式。在农村有红白理事会,会有专门帮助操办的人,我们农村的叫法是“忙客(kei)”,管事的“大执事”。当有前来奔丧的人,有的“忙客kei”们会按照来人与故人的关系,制作分发孝冒、孝鞋、孝服,颜色大体以白色为主。因“孝服”都是用整块布扯下的,故称为“扯孝”。出殡时,忙kei在大执事安排下做各自工作:搀扶孝子,抬供,拿纸扎,抬丧……烧奠时,管事(大)的会根据血缘关系安排来kei烧奠,“还有没奠的kei不”,也意味着各位kei烧奠结束。故人家对忙kei往往特殊照顾,对挖墓穴的一般都是先管顿饭,发盒烟。待kei管饭时先待挖墓穴和抬丧的忙kei,每人再发盒烟。

因为胸怀感恩之心,才有了曹县人对kei的尊重。这也是人类社会和谐共处的法宝,不随着时间的变迁而消淡。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