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孟頫硬笔行书笔法技巧详解(古法双钩这样学赵孟頫行书一月顶三年)

赵孟頫于1322年过世,已经近700年了,至今尚无一人能达到他的高度。甚至有人说赵孟頫这座高峰,元明清民四朝,只有廖廖数人走到他的了半山腰。

赵孟頫在书法界中的地位不可谓不高,他创造赵体至今是教科书式字帖。

他有三个作品是学书法必临的,分别是《洛神赋》《前后赤壁赋》《心经》。

赵孟頫硬笔行书笔法技巧详解(古法双钩这样学赵孟頫行书一月顶三年)(1)

《前后赤壁赋》的用笔丰富而变化不剧烈,适合初学,赵孟頫的用笔不简单,技术很丰富,只是不复杂而已,二王体系中几乎所有技法,都能在赵孟頫的字中得以体现,只是赵孟頫把这些技法没有用得太复杂,花哨,这与赵孟頫的性格、经历,以及他所处的政治环境都有很大关系,不是一句用笔简单就可以说清的。而这种丰富而少变化的特点,是最适合初学者的。

赵孟頫硬笔行书笔法技巧详解(古法双钩这样学赵孟頫行书一月顶三年)(2)

行书《洛神赋》是赵子昂书风代表作之一,以同样柔美、圆润的笔墨作书,肆笔自得,体势逸发,能与文章相表里,通过书作犹如看到他儒雅温润的仙人风采。因此他所写的被历代书家称为范本,小字行书轻松写来,风流飘逸,有晋人风采,展示了他对“二王”书法的心领神会。

赵孟頫硬笔行书笔法技巧详解(古法双钩这样学赵孟頫行书一月顶三年)(3)

赵孟頫礼佛虔诚,以元代高僧中峰和尚为师,常往吴兴弁山幻住庵拜佛参禅。而且,赵孟頫也虔诚的抄写了很多本《心经》。流传至今的至少有五种版本,而这一版本尤为珍贵。

想用最短时间习得赵体精髓的书友,建议刚开始时先用描红、双钩最好。

描红:在印有浅色字的纸上摹写。

双钩:沿字的笔迹两边用线勾出轮廓;双钩后填墨的成为“双钩廓填”。

描红、双钩学习法在古代就很盛行。

赵孟頫硬笔行书笔法技巧详解(古法双钩这样学赵孟頫行书一月顶三年)(4)

《前后赤壁赋》描红、双钩尺寸:250*31cm

在书法的学习过程中,唐代之前都是十分的注重字的神采,大家对于书法的形容往往也都是“龙跳天门、虎卧凤阙”之类的成语,唐代以后,唐人十分注重法度,注重点画的精确和结体上的严谨,开始有的描红、双钩的学习方法。其中目前为止最为著名的描红就是现在藏在故宫博物院的冯承素摹的神龙本《兰亭序》。这可以说是描红目前看到的最高水平了。

到了清代,许多好的墨迹拓本都被皇家搜集走了,很多书法家就开始购摹自己见到的书法作品、碑刻等等。对于初学而言,描红、双钩有利于快速的掌握结体和点画。

赵孟頫硬笔行书笔法技巧详解(古法双钩这样学赵孟頫行书一月顶三年)(5)

《洛神赋》描红、双钩尺寸:180*31cm

试想一下,一个零基础者,对书法是比较陌生和畏惧的。如果一开始就是讲各种笔法的变化,光是听着头都大,容易让人知难而退。因此描红用一种相对轻松简单的方式,让初学者可以放松自如地进行书写,消除对书法的畏惧感。

那么已经一定基础者还有必要描红吗?

当我们进入一段时间的临帖学习后,总以为自己会了,但是回想一下,自己练习的时候有抓住字的特点吗?能够保证所临的每个字都研究透了吗?下笔的时候是否也常常还在犹豫?如果答案是肯定的,那么我们都需要重新回到最初的起点。

赵孟頫硬笔行书笔法技巧详解(古法双钩这样学赵孟頫行书一月顶三年)(6)

这时候描红不只是纯粹的动动手,更需要去观察去思考。去考虑原作笔画形状是如何写出来的,在这个过程中笔毫又是处于什么样的运行状态,去想象原作者是如何运笔,把字的特点和结构分析清楚。

在学习书法的过程中,练习的方式肯定不是一成不变的,但描红、双钩绝对是学书法需要经历的。

赵孟頫硬笔行书笔法技巧详解(古法双钩这样学赵孟頫行书一月顶三年)(7)

赵孟頫《心经》描红、双钩尺寸:80.21*26.6cm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