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江中下游以南(江南和长江中下游已入梅)

长江中下游以南(江南和长江中下游已入梅)(1)

国家气候中心监测数据显示,我国江南和长江中下游已于5月29日同时入梅,分别较常年偏早11天和16天。入梅后,上述地区降水强度增强,强对流天气活跃,需防范强降水可能引发的次生灾害。

气象部门对梅雨气象要素和大气环流系统的综合分析研判表明,从5月29日开始,江南区和长江中下游区降雨日指标达到入梅标准:两区域日平均降水量均达到2毫米,同时西太平洋副热带高压脊线位于北纬18°以北,日平均气温超过22℃。国内外动力数值模式预测显示,江南区和长江中下游区梅雨监测指标在6月初稳定维持,因此可确定入梅。

国家气候中心气候服务首席专家周兵表示,由于5月以来江淮流域降水量持续偏少,只出现4个雨日,江苏北部、安徽北部等地还出现特旱,因此江淮区梅雨尚未开始。

国家气候中心预计,6月上旬至中旬前期,西太平洋副热带高压脊线逐渐南落,江南区梅雨仍将持续,长江中下游区梅雨逐渐减弱;6月中旬后期至下旬,副高再次北抬,梅雨带也将逐渐北移,长江中下游区梅雨再次增多,江淮区降水也将逐渐增多。预计江淮区在6月中旬后期至下旬可能达到入梅标准。

专家提示,进入梅雨期后,持续的强降水易引发城市内涝、中小河流洪水和山洪地质灾害等次生灾害,需加强防范。国家气候中心将继续密切监测我国梅雨的季节进程及江淮区梅雨指标,及时组织汛期气候滚动预测会商,提供订正预测和服务信息。

中国气象局宣科中心(中国气象报社)出品

作者:崔国辉

编辑:刷克

审核:段昊书 刘杰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