雅安藏茶为何经久不衰(藏茶之旅五)

虽然西藏是藏茶的最主要供给地,但要说起目前保存较为完好的历史上的藏茶珍品,似乎西藏没有哪家机构可以和雅安茶厂相媲美。

中国藏茶博物馆中的藏茶珍品琳琅满目,该博物馆的藏茶珍品馆入口处的简介写道:

藏茶珍品展示了自明嘉靖二十五年(1546年)以来雅安茶厂的部分珍贵老茶,展示了雅安茶厂对中国黑茶产业的恢复和壮大所作贡献的重要文献资料,展示了自新中国成立以来代表着民族团结的各时期重要茶叶标准样,是藏茶发展的浓缩史和精品展。

这些藏茶珍品大致可划分为三类:

一是“重大历史事件之标志茶”。这类藏茶有着丰富的历史内涵,成为重大历史事件的重要标志,譬如“中央茶”“团结砖茶”等等。“中央茶”是1985年西藏自治区成立20周年时,中央代表团委托雅安茶厂以上等本山茶为原料,生产的40万份康砖茶和金尖茶,每块茶上都印有“中央代表团赠”的字样,“中央茶”是西藏各族群众对该茶的一种尊称,饱含了丰富的情感。“团结砖茶”生产于20世纪70年代,充分体现了雅安茶厂技术人员自主研发的创新精神,具有开启以机械化、规模化加工藏茶的历史意义。

雅安藏茶为何经久不衰(藏茶之旅五)(1)

图为“中央茶”样品(中国藏茶博物馆藏) 摄影:赵国栋

二是“悠久历史之见证茶”。这类藏茶见证了雅安藏茶的悠久历史,譬如“明代茶”“民国柯罗茶”“五一茶”等等。“明代茶”是明代时期由雅安生产的边茶,或许是目前保存最为久远的雅安藏茶实物了,距今有470多年。虽然茶砖已经碳化,但整体上仍然保存着明代茶砖的形态。“民国柯罗茶”是民国时期“中茶公司”生产的边茶。民国三十一年(1942年)“中国茶叶公司”在雅安成立,1958年并入雅安茶厂。“柯罗牌”是其时用商标。“柯罗”有转经筒的意思,图形标识为俯视转经筒时呈现出的简易图标,形如船上的舵。“五一茶”与“五一边茶合营社”有关。1952年,六家来自陕西商帮的私营茶号联合成立了“五一边茶合营社”,并于1958年过渡为全民所有制,并入雅安茶厂。“五一茶”即为当时“五一边茶合营社”所生产之茶叶。

雅安藏茶为何经久不衰(藏茶之旅五)(2)

图为“明代茶”样品(中国藏茶博物馆藏) 摄影:赵国栋

三是“民族团结之友谊茶”。这类藏茶多与茶叶产品的创制与改进有关,主要是为了更好地满足藏族同胞饮茶需求和支援西藏建设而生产的,是民族团结的重要象征,譬如“龙轮康砖茶”“60年代机制砖茶”等等。“龙轮康砖茶”产于20世纪80年代,保持了20世纪50年代至70年代雅安茶厂“康砖”的独立包装,更方便人们外出携带。“60年代机制砖茶”的生产有一个特殊的目的,当时,为了推进西藏经济社会建设,大批干部进入西藏工作,雅安茶厂考虑到这些入藏干部的需求,综合内地饮茶特点和细茶特色,并结合藏茶工艺生产了这款藏茶。可以说,这款茶叶体现了雅安人民对西藏建设和援藏干部的关心和支持。

雅安藏茶为何经久不衰(藏茶之旅五)(3)

图为“龙轮康砖茶”样品(中国藏茶博物馆藏) 摄影:赵国栋

这些藏茶珍品都有着丰富的历史内涵,也一定程度上代表了雅安藏茶的质量,但它们并不是唯一的,因为历史上的雅安藏茶的贸易量也是一个重要范畴,大额贸易量呈现出的是四川与西藏密不可分的有机联系。有学者指出,唐代时雅安输入藏地的茶叶约为几十万斤,宋代时已达近200万斤,明代增至400万斤以上。到清朝时,雅安每年仅输入西藏的茶叶已超过1000万斤。即使在20世纪30至40年代国家内忧外患极为严重之时,雅安的茶叶生产也顽强地向前挺进着。

当然,除了以上三种意义上的“珍品”之外,雅安藏茶本身也是有等级之分的,而且说法很多。历史上一般认可的做法是按产地论等级和价格。在1945年前后,茶叶原料的收购主要由三大机构和私营茶号各自完成。三大机构主要指:西康企业公司茶厂、康藏茶业股份有限公司、二十四军一三七师茶叶合作社,进行收购的私营茶商则主要有17家。在收购时,“本山茶”为第一等级,主产于周公山的大兴、和龙等乡;“上路茶”为第二等级,主产于青衣江上游、濆江、陇西河两岸的多营、七盘、太平、对岩、紫石、观化、河北、孔坪、李坝、严桥、晏场等乡茶区;“横路茶”为第三等级,主产于青衣江中下游两岸的合江、水口、凤鸣和上里、中里、下里等乡茶区。而每一等级中,又分出上中下三等,这在收购价格上也有所体现。

雅安藏茶为何经久不衰(藏茶之旅五)(4)

图为1975年国家抽样封存的标样茶(中国藏茶博物馆藏) 摄影:赵国栋

新中国成立后,茶叶实行统一收购价格。1952年,雅安藏茶的收购价格分为“三种九等”,具体为:一级“本山茶”每担15元,二级每担13.8元,三级每担13元;一级“上路茶”每担12.8元,二级每担12.1元,三级每担11.6元;一级“横路茶”每担11.4元,二级每担11元,三级每担10.4元。至1953年之后,收购价格又分为“二种六等”。再之后又出现一些奖励和补贴政策。

藏茶之重要和珍贵,还反映在收购、生产时,舆论宣传的投入程度。1951年5月31日的《西康日报》刊出了两篇长文:《雅安、荥经细茶上市 茶业公司正大力收购》和《中国茶业公司西康省公司订出“雅安茶农须知” 使茶农明了今年收茶规格》。两篇文章详细介绍了收购的注意事项以及一些新政策,尤其是收购价格方面的信息。

在四川和西藏,茶叶虽只是小小的一片叶子,但回首历史,她留给人们的,却是无限的回味和沉思。当我们放眼西藏的繁荣进步,深刻感受雅安藏茶产业的蓬勃发展,沿着藏茶之路和她的启示,更美好的明天仿佛触手可及。(中国西藏网 文/赵国栋)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