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代襄城侯(通俗唐县史话中山国)

《通俗唐县史话》是唐县历史和民间传说故事的整合编撰,为通史性质的地方故事书。本书主要讲述唐尧时期至今唐县各个历史时期大的事件和杰出人物。本书不但依据了大量史料、民间传说,还史海钩沉、挖掘了一些尘封已久、鲜为人知的历史故事。本书题材新颖,故事缤彩纷呈,趣味性、可读性强,适合大众阅读口味。

一本《通俗唐县史话》让你了解唐县,走进唐县,爱上唐县!

历代襄城侯(通俗唐县史话中山国)(1)

第二章 几度沉浮中山国

一、管仲监建中山城

唐尧西迁,帝将唐地封给挚(原帝挚),唐地改称高辛。挚也试图立志发奋,治理高辛国,但因身体不济,心有余而力不足,未能如愿。高辛国在挚后一千多年的时间里,曾经历了几起几落,后被白狄所灭。

历代襄城侯(通俗唐县史话中山国)(2)

春秋初期,北方游牧民族白狄族,越过太行山东进,打败高辛国(挚建高辛国),把国土延伸到高辛——唐地。白狄族善于饲养骡、马等牲畜。他们把带来的马圈养在离交易市场二十多里路远的一个地方,这里就叫了马庄(唐县马庄)。白狄族在太行山出口的平原上,建牲畜交易市场名叫易场(唐县城的前身)。易场的牲畜交易规模越做越大,被业里人誉为牛市。牛市中间有一条南北向的大街,原命牛市街,街的东侧叫东牛市,街的西侧叫西牛市。

春秋晚期,白狄族一支鲜虞族从五台山小清河出发,打败白狄,在唐地建鲜虞国。新建鲜虞国被晋、燕两个大国包围。鲜虞为了站稳脚跟,便向远在山东的齐国纳表,做了齐的附庸。当时,齐桓公是霸主地位,代表周天子规范诸侯国的城池面积和格局,便派宰相管仲来监督鲜虞建国都城。齐桓公考虑,鲜虞尚立足未稳,恐在建都城之际遭到晋、燕两国的偷袭。管仲大智大勇,威风八面,他若在唐地,晋、燕两国就不敢轻举妄动。经过选址,鲜虞国都城要建在唐地的今北城子、南城子、封庄、宋庄一带,因为城中有一座小孤山名叫栗山(亦称委栗山),此城就叫中山城,鲜虞国也就改叫了中山国。

齐桓公名叫“小白”,他的前任国君是哥哥齐襄公。齐襄公是一个丧失人伦的衣冠禽兽,他和妹妹文姜通奸乱伦,还害死妹夫鲁桓公。齐襄公无道,齐国诸公子人人自危,纷纷逃跑躲避灾难。公子小白与心腹幕僚鲍叔牙逃奔莒国。小白的弟弟公子纠和心腹管仲逃到鲁国。不久,齐国发生内乱,齐襄公被杀。莒国和鲁国分别派军队,护送小白和公子纠回国。两兄弟事先有约定谁先回到齐国,谁就当国君。管仲为了帮助公子纠夺得齐国君位,单枪匹马奋力追赶上了公子小白。管仲假装上前拜见小白,乘小白不注意,突然,向他心窝猛射一箭,小白大叫一声,口吐鲜血,栽到地上。管仲急忙策马逃走。管仲追赶上公子纠的队伍,把箭射公子小白的情况叙说一遍。公子纠他们以为小白已死,政敌已除,便从容不迫地向齐国行进。

历代襄城侯(通俗唐县史话中山国)(3)

当公子纠和管仲带领队伍来到齐国都城临淄城下,得知小白已经登上国君之位。原来管仲那一箭正射在公子小白腰带的铜钩上,小白幸运地躲过一劫。小白知道管仲是名神箭手,急中生智,咬破舌尖,大叫一声,口吐鲜血,栽下马去,用韬晦之计瞒过了管仲。然后,公子小白带领队伍抄小路昼夜兼程疾奔齐国,捷足先登,当上了齐国国君。公子纠大怒,命鲁军攻打临淄城。哪知小白和鲍叔牙早有准备,将鲁军打得大败。

小白即位称齐桓公。齐桓公要封鲍叔牙为宰相,鲍叔牙向齐桓公极力推荐管仲,说:“管仲之才,胜我百倍,君若要成就大业,宰相非管仲莫属。”齐桓公也知道管仲是文武兼备的旷世奇才,又见鲍叔牙竭诚推荐,决定抛弃前嫌重用管仲。

为了能让管仲回到齐国,齐桓公遣使臣对鲁国君说:鲁国必杀掉公子纠,缚送管仲到齐国,以报一箭之仇,如若不然,齐即兴兵讨伐鲁。鲁国弱小,不是齐国的对手,只得杀了公子纠,把管仲捆绑起来装入囚车,送回齐国。管仲自以为必死无疑,哪知当他被押进齐宫时,齐桓公快步走下宝座,亲自为管仲松绑,拜他为宰相,管仲深受感动,从此尽心辅佐桓公,齐桓公终称霸天下,成为春秋五霸之首。

管仲与鲍叔牙从小是情谊很深的好朋友。他们俩曾一起经商,赚了钱,管仲总是多要些,鲍叔牙从不和管仲计较。对此,人们背地议论说,管仲贪财,不讲情谊。鲍叔牙就替管仲解释说:“管仲不是贪图金钱不讲情谊,是因为他家贫穷,我情愿多分给他钱的。”管仲三次参加战斗,每次都从阵地上逃回来。人们讥笑他说,管仲贪生怕死。鲍叔牙向人们解释说,管仲是个孝子,他家里有年迈的老母亲,全靠他一人供养,所以才逃跑回来。管仲也曾多次想为鲍叔牙办些事情,但都没有办成,反而给鲍叔牙造成很多麻烦,人们认为管仲没有办事能力。鲍叔牙一直认为管仲是个很有本事的人,事情没有办成,是时机不好的原因。管仲晚年曾感动地说:“我和鲍叔牙一同经商,而多取钱财,他不认为我贪心;我为鲍叔牙谋事,把事情办糟了,他不认为我愚蠢;我三次从阵地上逃跑,他不认为

我胆小怕死;我做官被驱逐,他不认为我不肖;我辅佐公子纠失败被囚,他不认为我不知羞耻。生我者父母,知我者鲍叔牙也。”管仲和鲍叔牙之间深厚的友情,已成中国代代流传的佳话。在中国,人们常常用“管鲍之交”这个成语来形容自己与好朋友之间彼此信任的关系。

管仲在唐地监建中山城的一天,去庆都城祭拜圣母庆都灵位,中午在庆都城就餐。他觉得中午这顿饭菜,形、色、香、味俱佳,非常好吃。管仲让庆都城官员将做饭的厨师叫来询问。这个厨师是燕国易郡人,名叫易牙。易牙不但厨艺精湛,还干净利落。管仲又在庆都城吃了几顿饭,觉得易牙做的饭菜比誉满天下的鲁菜还要好吃。管仲就留下隰朋继续监建中山城,亲自带易牙回到齐国,将易牙献给齐桓公。管仲唐地之行,带回易牙,给齐国招来无穷祸患。

齐桓公自得厨师易牙,又得男妓竖刁和伶人(戏子)开方。易牙给齐桓公做饭,竖刁陪桓公睡觉,开方给桓公唱戏,三人把齐桓公伺候得悠哉乐哉。一次桓公对易牙说:“寡人尝遍天下美味,唯独未尝过人肉,是件憾事。”这本是桓公一句无心戏言,易牙却把这话牢记心中。桓公患病不想吃饭,易牙就将自己白白胖胖的两岁儿子杀死,给桓公做了一小金鼎肉汤。桓公喝了此汤,觉得鲜嫩无比,问易牙:“此汤何肉所做?”易牙哭着说,是自己儿子的肉,为了主公身体安康,杀儿子以献主公。桓公得知易牙用儿子的肉为自己做汤,深受感动,从此桓公非常宠信易牙;竖刁是齐桓公的近侍男宠,每天陪着桓公睡觉,为能够不离桓公左右,又不让桓公猜忌他与后宫有染,便自行阉割了自己;开方本是卫国的长公子,他放弃卫国太子的位子不坐,到齐国给齐桓公唱戏,即是他的亲爹病死,也不回家看一眼。

管仲病重,齐桓公去探望他,问他谁可以接替他的相位。管仲说:“国君应该是最了解臣下的。”齐桓公欲任鲍叔牙为宰相,管仲诚恳地说:“鲍叔牙是君子,但他善恶过于分明,见人之一恶,终身不忘,这样是不可以主政的。”齐桓公问:“易牙怎样?”管仲说:“易牙不惜杀子做汤,讨好陛下,没有人性,不宜为相。还请陛下疏远易牙、竖刁、开方这三个人,宠信他们,国家必乱,请主公务必要近君子,远小人,以趋利避祸。”管仲说罢,见齐桓公面露难色,便推荐了为人忠厚、居家不忘公事的隰朋。遗憾的是,齐桓公并没有完全听管仲的话。易牙听说了齐桓公与管仲的这段对话,便去挑拨鲍叔牙,说管仲阻止齐桓公任命鲍叔牙为相。鲍叔牙笑道:“管仲推荐隰朋,说明他一心为国家社稷考虑,不存私心偏爱友人。

历代襄城侯(通俗唐县史话中山国)(4)

如果让我主政,哪里还会有你们的容身之处?”易牙讨了个没趣,灰溜溜地走了。不久管仲病逝,齐桓公也就将易牙、竖刁、开方三人驱出宫去,永远不准入朝。但过了不到一年的时间,齐桓公食不甘味,夜不安枕,就又将易牙等三人召回宫中。第二年(前643年),齐桓公重病,易牙等拥立公子无亏为国君,太子昭被逼,逃奔宋国。齐国发生内乱,易牙等堵塞宫门,假传君命,不许任何人进宫。有两个宫女乘人不备,翻墙入宫探望齐桓公,桓公正在寻找食物。宫女便把易牙、竖刁、开方三人作乱,堵塞宫门,无法供应饮食的情况告诉了他,桓公追悔莫急,最后被饿死在寝宫内。桓公死时,以衣袖蒙脸,表示死后无脸面对管仲。桓公死了67天,尸体腐烂,臭气熏天,蛆虫爬到了寝宫外边,被人发现桓公已死,才得以下葬。

雄视天下的一代枭雄霸主齐桓公,晚年不纳忠言,宠信小人,落得如此悲惨下场。齐国经过这场动乱,霸业也不复存在,中山国也就失去了保护屏障。

二、晋公子重耳庆都城出逃

晋献公和齐桓公是同一时期的人。晋献公的宠妾骊姬依仗晋献公的宠爱,阴谋废掉太子申生,立自己的儿子奚齐为太子。骊姬趁献公出外打猎之机,让太子申生去曲沃祭祀其生母齐姜。太子申生把祭肉祭酒带回,要敬献给晋献公。骊姬找机会在酒肉里下了毒药。献公打猎回来,太子申生向晋献公献上祭酒祭肉,献公要吃,骊姬急忙阻拦。骊姬叫人牵来一条狗,用祭肉喂狗,不一会儿,那狗中毒死了。骊姬诬陷太子申生毒杀父亲。献公听信骊姬谗言,逼迫申生上吊自尽,晋献公还要把几个公子杀掉。重耳得到消息,以随母亲去庆都城祭拜圣母庆都为名逃到中山国。中山国国君听说晋公子重耳母子要来中山国内的庆都城祭拜圣母庆都,就按照迎接国君的礼仪,隆重接待重耳母子。中山国国君协助重耳母子在庆都城举行了盛大的祭拜仪式,使落难的重耳非常感动。重耳就坦诚地将骊姬陷害太子申生,以及晋国发生内乱的情况对中山国国君叙说了一遍,并请求帮助。中山国国君慷慨赠重耳盘缠干粮一应物品,派人马一路护送出中山国。重耳的母亲是狄翟国狐氏之女。重耳的舅舅狐偃是狄翟国将军。中山国国君冒着得罪晋献公的风险,帮助重耳母子从中山国内的庆都城逃往狄翟国。

历代襄城侯(通俗唐县史话中山国)(5)

晋献公去世,大夫理克杀死骊姬和太子奚齐,立重耳的弟弟夷齐为晋国国君,即晋惠公。晋惠公怕重耳和他争夺王位,派人追杀重耳。重耳怕连累狄翟国,就和赵衰、狐偃、介子推等五名贤士逃到卫国,没想到卫文公对重耳很冷淡,晋公子重耳等人发现事态不好,顾不得携带行李、路资、干粮,栖栖遑遑匆忙上路。当他们逃到卫国一个叫五鹿的地方,人困马乏,又渴又饿,重耳被饿晕了过去,为了让重耳活命,介子推竟把自己腿上的肉割下一块,与野菜一同煮成汤给重耳吃。当重耳吃后得知,此汤是介子推腿上的肉时,大受感动,声称有朝一日做了君王,一定要好好报答介子推。

重耳一行众人,一路颠簸逃窜,来到了齐国。当时,齐桓公还在位。齐桓公素有爱贤之名,管仲最近病逝,齐国的霸主地位受到影响。齐桓公思贤若渴,招纳贤人来辅佐自己。晋公子重耳是天下有名的贤士,桓公亲自出临淄城迎接重耳。桓公把宗亲侄女嫁给重耳,想把重耳长期留在齐国。公元前643年,齐桓公驾崩,齐国衰落,重耳企图依靠齐国,重振晋国的愿望已不可能实现。重耳在齐国享受着优厚的待遇,寄生在温柔乡里,不愿再去流浪奔波,把狐偃、赵衰等人要以振兴晋国为重的提醒,当成耳旁风。狐偃、赵衰等人和重耳齐国夫人、齐宗氏女合谋,用酒将重耳灌醉,抬上车,快马驶出临淄城。重耳一行人路过燕国、曹国、郑国,来到楚国。楚成王早闻公子重耳是当代贤人,便出城远迎,安置重耳居住在郢都,并三日一小宴,五日一大宴,与重耳共论天下大事。有一日,楚成王在酒宴中问重耳:“我待你如何?”重耳答道:“君待我甚厚!”楚成王又问:“他日,你若回到晋国,将如何报答我?”重耳考虑了一会儿,回答说:“我若返回晋国,是君王赐给我的福。它日如晋、楚两国开战,我一定退避三舍,以报今日之恩!”

历代襄城侯(通俗唐县史话中山国)(6)

晋惠公驾崩,公子圉即位称晋怀公。晋怀公曾得罪秦穆公。秦穆公把晋公子重耳从楚国接到秦国,让六个秦氏女子做重耳的一正五偏夫人。公元前636年初春,秦穆公派兵三千,护送重耳渡过黄河,回到晋国。重耳回国后,立刻联络国内的亲信力量前来接应。重耳的旧部党羽,都积极响应。重耳大军所到之处战无不胜,晋怀公不久被诛。重耳被拥立为晋文公。

晋文公大封功臣,而介子推不要高官厚禄,晋文公就赏赐给他很多金银珠宝,介子推也不要金银珠宝。介子推为了不要封赏,带着老母亲躲到山西介休的绵山上。晋文公亲自带兵追到绵山,还是找不到介子推。晋文公重耳企图用放火烧山的办法,逼介子推走出山林。大火过后,士兵发现介子推和母亲被烧死在绵山之上。晋文公追悔莫及。他问左右:“今天是什么日子?”回答说:“明天是二十四节气的清明节。”晋文公下旨,晓谕全国,清明前一天为寒食节,任何人不准点烟火,待到傍晚,居住地的最高长官首先点火,然后将火种传到各家,以纪念介子推。有诗为证:“春城无处不飞花,寒食东风御柳斜。日暮汉宫传蜡烛,轻烟散入五侯家。”“无花无酒过清明,兴味萧然似野僧。昨日邻家乞新火,晓窗分与读书灯。”

历代襄城侯(通俗唐县史话中山国)(7)

晋文公重耳知恩图报,恩怨分明,兑现了对秦国、楚国的诺言,还从楚国接回齐宗室女立为夫人,派兵灭了冷遇他的卫、曹二国。晋文公有雄才大略,设三军六卿主持朝政,把晋国治理得国泰民安,晋国成为春秋五霸之一,晋文公与齐桓公同称为“齐桓晋文”。晋文公感念中山国国君不避风险,帮他从庆都城逃到狄翟国的大恩,派使臣重谢中山国国君,厚赠庆都城,并和中山国结为盟国,从此各诸侯国都不敢侵扰中山国。

历代襄城侯(通俗唐县史话中山国)(8)

《通俗唐县史话》作者 李增云

李增云,1948年6月出生于唐县军城镇和家庄,中共党员。1965年7月参加工作,历任工厂会计、办公室主任、车辆调度、经委生产科副科长、经委党委办公室主任、党委委员,副科职。两次任唐县建材厂书记,两次任唐县化肥厂厂长,两次任唐县水泥厂书记兼厂长,共六次挂职特别困难企业。2008年退休于唐县经贸局,现为唐县商务局退休干部。著有《山水唐县风情录》一书。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