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部世界剧情深度解析(西部世界这些残暴的欢愉)

知乎上有人回应:“理解了福特,就理解了《西部世界》”。

“意识的觉醒来源于痛苦”。

第一季的剧情正是寓于福特那些看似自负与带有威胁的独白之中。阿诺德和福特之间的关系和情感随着故事线的展开,逐渐有些酒的感觉,让人在迷乱之中却有些上头,甚至于第一季的结尾之处让人读懂之后忍不住落泪。合作、对峙、痛苦、觉醒、缅怀、修正、牺牲,不完整的概括了福特所经历的这一生,原本以为他只是单纯的以金钱和乐园为重的掌控人,后来发现他才是读懂了老伙伴阿诺德的人,而他一直都在以自己的方式默默承受和付出,不惜像追寻阿诺德的道路般以自我的牺牲换来对hosts的保护。“未曾与恶魔并肩,你又怎能扮演上帝”。

“残暴的欢愉必将有残暴的结局”。

听着hosts突然张口说出莎士比亚的名句,暗示着意识的觉醒。黑衣人想要他们反抗,福特也是,但二人的方式不一。

西部世界剧情深度解析(西部世界这些残暴的欢愉)(1)

奥本海默不是说过吗,“那些所犯之错需要十年去补救的人,是了不起的人”。我用了35年。

在我看来,黑衣人的方式略显粗暴,但作为一个曾经也是被该乐园所反噬的人来说,显得不足为奇。福特的强硬之下早已计算好了自己的死亡,以相同的方式和相同的结语,追随着阿诺德而去,只是这一次他用了35年的时间似乎没有白费。他留下一个混乱与屠杀并存的乐园,正是对他和阿诺德的告慰,也是对德洛丽丝的最好的命运交代。

有太多的电影和书籍在讲述着人与机器人的故事,在憧憬着未来的同时也是对终极命运与哲学的思考。《终结者》的基调是悲大于欢的,机器人的觉醒与天网的叛乱向人类宣战;《我 机器人》的经典,留下了在阿西莫夫的机器人三大定律之下对其生存的探讨;《鹰眼》里机器系统对两个普通人生活方方面面的监控与行为的实际操控,让人在激烈的打斗与逃脱的剧情过后深感毛骨悚然。

“人工智能”一词的背后,不可否认带来了质的飞跃,但有时我总觉得是人类打开了潘多拉的魔盒,机器人也许有三大定律,但是人类没有。机器人不只是一堆零件的拼凑,比一堆代码更重要的是现代科学家对神经科学和深度学习的研究,力图将其学习的能力拉至与人类的大脑结构向平齐的水平。

西部世界剧情深度解析(西部世界这些残暴的欢愉)(2)

西部世界里有一幕常见令我印象深刻。女接待员带领一男子来到一场聚会的场景之中,一眼看去十分普通,来往穿梭的人群在碰杯谈笑,钢琴师在演奏,侍者忙碌着为客人服务。女接待员笑着问:你能分别出其中谁是host吗?男子仔细打量着四周,感慨道amazing,一个回头看见女接待员仿佛定格般站在原地。男子更加惊讶,上前仔细打量着女接待员却不敢相信自己的眼睛。这时女接待员对他笑了笑,而这一刻,定格的却是除了二人以外的所有“人”,在这里,只有他们两人是真实的人类。

毫无破绽的外观与言谈举止,惊叹于技术的成熟之外更显得恐怖。

西部世界里觉醒的是德洛丽丝,是梅芙,是一系列相关的hosts,于第一季中至少还在那个乐园里兜兜转转。那我们的现实呢?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