鱼苗养殖技术及管理(以下三个条件没有提前做好)

各位鱼友大家好,我是养鱼老道,更多观赏鱼饲养、繁育实践知识,敬请大家关注,让我们轻松养水,快乐养鱼!

前几天养鱼老道把一些多余的竹节草,随意丢弃在一个空置的鱼缸里,为的就是不想让那些金鱼再繁殖,因为我这里的鱼虫供应量明显不足,也没有那么些多余的鱼缸,所以就不想再去繁殖了。

鱼苗养殖技术及管理(以下三个条件没有提前做好)(1)

结果令我没有想到的是,这些金鱼真的是高产,那些竹节草上又出生了一部分的金鱼苗,这次我可是狠下心不再去管它们了,鱼缸里有点褐藻,我又扔了一网鱼虫进去,就让它们在那里自生自灭去吧。

正好今天老邹大叔家里还有些鱼缸空闲着,我把前一窝和第二窝的小金鱼苗,除了个别小的长不起来的以外,其他的全部打包让他捞走,用以分担我这里鱼苗过多的压力,我的那些孔雀鱼苗还等着吃饭呢。

那么,很多鱼友近期都会遭遇到观赏鱼繁殖的经历,家里无意中多出了很多小鱼苗,然后就会有鱼友不断地来咨询:小鱼苗为什么会死,为什么精神不振,为什么频繁死亡,或者针尾或者水霉?

如果小鱼苗发现针尾、水霉等疾病,别再费劲了,不必再治了,本来天生有免疫的小鱼苗,都能养出来大病,那还治个啥?

这件事情之所以导致如此结局,我也不防说句实话吧,如果我们饲养的小鱼苗,在其一两个月的时间内,如果出现了严重的针尾或者水霉等病症,想救基本上是不可能的了,真的是瞎子点灯白费蜡,让它们自身自生自灭去吧。

鱼苗养殖技术及管理(以下三个条件没有提前做好)(2)

和我们人类一样,或者和其他动物的道理都相同,任何小鱼苗在生长初期,对于大部分疾病都会有一个自身的免疫期,包括了我们所知道的七彩神仙鱼,为什么大鱼要给小鱼吃奶?

因为只有在小鱼出生前后,大鱼才会重新分泌一种体表粘液,这种粘液中就有可以使小鱼对抗疾病的抗体,所以在小鱼苗出生后的短期内,它们基本不会患病,也不应该患病,而其他鱼苗的抗病基因,就存在于卵黄囊内。

换句话说,如果我们把这些小鱼苗轻易就给饲养出病来,那么,基本上都不会是什么小病了,都是些足够要它们命的大病了。

再说了,那么小的鱼苗,我们又如何医治为好呢,如何掌握正确的药量?

所以说,不必再治了。如果是情况轻微的,我们可以调水、加温、分缸,然后剩下来的有多少是多少就可以了,这就是最好的处理方法。

鱼苗养殖技术及管理(以下三个条件没有提前做好)(3)

水质问题就是个饲养密度,所有问题都会与饲养密度有关系

小鱼苗之所以会轻易患病,与鱼缸的水质问题有绝对分不开的关系,而水质之所以无法保持,无外乎就是一个饲养密度。

这个饲养密度与我们鱼苗的孵化数量,原来孵化缸的水质问题都有关系,比如说金鱼产卵后的水质清洁问题,鱼苗数量过多问题,食物投喂问题,这些都是导致水质恶化的原因。

刚出生的小鱼苗基本上不能添置任何的过滤设备,有些金鱼苗水体过小的话,水妖精也不能使用,因此就要求我们在饲养水体和投喂量上要有精准的把握。

很多鱼友以为随便找一个小容器,只要把鱼苗繁殖成功就是胜利,实际上这只是万里长征的第一步,以后的路还早着呢,提前不把基础打好,当然鱼苗就会成批死亡了。

饲养容器过小,水温根本不可能有效恒定

有些新鱼友,对于室温和水温问题,都不能做到一个有效地控制,加上这个季节的温差较大,很容易造成小鱼苗感冒或者水霉,这是直接可以要了鱼命的,还有一些鱼友,问到了这些疾病会不会传染?

鱼苗养殖技术及管理(以下三个条件没有提前做好)(4)

这根本就不是传染的事,同样的水温震荡、水质无法保持,所有的鱼苗都会患病,只是说有一些体格较为健壮的,先期摄食量巨大的,提前长起来的个体,或许可以免于此难,但是大部分的鱼苗都是死无葬身之地,根本不该什么传不传染的问题。

按理说,任何小鱼苗的饲养温差不应该超过两度以上。

虽然说有些鱼苗可以比较耐受更多温差的震荡,那也只是我们一时看不出来问题而已。

长久下去,有个十天半个月,各种疾病就会上身,抢不上食的和体质差点的,也就拜拜了,这些问题就是导致小鱼苗针尾或者水霉的原因。

没有可口的食物,小鱼苗就是一个死,早晚的事

还有一些鱼友,就是不信那个邪,只要是小鱼苗繁殖成功之后,什么鱼饲料都敢拿来给小鱼苗投喂,也不管它是金鱼苗还是斗鱼、燕鱼苗,提前根本没有任何小鱼苗开口食物的准备,导致很多小鱼苗根本没有足够的营养摄取,然后就会慢慢的消瘦而死。

鱼苗养殖技术及管理(以下三个条件没有提前做好)(5)

说白了,就是饿死了,一句话就结了。

刚才我还看到一位鱼友提问,说是孵化的丰年虾投喂金鱼苗或者燕鱼苗,一天需要投喂多少次?

这个是没有概念的,几乎是饿了就要喂的,一天至少五次以上。

真正饲养七彩苗或者金鱼苗的鱼房,大部分都是一两个小时投喂一次,只有这样才能够保证小鱼苗的营养需求,如果我们没有那个条件,不是不可以少喂,但是至少也要保证每天最低最低三次以上,我们都做到了吗?

既然我们做不到,就不要再来询问小鱼苗为什么会死亡或者患病了,里里外外就是上述的这些原因所造成的,不会再有其他因素。

不能繁殖不如不繁殖,不能饲养不如不养

正如养鱼老道这样,自己没有那么多的时间和精力,还不如把这些小鱼苗送人。

老邹大叔可以亲自去捞取鱼虫来投喂鱼苗,我可没有那个时间,自己家中繁殖的鱼虫根本供应不足,因此不如放弃。

鱼苗养殖技术及管理(以下三个条件没有提前做好)(6)

要么只能够让那些小鱼苗自生自灭,它们能活多长时间,会死亡多少,我们自己是如何操作的,本来都应该是一清二楚的事,条件达不到就不要去强求,或者直接优胜劣汰,尽量保住一部分体质优良的鱼苗,其他的予以淘汰。

这样最起码还会有一定数量的鱼苗存活下来,而且质量优良,我们饲养起来也不会那么吃力,不必去为了它们整天这个病那个病的而去操心,这就是最好的解决办法,活多少算多少。

还有一些新鱼友千里迢迢的购买一些锦鲤或者金鱼的水花鱼苗,想要回家饲养,这些小鱼苗是根本经不起快递那种强烈的水体震荡的,大鱼都未必经得住,何况小鱼呢?回家之后死亡或者畸形的概率极高。

所以说,如果我们不是一切条件准备就绪,要么就干脆不要去繁殖,老老实实的饲养大鱼,把水质调好,把体质调好,欣赏起来也会乐趣无穷,为什么非要去不得已而为之,自讨没趣呢?

我是养鱼老道,更多观赏鱼问题敬请关注,谢谢!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