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然探索类书籍推荐(这是一份关于博物与科学的书单)

自然探索类书籍推荐(这是一份关于博物与科学的书单)(1)

如果说经典是人类智慧的沉淀,那么阅读经典就是向人类的智慧致敬。然而,在自然的智慧面前,人类的智慧又算得了什么呢?

新印象派画家研究光学,以点彩的手法促进了艺术风尚的革新;珍·古道尔几十年深入丛林,她对于黑猩猩的研究,使“人”的定义发生改写……

自然以她的丰富博大、巧妙精微引诱着人类去观察、认识、模仿和超越。人类的一切艺术、一切科学,无不深受自然启迪,更何况,人的智慧本身即是自然的恩赐。

自然是一本包罗万象的书,是一本意味深长的书,是一本精深难懂的书,也是一本轻松愉快的书。无论是浩渺深邃的无边宇宙,还是路边兀自烂漫的野花,无论是高耸入云的喜马拉雅山,还是野性神秘的亚马逊河,宇宙之大,品类之盛,仰观俯察,不亦幸乎?阅读自然吧,在这个春天里,你能学到谦逊,体味包容,感受智慧,享受大美。

01

西方博物学文化

作者:刘华杰

自然探索类书籍推荐(这是一份关于博物与科学的书单)(2)

博物学是一门古老的综合性学问,体现了人与自然互动中多方面的智慧。博物教育是一种“成人”教育,将有助于使人成为人,时刻体认自己是生态共同体中的一员:知道自己的限度,约束自己的行为,在态度和情感上进而在理智上和操作层面尊重大自然,与大自然协同演化。

本书较系统地探讨了西方博物学文化的发展脉络。具体研究了林奈、布丰、梭罗等十多位西方博物学家及相关的博物学文化,首次勾勒出西方博物学文化的概貌,也涉及环境史、环境伦理、科技史、认知与性别、生态文明等问题。

02

物种起源

作 者:(英)达尔文

自然探索类书籍推荐(这是一份关于博物与科学的书单)(3)

达尔文在“贝格尔号”舰上进行了五年的航海考查,通过考查和对比各地的物种性状,得到了物种渐变的结论。航海结束后,达尔文又搜集动物和植物在家养条件下发生变异的材料,根据人工选择的原理得到了自然选择的思想。遗传变异、生存斗争、自然选择学说是《物种起源》一书的主要内容。这本书不仅带来了生物科学的根本变革,而且使人们的世界观发生了重大的改变。

中国科学院院士、国家自然科学奖一等奖获得者舒德干权威翻译。

03

北京野花

作者:杨斧 杨菁

自然探索类书籍推荐(这是一份关于博物与科学的书单)(4)

三十余年北京山区考察和植物讲解经验,十多年实地拍摄成就这本名副其实的“北京野花宝典”。涵盖北京地区自然分布的“野花”88科462种,依据国际分类系统、按照科的顺序进行植物学讲解,适当融入博物学知识。适合自然爱好者,生态旅游者,植物学、园林、园艺、自然保护、中草药、旅游管理和导游等相关专业的师生。

北京野花宝典,野外识花不用愁。著名植物学家、中国科学院王文采院士倾情推荐。

04

风吹草木动

作者:莫非

自然探索类书籍推荐(这是一份关于博物与科学的书单)(5)

曾荣获中国出版协会“2018年度中国30本好书”,在这部“诗意的博物学著作”中,作者以二十四节气为线索,巧妙地结合含蓄隽永的现代诗歌、精致典雅的博物随笔和细腻深切的逆光摄影图片,向我们展示了凌霄、蜡梅、天目琼花、萝藦、等数百种“人间草木”在自然四季变迁中的美感和生机,写出了这种美感和生机在个体心灵中的真实悸动,在中国诗歌传统和博物文化传统中的回环往复。

05

探险途上的情书

作者:徐仁修

自然探索类书籍推荐(这是一份关于博物与科学的书单)(6)

这部引人入胜的探险之书,是享誉世界的生态探险家徐仁修写给热爱大自然的各位的“情书”。讲述四十余年来在世界各地亲历的探险故事,写尽了“逆旅”的真实况味、生命中的难度与英雄维度、异域的风土人情、大自然中的奇景与无穷奥妙,以及文明的生态根源……

入选《中华读书报》推荐书目,“文学之光”联合推荐书目。

06

大地的窗口

作者:〔英〕珍·古道尔

自然探索类书籍推荐(这是一份关于博物与科学的书单)(7)

这本书读起来宛若温情生动的小说,却是世界上最重要的科学著作之一。透过古道尔流畅细腻的笔触,我们得以了解黑猩猩这个地球上与我们人类亲缘关系最近的物种的种种细节:它们能制造和使用原始的工具;育幼期很长;社会组织已非常明显,有一定程度的丰富社交行为来维系族群内部的和谐关系……透过古道尔的贡贝之窗,世人不仅了解了黑猩猩在大自然中的位置,而且了解了人……

珍·古道尔著作中最受大众欢迎的一本,畅销英语世界近三十年。荣获首届“中国自然好书奖”之国际作品大奖。

07

亚马逊河上的非凡之旅

作 者:〔美〕 保罗·罗索利

自然探索类书籍推荐(这是一份关于博物与科学的书单)(8)

美国博物学家、探险家保罗·罗索利18岁时只身深入亚马逊河流域,开始了对“母亲河”上游众多未知支流的探险之旅。他历尽千辛万苦,九死一生,既见到了巨蟒、漂浮的森林、与世隔绝的原始部落、潜行的美洲豹以及食蚁兽等亚马逊奇观,也目睹了那些贪婪的垦荒者、石油巨头、淘金者,以及在黑市上交易濒危物种的偷猎者对原始森林及其他自然资源的无止境盘剥。探险归来,保罗·罗索利用他的生花妙笔写出了母亲河的神秘、活力和大美,也表达了对这片危机深重的土地的忧思。

08

日益寂静的大自然

作者:〔德〕马歇尔·罗比森

自然探索类书籍推荐(这是一份关于博物与科学的书单)(9)

博物学家、生态专家马歇尔·罗比森有着跨越文学、历史、人类学、生态学、动物学、语言学、环境学等多领域的知识视野,他以生花之笔,探讨了物种的多样性与人类文明之间的深层关联。自出版后好评如潮,被誉为是 “足以与《寂静的春天》媲美的生态佳作”。随文配有500幅西方珍贵的博物画,呈现了每一物种独有的美感和形态,这也是对生态多样性最好的礼赞。

荣获第九届吴大猷科学普及著作奖,入围第十三届文津图书奖

09

世界上最老最老的生命

作者:[美] 蕾切尔·萨斯曼

自然探索类书籍推荐(这是一份关于博物与科学的书单)(10)

萨斯曼在五大洲来拍摄30种已经持续存在了2000年以上的极其罕见的古老生命。这些珍贵的老生命,每一个都是一个不可思议的奇迹,它们在世界的某个极端环境中历经上千年的时光幸存下来,完全超出了现代人想象的极限。然而,环境变迁和人类的活动使它们中的许多都处在濒危状态,甚至有两种已经"过早地猝死"。伴随着这些老生命的珍贵照片,作者讲述了她自己在世界范围内追踪它们的探险故事,以及正在研究这些老生命及其生存环境的科学家的深刻洞察。

10

博物馆系列

《蘑菇博物馆》《贝壳博物馆》《蛙类博物馆》《甲虫博物馆》《兰花博物馆》

自然探索类书籍推荐(这是一份关于博物与科学的书单)(11)

一座令人惊艳的“纸上博物馆”!自然博物馆系列丛书向我们展现了一个个色彩斑斓的奇妙生物世界。1800余幅高清原色彩图,真实再现各种蘑菇/贝壳/蛙类/甲虫等美丽的艺术形态。科学性与艺术性、学术性与普及性、工具性与收藏性的完美结合。

昆虫学家张巍巍峨、“博物君”张辰亮、中国工程院院士李玉等众多大咖倾情推荐

11

博物学经典系列

《手绘喜马拉雅植物》《飞鸟记》《缤纷彩鸽》《寻芳天堂鸟》《狼图绘》

自然探索类书籍推荐(这是一份关于博物与科学的书单)(12)

生动活泼的文笔,雅致温润的画风,共同成就了本套经典图书。作者不仅有科学家的严谨思维,也有文学家的生花妙笔。而来自西方著名博物画家古尔德等人的博物画,更是为这套书增添了无穷魅力。每一个对周围的自然世界抱有好奇心的人在第一次看到这套书时,都无法拒绝它带来的视觉享受。

董卿说:“博物学经典丛书开启了一个美的世界,是艺术之美与自然之美的完美结合。”

12

《植物学通信》

作者:让-雅克·卢梭

自然探索类书籍推荐(这是一份关于博物与科学的书单)(13)

在《忏悔录》中,卢梭声称他本来有可能成为一名伟大的植物学家:“因为我知道,世界上没有哪项研究比植物学研究更适合我天然的性情。”

这部写于卢梭晚年的作品不是这位思想巨人的学术著作,而是一部通俗的植物学小品,原书名义上写给一个5 岁小女孩的,可谓书信时代的远程植物学实验课,文笔优美,对植物的讲解清晰有趣。

这也是历史上伟大的哲学家撰写的伟大的博物学经典。

13

丛中鸟:观鸟的社会史

作者:[英]斯蒂芬·莫斯(Stephen Moss)

自然探索类书籍推荐(这是一份关于博物与科学的书单)(14)

观鸟在英美等国有着悠久而深厚的传统,与中国人喜欢观笼中鸟不同,西方人喜欢在野外观鸟,观看鸟儿在自然状态中的表现。

为了消遣而观鸟的风潮始于18世纪的博物学名家吉尔伯特·怀特;两次世界大战时,身处战俘集中营中的人们想方设法地观鸟;现代的观鸟者更是愿意为了一种珍稀鸟类,守着传呼机的信息,驱车数百英里,记录鸟儿的倩影。

本书是第一部追溯大西洋两岸观鸟运动之发展演变的著作,全书由17个关键词和丰富、生动的故事刻画出人们对待鸟类态度的转变,全面再现观鸟如何由一种个人消遣发展为有组织的群体活动,并最终成为产值达几十亿美元的特殊产业之过程。

《每日电讯报》年度十大好书;《新京报》春季好书榜;《中华读书报》月度好书榜;“百道网”好书榜。

14

博物人生

作者:刘华杰

自然探索类书籍推荐(这是一份关于博物与科学的书单)(15)

本书汇集了作者探访花草世界的发现与思考,以博物学家诙谐幽默的笔调、精美的花草图片,向读者展示了一个静谧而活泼、和谐而生动的草木世界;引领读者走出钢筋水泥的冰冷都市,亲近花草,体认自然,在博物的生活中重新定位人的位置,开启人与自然的新对话。

本书已入选“改革开放40年中国最具影响力的40本科学科普书”;入选“第二届公众最喜爱的十本环保好书”;获得“第六届环保科普创新奖”二等奖;入选“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2016年向全国青少年推荐百种优秀出版物”;入选“2017广西省农家书屋推荐图书”。本书第一版曾获第三届中国大学出版社图书奖优秀畅销书二等奖,第八届文津图书奖推荐图书。

15

千面地球

作者:[美] 罗伯特·黑森( Robert Hazen )

自然探索类书籍推荐(这是一份关于博物与科学的书单)(16)

美国矿物学会主席、泰勒科学写作奖得主,讲述地球46亿年传记,地球换脸的故事。

本书讲述了地球46亿年的传记,地球诞生于原始太阳系的尘埃云盘之中,历经星尘、烈火、汪洋、沙漠、寒冰的无数磨难淬炼,终于进化成蓬勃绚烂的生命星球。

46亿年里,地球不断变化着,呈现出迥然不同的多副面孔:布满陨石坑的蜂窝地球、满是岩浆流淌的熔化地球、玄武岩覆盖的黑色地球、汪洋无岸的蓝色地球、冰盖包裹的白色地球、铁锈遍布的红色地球、硫化气体熏蒸的恶臭地球、大沙漠绵延的棕色地球、植物疯长的绿色地球……直到今天海陆相间、地貌多样、生机勃勃的生命地球。

作者通过自己多年研究、考察的经验,生动地讲述了地球进化的故事,提出了震动科学界的地球理论:矿物是生物创造的!

这种矿物-生物共同进化理论认为,地球出现了生物之后,生物通过自己的生命活动,大大改变了地表形态,改变了地壳矿物的组成,目前发现的五千种矿物中,有超过三分之二是离不开生物作用的,这也就说明了为什么地球是太阳系中矿物种类最丰富的星球。

黑森的共同进化理论,让我们大大加深了对地球和生命的理解,生命不只是被动的产物,而是充满适应和创造力,因为有了生命,地球才变得更加与众不同。

16

石头记:宝石、金属和药物

作者:马志飞

自然探索类书籍推荐(这是一份关于博物与科学的书单)(17)

人类生活在岩石支撑的大地之上,文明也是从一件石器开始,如今许多矿物、药物、宝石仍然从石头中获取,石头仍然是我们不可或缺的资源。

《石头记:宝石、金属和药物》是一本讲述岩石的科学读物,揭示了一个奇妙的石头的世界,它们有疯狂神奇的特性,有绮丽惊艳的颜色纹理,有源远流长的历史和匪夷所思的故事。

17

物理学之美

作者:杨建邺

自然探索类书籍推荐(这是一份关于博物与科学的书单)(18)

《物理学之美》强调的不是现象之美,而是物理学理论之美,尤其是理论中的结构之美。本书从这些物理理论的发现过程着手,同时描写大师们的生活经历、性格喜好等,结合当时的科学文化背景,再现物理学大师如何在研究中感受到模糊的美感,又如何建立审美判断,并因此引起的物理学思想的革命。

著名物理学家杨振宁教授作序推荐,荣获第六届吴大猷科学普及著作奖、2012年全国科普优秀奖

18

科学的旅程

作者:(美)雷·斯潘根贝格 (美)黛安娜·莫泽

自然探索类书籍推荐(这是一份关于博物与科学的书单)(19)

本书不是简单的科学史,而是将观念变革的过程和思想发展的历史呈现在读者面前,展现了由“正确”与“错误”、“成功”和“失败”共同编织的历史,是培养创造性思维 、批判性思维,进行科学教育的前所未有的优秀图书。

曾获得中国政府出版奖(提名奖),中华优秀出版物奖(提名奖),文津图书奖,优秀畅销书奖,全国科普优秀作品奖等13项荣誉

点击阅读原文

进入当当专题书单

自然探索类书籍推荐(这是一份关于博物与科学的书单)(20)

本期策划:王薇 张亚如 王彤 李学宜

本期排版:刘洁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