皇上继位为什么叫登基(为什么刚继位的新皇帝)

日常我们在电视上看到的各种历史剧,里面所扮演的历朝皇帝,都给人一种高大、威严的感觉,尤其是康熙,雍正,乾隆这三位皇帝。但事实并非如此,我们今天,就从张廷玉和鄂尔泰的人生遭遇,开始讲述当时的乾隆皇帝那些不为人知的故事。

皇上继位为什么叫登基(为什么刚继位的新皇帝)(1)

早在公元18世纪上叶,雍正皇帝驾崩以后,年纪轻轻的乾隆就继承了皇位,当时的他可谓是朝气蓬勃,精神焕发的时候。雍正临终前特意将乾隆,也就是弘历召来,语重心长的嘱咐道:“张廷玉和鄂尔泰两位大学士满腹经纶,博学多才,忠贞不渝,恪守尽职,将来之际,这二人可以享有太庙之礼,以昭天恩。”

俗话说,一朝天子一朝臣,刚刚继位的乾隆皇帝,每天面对着这两位前朝旧臣,心里总感觉不舒服,甚是烦恼。

皇上继位为什么叫登基(为什么刚继位的新皇帝)(2)

鄂尔泰是满洲蓝旗人出身,雍正在位时,曾受命担任过云贵总督,广西巡抚,殿前大学士等等重要官职。设立军机处之后,更是军机大臣之首,受到雍正的特别重用。当年,雍正还未上任时,曾经拉拢鄂尔泰作为私党,没想到,他刚正不阿,遭到了坚定的拒绝。之后,雍正并没有因此事对他有所看法,心怀怨恨,反而,在其上任后对鄂尔泰恭敬有加,委以重任。

张廷玉是汉人,曾经以老师的身份给皇子授课,兢兢业业,受到雍正皇帝的赏识嘉奖,之后,更是担任了礼部尚书一职。后进入翰林学院,调到户部任职,雍正对他非常信任。先后被授予各殿大学士之位。设立军机处之后,雍正将一些重要事务全权交给他去办,规章制度都出自张廷玉之手,上下打理的十分严密完备,得到雍正的满意。

皇上继位为什么叫登基(为什么刚继位的新皇帝)(3)

相传,某一天张廷玉生病了向雍正告病在家修养,雍正得知后寝食难安,彻夜难眠。于是,问他旁边的侍从:“朕这几日臂疼痛难忍,汝可知为何?”侍从惊讶不知如何回答。他说:“爱卿张廷玉卧床不起,莫非朕臂痛就是因为此事?”

乾隆皇帝平生是个十分强势的人,有一点特别明显,那就是喜欢替别人的事情做主,但是,自己的事情从来不允许别人做主。鄂尔泰和张廷玉都是前朝老臣,两个人的年龄都比乾隆大三十多岁,对乾隆可以称的上是“父辈”了,然而,乾隆还得顺势的接受这二人。

所以,他心里总感觉难以平静,十分烦恼。

皇上继位为什么叫登基(为什么刚继位的新皇帝)(4)

前朝时期,祖父康熙上任时,为了稳定自己的地位,运用了一些手段将前朝老臣鳌拜除掉,他的父皇也是在其上任时,迅速以某些罪名除掉了前朝老臣年羹尧,巩固了自己的皇位。如今,到了乾隆执政,好像对父皇安排的鄂尔泰和张廷玉这两位朝廷重臣也是无可奈何。

最终,内心挣扎许久的乾隆终于忍不住了,心里想:“欲加之罪,何患无辞?”

世代中国人喜欢窝里争斗的特性根深蒂固难以去除,鄂尔泰和张廷玉这两位大臣,在雍正在任时就明争暗斗,互不相让,如今,到了乾隆时期,两位依然针锋相对,各自有自己的范围势力,朝廷官员也是被二人划分为两大党派。

皇上继位为什么叫登基(为什么刚继位的新皇帝)(5)

鄂尔泰根基牢固,追随之人大多数都是带兵将军,地方巡抚,边疆大吏,满族的重要将领。雍正时期,鄂尔泰担任地方要职多年,国泰民安与他的作为有着很大关系,而且,他的帐下也英雄才人辈出,后来,执掌内阁的他更是受到雍正皇帝的器重,担任军机大臣之首的要职,权力地位非常高。

于是,逐渐以他为中心,形成了满族官员为中流砥柱,以部分汉人官员辅佐的强大的政治集团,当时的人们称这股势力为“鄂党”。

张廷玉在朝廷多年,位高权重,也受到很多人的拥护爱戴,例如:六部各种长官,高府官员,各类门生子弟,文化学问之人数不胜数。如此庞大的势力,在当时的朝廷中也是政治核心,有着巨大的影响,当时的人将他们称为另一党派“张党”。

皇上继位为什么叫登基(为什么刚继位的新皇帝)(6)

鄂尔泰和张廷玉二人水火不容,乾隆在任为了打垮这两人,先后以各种各样的罪名将他二人的势力慢慢的一步一步的击垮。首先,乾隆帝以一种高压和威严之势公开点名批评鄂尔泰,甚至是借机表扬了张廷玉,一抑一扬之间,令鄂尔泰更受刺激。

见此情形,张党开始跃跃欲试,企图落井下石,图谋报复。乾隆十三年正月,张廷玉陈疏以老病乞休。乾隆帝专降谕旨:“卿受两朝厚恩,且奉皇考遗命,将来配享太庙。岂有从祀元臣归田终老之理?”宣谕慰留。这不是让乾隆皇帝写一份保证书吗?最终,乾隆也借此冷落了他。

最终,经历了艰难的过程,终于,二人在乾隆皇帝的手中惨不忍睹的离开了人世。

皇上继位为什么叫登基(为什么刚继位的新皇帝)(7)

可以说,乾隆皇帝在任时,其丰功伟绩可以说是离不开这两位老臣的辅佐,但是,“鹬蚌相争,渔翁得利”的结局是万万让人意想不到的。多年之后,谈到这二人,乾隆皇帝的语气中依然带着我才是主宰的感觉,一切尽在自己的掌握之中。

由此可知,我们只看到了乾隆皇帝的表面,他不为人知的一面也是让人佩服的五体投地。

参考资料:

【《清史列传》、《乾隆的驭人之术》、《鄂尔泰的悲喜人生》】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