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一条蛇盘成一圈卧在路中间 蛇一样盘在我的记忆里

一条火绳,一条用艾蒿编成的火绳,足足有几十米长,蛇一般的盘成一团,在我的记忆里燃着,冒着缕缕青烟,散苦艾那独有的清香。

火绳,这乡间独有的事物,已经消失了大半个世纪。年长的人可能还记得它的模样。作为一个名词,它已经沉睡在历史中,偶尔,或许能从词典的某一页中,看到他文字的模样。

火绳,是用苦艾编成的。苦艾,又叫艾蒿,就是端午节大家采来挂在门上用来驱邪的那种艾蒿。夏夜里,点燃的艾蒿,还有驱蚊的效果。艾蒿,还有药用价值,我们现在还经常看到的艾灸,就是用艾绒做的。火绳大约拇指般粗细。它的作用就是保留火种。

有一条蛇盘成一圈卧在路中间 蛇一样盘在我的记忆里(1)

搓成火绳的苦艾,必须要等到秋季才行,因为这个时节的苦艾,质地细密而韧性十足,不易折断。在这个时节,村民们手持镰刀,三五一群地来到野地,挥镰割下一排排的艾蒿,然后捆成梱,担回家后再打开晾晒。三五天后,便可用这艾蒿来搓火绳了。搓成的火绳长短皆可,几十米,十几米都成,盘成一卷儿,存放起来留用。

火绳的用法极其简单,把火绳的一端点燃后,便成了。点燃的火绳并不是明火,而是暗火,燃上几个小时也不会熄灭。一盘几十米长的火绳,能用上几个月的时间。用时只要抖下火绳点燃那端的银灰色灰烬,便会露出红红的火来,用嘴吹上几口,火就会旺起来,用起来很是方便。

火绳,是保留火种的最佳之物。

有一条蛇盘成一圈卧在路中间 蛇一样盘在我的记忆里(2)

引火之物,在当今时代算是最为普通的物件了,就连常用的火柴,也渐渐淡出人们的视野,即将退出历史舞台。在过去,人们习将火柴叫“洋火”,这是因为,火柴是外国人发明的,所以才冠以个“洋”字。我国50年代生产的火柴,最初的火柴头儿是白色的。这种火柴燃点极低,在鞋底上一擦就能着,保管与运输中极易发生燃爆事故。后来,随着生产工艺的改进和提高,才生产出了安全火柴。随着科技的进步,电子打火设备的发明,取代了一切老旧的引火之物。

在我的记忆里,除了火绳之外,还有一种取火之物叫火镰,这套装置是由一方薄薄的火刀、火绒和火石组成。火石,就是那种能敲击出火星的石头。火绒是由一种叫作蒲草的果实,也叫蒲棒里的絨毛做成。取火的方法是这样的,用左手拇指和食指捏住火石和火绒,右手持火镰由上至下敲击火石,产生的火星就会将火绒引燃,取火就算成功了,烧火做饭或其它用火,虽原始,但也很实用。

火绳与火镰,在火柴发明之前,是农村最常用的取火之物。即使在发明火柴之后的很长一段历史阶段,这两种最原始的取火办法,还有人在用。大约在上个世纪60年代初期,火绳与火镰才在农村彻底消失。

有一条蛇盘成一圈卧在路中间 蛇一样盘在我的记忆里(3)

火绳,是农耕文明的产物。事实上,它已有几千年的历史。它是人类战胜自然,改造自然的产物。火的发现与利用,使人类的文明向前迈出了重大的一步。从自然之火的发现与利用,再到钻木取火,再到火种的保存,每个发明,都体现了人类的智慧。

火绳,永远地消失了。作为一种旧有的文明,它让渡更新的文明,这是历史的必然!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