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商周各朝代多少年(夏商周三代各有多少年)

“夏商周三代工程”是个巨系统,先秦历史又是千古之谜,要真的完全知晓它还真的不容易,所以在求证它的过程决不可轻敌,虽曰:无限风光在险峰,然高处不胜寒,西玛雅拉山的神女峰不是轻易可登的,处处有陷阱,步步有危险!故而不但要有勇气毅力智慧,而且需要步步踏实,否则只有半途而废,前功尽弃,失败而归!

周有多年年?远在汉初刘歆、司马迁他们就因秦火之灾,对吕不韦的传下来的“凡周867年”的误解,故而的黔驴技穷,被迫公开故意造假!

古今许多人都误解吕不韦的传下来的“凡周867年”,言必“周八百年”,其实周自武王伐纣的公元前1010年周亡失九鼎的公元前256年,周朝十二王一伯,,总共只有754年,而西周春秋只有240年,吕不韦的“凡周867年”,孔子修春秋,以鲁喻周,十二公一伯,是为242年!

周人不等同于周朝,是两个不同概念,而刘歆则是将两者混淆与等同,是将公元前1123年古公亶父在岐立周,至武王克商前四世的114年算进了周朝,也就是把周朝虚增了114年。在所谓的“岁星纪年”中,刘歆自我解嘲,“岁星每114年超一辰”!结果后来人们一验算,好像并非如此,似乎是八十多年。

为了轧平这114年虚账,他与司马迁不惜造假,把共和前的几位西周王年搞得一团糟,冒名顶替,张冠李戴有之,把鲁厉公37年当作周厉王37年;把周穆王寿年当政年,强迫穆王在位55年,而战国时的楚相春申君黄歇不同意,他说周穆王在位只有20年!

司马迁、刘歆两人不但对西周王年造假,同样为了凑成公元前1123年武王伐纣,轧平114年虚账,也把鲁国纪年搞得一团乱麻,也使它一共虚增114年!

鲁炀公在位《史记》原本为6年,《汉书》一下扩大十倍,变为60年!多出54年!

鲁魏公原本在位15年,他俩会魔术,变为50年,虚增35年!

鲁献公《史记》原本在位32年,而《汉书》变为50年,多增18年!

鲁武公《汉书》在位2年,而《史记》则认为9年,多了7年!

鲁平公《史记》则认为23年,《汉书》认为20年,少了3年!

54 35 18 7一3=114,司马迁、刘歆两人为凑成公元前1123年武王伐纣,周朝为867年,而故意造假,而又把鲁国纪年虚增114年!

商有多少年?《汉书》中刘歆认为629年;商周时《鬻子》认为576年;而《竹书纪年》认为是496年!

谁是谁非?殷商总年只能有一,不允许有二或三。

而老严则认为629年;576年;496年这些数据则是句句是真,个个真金白银,无一造假!而且传承不容易,“夏商周三代工程”绝对不应少了它们,只要缺了其中一个数据就会不真实,而成豆腐渣工程!

这三个史据难坏了无数人,自汉以来无数人只会像盲人摸象,一遍又一遍,一人又一人!皆是一叶障目,见木不见林,只知其一,不知其余,只知其然,不知所以然,好累好可怜!而“工程”更是在未知它们本义下,拿来平均后用作骗人,一骗二十年,还在继续骗,不知还要骗人们多少年?

商有多少年?同样《汉书》的“成汤享国629年”,也都是包括成汤伐桀前后两大部分历史内容!

史曰:“成汤享国629年”,刘歆就是只知其一,不知其余,硬把它当作殷商的总年,并以此作为他的《三统历》基础,发明了“岁星纪年”,256 867,“武王伐纣”成了公元前1123年,1123 629,“成汤伐桀”成了公元前1752年!1752 431,夏禹元年成了公元前2183年?

史谓成汤在成为商天子前曾在夏天子夏桀手下做了近20年地方诸侯,后在伐桀成功后为天子十三年。如此才有《汉书》的“成汤享国629年”!

成汤为天子是国,同样成汤在为帝前的商丘为诸侯王也是“享国”,所以应减去成汤在前为诸侯王的20年,而殷商总年应为609年,而非“工程”的五百多年,552年、526年、554年!

殷商总年应为609年,那么《竹书纪年》的496年,《鬻子》的576年,又作何说?

《竹书纪年》的原意是指在古公亶父在岐下立周的时,距成汤伐桀,殷商走过496年春秋历程了。公元前1123年古公亶父在歧下立周,公元前1619年成汤伐桀,1123 496=1619年,

夏商之间的代沟界限古人是讲得清清二楚,明明白白,精确无比,正是如《竹书纪年》之谓,“岁在壬戍”,是在公元前1619年成汤伐桀,次为癸亥年,是成汤元年,商之始年。而非“工程”的公元前1600年的辛巳年!

请看“工程”的的断定殷商总年是多少,又是怎样得出来的,据“工程”的参与者罗琨先生披露:“商之总年应是: 496 帝乙26年 帝辛30年 =552年”

还有人认为: 商之总年应是: 496 文丁零年 帝辛30年 =526年

由此得出: 夏商分界年应是:公元前1622年,公元前1598年,公元前1572年三个年数。”

“‘工程’经过综合考虑,暂取一个近于平均值整数,定夏商分界线为公元前1600年。”他们定公元前2071年为禹即位年。

“工程”责任人也许认为商不可能如《竹书纪年》所谓只有496年,所以他们要捆绑帝乙、文丁、纣王帝辛,只是一味猜想,所以没有信心,但却拿它来骗人,作为“阶段性成果”!

夏有多少年?《竹书纪年》说“起壬子终壬戍”,因为碳十四不能精确断定殷商总年,也难精确定出夏商的分界线,是帮不了大忙。

而事实是:“禹元年壬子,颁夏历于邦国”,也就是夏代是开始于公元前2049年,“工程”比禹还心急,硬是要他提早公元前2071年,他会听你们的?

所以“工程”理应以史为据,在历史文献上找根据,下苦功夫,工程责任人如果稍有那么一点儿责任心,就应将此验算一遍,然后便知所谓“夏471年”是为误改,重复加上了寒浞后羿两人的40年,而夏应是如《帝王世纪》,《易纬.稽览图》的夏为431年!

商始何年?《竹书纪年》说“成汤伐桀,岁在壬戍,癸亥,成汤元年”,癸亥,公元前1618年,2049-1618=431年“禹元年壬子,起壬子终壬戍,成汤伐桀,岁在壬戍,”前呼后应,一年不差,精确无比,所以我说:能像鹰一样飞翔,为什么要像鸡一样生活,搞什么“阶段成果”,用什么平均法,取什么正整数,还要“大约、也许、可能”,不敢确定!而搞出一个“商是自公元前1600年至公元前1046年”来骗人!

1600-1046=554,商只有554年?史据呢?没有史据,又在骗人!商到底多少年,至今他们仍未搞清楚,所以在央视百集《中国通史》以及“工程”中,一会“商有六百年”,一会又“五百多年”,模糊不清!

“文丁零年 , 帝辛30年”你们有史据吗,是谁告诉你们的?考证历史可以全凭猜想吗?

再说一遍,考证历史必须以史为据,有出土文物更好!请问是董作宾先生《殷历谱》中51个甲骨文纪年可靠,还是你们的“帝辛在位30年”可信?孤证不立,《竹书纪年》也说纣王在位53年,而且在纣王纪年中,几乎年年有内容!

夏商周各朝代多少年(夏商周三代各有多少年)(1)

纣王昏庸,比干忠谏,剖腹掏心劝,而非纣王暴虐,挖他的心!

考证历史能用乘除法,平均而为吗?而老严是小学生,所以对历史只会做加减法!

黔驴技穷“工程”好可怜!尽然被逼得采取这种极不科学的平均方法来求证历史,也真可谓确实是已至走投无路之地步。如果此举有意义,何不用在求证那几位可疑的西周王年上,把西周十二王统加一下,再给他平均一下,取一个正整数,这样老少无欺,皆大欢喜,何乐而不为?不过人们终究要问,这是还是在搞历史吗?这是玩骗人的魔术,骗你无商量!

历有不均,方有其闰,史有不匀,才信其真,考证历史,岂能平均而为,这样以平均法得出的历史工程,又有何意义,存在的必要?

对于殷商年史据,史籍至少给了我们三个,一是刘歆的629年,再就是《鬻子》的576年,再就是《竹书纪年》的496年。我们可以在不明它们的本义情况下,先加后除,经过所谓的“经过工程综合考虑,暂取一个平均正整数,作商代的总年”,然后作为夏商两朝的界限代沟?然后大喊大叫,“中华文明史,千古谜团被揭开,《夏商周年表》将我国历史纪年长河上溯了1200多年”,真的还是假的?

三代工程中只有西周王年齐全,而夏商两代王年则不完整,几乎是空白,此能名“三代工程”吗?充其量只能算一代周工程。为什么要虎头蛇尾,不继续研究下去,把夏两代全部的帝王在位年补齐,而却留许多空白?真的要想搞一个虎头蛇尾,豆腐渣烂尾工程吗?

商有多少年?“工程”他们认为商之总年应是: 496 帝乙26年 帝辛30年 =552年

或者是: 496 文丁零年 帝辛30年 =526年

或者是:1600-1046=554年,552年、526年、554年,这查无史据的新产品,谁是谁非?公众如进超市购物,有自选的自由!“工程”用平均法得出的“商之总年是: 496 帝乙26年 帝辛30年 =552年”,纯为造假瞎胡搞!

《鬻子》谓“汤之治天下,积岁576年至纣,……。”

纣王在位53年,576 53=629,前面说了629年不是商代总纪年,而是包括了成汤为商侯的20年。《鬻子》此谓,是说在纣王之前殷商已有576年历史!

629年、576年、496年,此三条数据,字字千金,句句真理,传承也不容易,应该珍惜!

当今的“断代工程”为了凑成公元前1046年武王伐纣,也大量造假,出足洋相,定成王在位22年,闹出了成王四岁生康王的笑话,康王原本在位26年,原本史无疑义,而“工程”则强迫他在位25年,多在一年也不行,同样是查无史据。

依据《逸周书》周武王是死在克商年12月,次年6月葬于毕地。成王处于襁褓,成为储君而嗣位,所以周公旦代武王摄政六年,因为是摄政王,所以此六年,按纪年规矩应算在武王头上,是为追纪。而“工程”则定武王在位四年,使周武王死而复生。

周厉王在他12年时外逃,由共和君代替他摄政14年,12 14原本等于26年,而“工程”张冠李戴,也把鲁厉公37年,当成周厉王37年,还另加共和14年,后被出土《逑簋》狠狠打了脸,至今还未醒悟!“工程”单在周厉王头上一下就多出25年,牵一发而动全身,如此武王伐纣还会是公元前1046年吗?

战国时春申君说穆王在位20年,“工程”偏信《史记》所谓55年,又一下多出35年,如此武王伐纣还会是公元前1046年吗?

总而言之,夏为431年;公元前2049年,“夏禹元年,岁在壬子,即位于冀,颁夏历于邦国”,是为夏代始年!有《帝王世纪》、《易纬.稽览》、《竹书纪年》为证;

商为609年,超过六百年;“成汤伐桀,岁在壬戍”,是在公元前1619年,次年癸亥,是为成汤元年,不但是殷商始年,而且是夏商两代间的界沟。

周不是867年,而是754年!公元前1123年是古公在岐下立周,而非伐纣年,伐纣年在公元前1010年12月,岁在辛未,鹑火之次,次年为壬申年,周历二月初四甲子日克商,是为克商年,是为纣王53年,《史记》“武王二年崩”,是指伐纣年与克商年,而非克商后又活了二年。“工程”定武王在位四年,不符合史实,文物中所谓四年,应是克商之前,文王西伯昌崩,武王西伯发继为西伯的四年!

《史记》“武王伐纣,天下末宁而崩”,《逸周书》更详细,武王死于克商乃年12月,次年6月葬于毕地。次年癸酉,是为公元前1008年,此年为周朝始年!而古代历史学家,一致公认周失九鼎的公元前256年为周亡年。武王崩,周公旦代武王践阼,是为摄政王,殷历是摄政六年,第七年返政成王,按纪年规矩,殷历的周公摄政六年是记在武王头上,也算是追纪。《竹书纪年》误以为“武王六年崩”。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