赤壁之战第三段文言文知识点(和孩子一起学文言文)

这篇文言文是从《资治通鉴》中节选出来的一段,原文很长,可以分几次来让孩子背诵。这一段主要讲的是赤壁之战之前,曹操给孙权劝降书,孙权群臣的各种反应,以及最后鲁肃如何让孙权坚定抗击曹操的信心。

我们先来看原文:曹操遗权书曰:“近者奉辞伐罪,旌麾南指,刘琮束手。今治水军八十万众,方与将军会猎于吴。”权以示群下,莫不响震失色。长史张昭等曰:“曹公,豺虎也,挟天子以征四方,动以朝廷为辞,今日拒之,事更不顺。且将军大势可以拒操者,长江也。今操得荆州,奄有其地,刘表治水军,蒙冲斗舰乃以千数,操悉浮以沿江,兼有步兵,水陆俱下,此为长江之险已与我共之矣。而势力众寡又不可论。愚谓大计不如迎之。”鲁肃独不言。权起更衣,肃追于宇下。权知其意,执肃手曰:“卿欲何言?”肃曰:“向察众人之议,专欲误将军,不足与图大事。今肃可迎操耳,如将军不可也。何以言之?今肃迎操,操当以肃还付乡党,品其名位,犹不失下曹从事,乘犊车,从吏卒,交游士林,累官故不失州郡也。将军迎操,欲安所归乎?愿早定大计,莫用众人之议也!”权叹息曰:“诸人持议,甚失孤望。今卿廓开大计,正与孤同。”

我们逐句来分析,曹操遗权书曰,曹操给孙权送来劝降书,“遗”的读音比较疑惑,在《出师表》中“侍中、侍郎郭攸之、费祎、董允等,此皆良实,志虑忠纯,是以先帝简拔以遗陛下”,在这里面“遗”读作WEI,但是在胡三省给《资治通鉴》的注音中,都是把“遗”注音做“YI”,所以在这里应该读什么音,我有点疑惑,姑且按照出师表中的读音读作WEI吧。

赤壁之战第三段文言文知识点(和孩子一起学文言文)(1)

书,指的是书信,书信,书和信是有区别的,我的理解是写出来的叫做书,口传的叫做信,口信。岑参的诗,“马上相逢无纸笔,凭君口传报平安”,就是让别人带个口信,

赤壁之战第三段文言文知识点(和孩子一起学文言文)(2)

杜甫的诗,“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这里书就是书信。

赤壁之战第三段文言文知识点(和孩子一起学文言文)(3)

我们看看曹操的劝降书是怎么写的,近者奉辞伐罪,旌麾南指,刘琮束手。今治水军八十万众,方与将军会猎于吴。写的非常高超, 劈头就说奉辞伐罪,首先就表明自己是奉着当今皇帝的命令来出战的,具有天然的正义性和正当性,占据舆论的制高点。旌麾南指,这句话给人一种自己的军队是堂堂之师,气势旺盛,然后说刘琮束手,说明什么?刘表已经死了,刘表的儿子紧接着就投降了,一方面是威吓孙权,另一方面也是告诉孙权已经有人投降了,你也投降吧,不丢人。最后说今治水军八十万众,方与将军会猎于吴, 水军步军八十多万人,兵强马壮,投鞭断流,大兵压境,再一次威吓孙权,将要和你开战。但是注意,曹操没说要和孙权开战,而是说的会猎于吴,从表面意思看就是要和你一起打猎,把战争说的很委婉。这可能是一种外交辞令吧,也可能是曹操作为一个大文学家的修辞。

赤壁之战第三段文言文知识点(和孩子一起学文言文)(4)

在京剧中曹操有一段唱词:“只杀得桃园弟兄败当阳,奔夏口,十万百姓哭嚎啕,荆襄九郡多粮草,水陆三军战法高,统领着八十三万人马江东到,何惧那周郎孺子小尔曹,”

赤壁之战第三段文言文知识点(和孩子一起学文言文)(5)

如果直接说我们就要开战了,语气就非常的硬,双方都没有回旋余地了。清末时期,八国联军占领北京,慈禧太后带着皇帝逃到西安,他们不说逃跑,而是把自己美化成“”西狩“”,意思就是到西边打猎去了,看来古今都是用打猎来掩饰战争。

赤壁之战第三段文言文知识点(和孩子一起学文言文)(6)

权以示群下,莫不响震失色,孙权把曹操的劝降书给自己的文臣武将看,没有不大惊失色的,全都被曹操的言辞给吓着了,可以看出,曹操的劝降书写的很棒,起到了作用。

长史张昭等曰,孙策死的时候给孙权留下遗言,“内事不决问张昭,外事不决问周瑜”,可见孙策对于张昭的看重,但问题是,要抗曹还是降曹这件事应该是外事吧,不能算是内事。张昭会有什么反应呢?

赤壁之战第三段文言文知识点(和孩子一起学文言文)(7)

长史张昭等曰不是张昭一个人,张昭代表了相当一批人的意见,“曹公,豺虎也,挟天子以征四方,动以朝廷为辞,今日拒之,事更不顺。意思就是说曹操是一代枭雄,像豺狼虎豹一样凶残,挟持着汉献帝征讨四方,动不动就打着朝廷的旗帜,所以我们抵抗曹操,从道理上就讲不通。这说明张昭已经接受了曹操是正统的正义的这样一个概念,认为自己一方抵抗曹操的理由不成立。然后又从双方的形势来分析,

且将军大势可以拒操者,长江也。今操得荆州,奄有其地,刘表治水军,蒙冲斗舰乃以千数,操悉浮以沿江,兼有步兵,水陆俱下,此为长江之险已与我共之矣。 张昭认为双方的形势是自己一方并不占优势,他认为孙权一方可以抗拒曹操的最有利的地利就是长江天险,但是曹操已经占据了荆州,把刘表的战船都沿江排列,这就是双方各占了长江两岸的一边,长江天险已经不是我们独占了,而是与曹操共有了,所以我们没有优势了。

赤壁之战第三段文言文知识点(和孩子一起学文言文)(8)

其实张昭说的是有道理的,自古守江必守淮,意思是说想要守住长江必须守住淮河,后来曾国藩攻破太平天国的天京,解放军渡江攻占南京,长江都没能成为不可逾越的天险。

我们已经可以看出来张昭等人是打算投降了,所以很自然的张昭做出了结论:而势力众寡又不可论。愚谓大计不如迎之。”我们势力比曹操差太远了,不如投降吧。迎,在这里是投降的意思。

平心而论,张昭说的并没有什么问题,而且分析很有道理,从出兵作战的正当性,可以说是天时,从长江天险方面,可以说是地利,再从军队数量上,可以说是人和,这三方面,孙权都不占优势,那么投降是顺理成章的,主张投降并没有什么不对。那么张昭错在哪里了呢?

张昭的错误在于没有站在孙权的立场和地位去想问题,这说明张昭太书生意气了。

这时候该轮到鲁肃上场了,我们对于鲁肃的印象大都来自于《三国演义》,感觉鲁肃是一位忠厚长者,似乎有点憨厚,容易上当受骗,被刘备诸葛亮关羽耍得团团转。而在真实的历史上,鲁肃是很有见识的。我们看鲁肃是如何看待抗曹还是降曹的。

赤壁之战第三段文言文知识点(和孩子一起学文言文)(9)

鲁肃独不言。在张昭等人一片投降声中,鲁肃没有说话,既表明自己的态度,不赞成投降,但也没有公然站出来反对而得罪众多的投降派,也许是觉得自己人单势孤,也许是不愿和同僚反目。这说明鲁肃是很懂得人情世故的。

权起更衣,孙权起身上厕所,在一片投降声中,孙权肯定是心绪很乱,犹豫不决,既不想投降,可是又下不了决心抗曹,所以去上厕所,整理一下心情。更衣,在古代就是上厕所的意思,《三国演义》中,蔡瑁张允要杀刘备的时候,一个叫伊籍的人想救刘备,就悄悄的跟刘备说,请更衣,刘备明白了他的意思,跟着他出去了,才得以脱身。

肃追于宇下。鲁肃追出去跟孙权来到了屋廊下面。

权知其意,执肃手曰:“卿欲何言?”鲁肃试想私下把自己的意见告诉孙权,孙权看到鲁肃跟了出来,自然明白了,拉着鲁肃的手说,爱卿想说什么?

接下来鲁肃说了一大段话,告诉孙权不能听张昭他们的意见投降,鲁肃的分析可谓切中要害,一下子就坚定了孙权抗曹的决心。我们看看鲁肃是如何说的。

肃曰:“向察众人之议,专欲误将军,不足与图大事。今肃可迎操耳,如将军不可也。何以言之?今肃迎操,操当以肃还付乡党,品其名位,犹不失下曹从事,乘犊车,从吏卒,交游士林,累官故不失州郡也。将军迎操,欲安所归乎?愿早定大计,莫用众人之议也!”

赤壁之战第三段文言文知识点(和孩子一起学文言文)(10)

如果说张昭是主和派,也就是投降派,鲁肃就是主战派,双方如何说服孙权是需要技巧的,张昭纯粹是从双方实力对比来分析,而鲁肃是从孙权的切身利益来分析,对于孙权的触动自然很大。

鲁肃这段话的意思是说,我们这些人所有人都可以投降曹操,只有主公您不能投降,为什么呢?我投降了,曹操怎么对待我,不过是让我回到家乡,当个小官,替他管理地方,我过得还很滋润,慢慢升迁,我还能当个一郡之长,我原来是在你手下,现在是在曹操手下,对于我来说没有什么区别,不过是换了个服侍的对象,但你就不一样了,在东吴,你是首领,和曹操平起平坐,你投降曹操,曹操会怎么处理你呢?你难道想在他手下当官吗?退一步说,即使你能拉得下脸来,曹操能容你吗?早晚会除掉你。

鲁肃说的很有道理,曹操可以接受鲁肃,但不能接受孙权,卧榻之侧岂容他人酣睡?孙权是一代君主,地方诸侯,留着总是心病。鲁肃很有见识,刘琮投降之后,没多久就被曹操杀死了。鲁肃的一番分析,让孙权知道自己没有退路,只能奋起抗曹。

权叹息曰:“诸人持议,甚失孤望。今卿廓开大计,正与孤同。”其实孙权一开始也是犹豫不决的,但一旦被鲁肃说服了,就要表明自己一开始就是要抗曹的。这个故事当然还没有结束,孙权虽然决心抗曹了,但还是担心自己的兵力和曹操差得太远,有畏惧情绪,如何破解这个疑虑,这就需要周瑜登场了,周瑜会从军事方面去分析,告诉孙权其实曹操没有那么强大,这后面一部分我们以后再学。

赤壁之战第三段文言文知识点(和孩子一起学文言文)(11)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