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么养成话唠的孩子(从胖乎乎到)

来源:【人民日报中央厨房-思聊工作室】

睡前聊一会儿,梦中有世界。听众朋友们,晚上好。

无论是在生活中偶遇溜娃,还是在手机上刷到视频,天真烂漫的“萌娃”总会让人忍不住多看几眼,“心简直都化了”。然而现实中,对不少家庭来说,这种“胖乎乎”的可爱正在演变成“胖墩墩”的担忧,更是引发社会各界关于运动、健康乃至下一代体质等一系列讨论。今天,我们就来聊聊这件事。

怎么养成话唠的孩子(从胖乎乎到)(1)

图片来源:搜狐网

有人说,“儿童肥胖是天生的”。其实并不尽然。研究发现,肥胖是基因和环境共同作用的结果,有遗传的原因,也有后期的因素。在不少人的观念里,把孩子养得“白白胖胖”,是长得好、有福气的意思。油炸食品、西式快餐、高糖食品……“没关系,爱吃就行!”活动量少、习惯久坐、不爱锻炼……“没问题,开心就好!”从饮食到作息,吃得多、动得少,自然无法违背热量摄入和消耗的新陈代谢规律,久而久之沉淀成“甩都甩不掉”的脂肪。数据显示,我国6岁至17岁的人群中,超重肥胖率近20%,相当于将近每5个中小学生就有1个超重。如果青少年的体格越来越壮实、体质却越来越虚胖,难免会成为影响健康成长的一大隐忧。

从“胖乎乎”到“胖墩墩”,儿童肥胖问题除了家长溺爱、营养过剩这些“看得见的地方”,还有一些“看不见的角落”也在发挥作用。就像成年人总喜欢用食物慰藉焦躁不安的情绪,“半米高的世界”里美食也是快乐最简单的源泉。不要小瞧孩子敏感纤细的心灵。跟玩伴吵闹的生气、和父母闹别扭的郁闷、成长带来的困惑、学习带来的压力……每一个难熬的时刻,“吃”仿佛都是最直接的解决办法。“这世界上没有什么是一顿美食不能解决的事,如果有,那就两顿。”从这个角度出发,儿童肥胖也并不全然是放纵欲望的有意为之,也有可能是释放压力的被动使然,需要更深入更完整地剖析孩子的“肥胖密码”。

怎么养成话唠的孩子(从胖乎乎到)(2)

图片来源:澎湃新闻

当然了,肥胖的成因自当别论,但肥胖与健康的关系不容忽视。一份《中国居民肥胖防治专家共识》指出,肥胖会增加高血压、糖尿病、血脂异常、冠心病、心肌梗死、卒中、部分肿瘤等多种慢性病的风险。除此之外,有研究认为肥胖儿童容易出现自卑感重、自尊心差、不喜欢人际交往等负面情绪,在执行力、注意力、运动力及视觉空间表现方面受到不同程度的影响。正因如此,有专家建议将增强儿童体质纳入学校教育、医疗卫生、健康管理等全过程,坚持预防为主、防治结合,尽可能降低因肥胖导致的健康风险。

值得注意的是,“肥胖不都是病,歧视才会令人生病。”重视肥胖、预防肥胖,不等于歧视肥胖、排斥肥胖。事实上,无论是社会关注儿童肥胖的现象,还是家长担忧孩子肥胖的问题,本质上是对健康的一贯追求。美不美的观感莫衷一是,胖不胖的情况也要因人而异。有人动不动质疑:“连自己的食欲都控制不了,拿什么去掌控自己的人生?”有人把肥胖者视为懒惰、无能、马虎、缺乏自律和意志力的群体。从某种程度上来说,由肥胖带来的孤立与否定,比肥胖本身的健康风险伤害更甚、影响更深。要知道,健康与否才是评判肥胖最合适也是最有价值的标准。偏见不是,“体重污名”更不是。正如我们既有“世界肥胖日”,也有“世界防治肥胖日”一样,既关注肥胖、控制肥胖,也正视肥胖、尊重肥胖,这是健康的名义,更是健康的意义。

这正是:

关注肥胖,重视健康。

共同发力,快乐成长。

(文 | 于石)

| 荐书 |

★ ☆ ★

《与未来谈谈心——睡前聊一会儿》

★ ☆ ★

怎么养成话唠的孩子(从胖乎乎到)(3)

丨简介丨

继《与时代谈谈心》《与世界谈谈心》后,人民日报评论部的“睡前聊一会儿”栏目再推系列读物之《与未来谈谈心》,把睡前几分钟的谈心,变成更为触手可及的陪伴。本书系统梳理了这两年中具有重要意义的新闻热点,分为风尚、世态、青春、时代、人物、文化、生活、社会、新知等部分,给读者一个触摸时间、观察世界的窗口。

我们在时间中跋涉,向着未来前行。面对过去,每个人都会有遗憾、懊悔、回忆;好在,每个人也都有未来,那里有困惑、失落,更有收获、希望。这本小书收录的,是时间中的圈圈涟漪,是记忆中的种种际遇,希望它能让我们在相连的悲欢中,“一起向未来”。虽然未来还不确定,但也正因如此,一切皆有可能。

— “与时代谈谈心 与世界谈谈心 与未来谈谈心”套装 —

本文来自【人民日报中央厨房-思聊工作室】,仅代表作者观点。全国党媒信息公共平台提供信息发布传播服务。

ID:jrtt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