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洛阳的成语故事牡丹甲天下(与洛阳有关的成语典故集萃之五十五)

作者按:

洛阳有5000多年的文明史、4000多年的都城史和1500多年的建都史,有“千年帝都”“牡丹花城”“大运河中心”“丝路的东方起点”四张靓丽的名片。作为历史文化名城的洛阳,历史事件和名人文化活动很多,因此蕴藉于河洛文化中的成语典故俯拾皆是。这里撷取100个与洛阳相关的成语典故予以介绍。今天推出之五十五:司马昭之心,路人皆知

司马昭之心,路人皆知

关于洛阳的成语故事牡丹甲天下(与洛阳有关的成语典故集萃之五十五)(1)

这个带有歇后语式的成语,出自三国时曹魏第四个皇帝曹髦之口。也是他幼稚的政治行为的表现。

据史书记载,三国后期,魏明帝曹睿临死时,将自己的儿子齐王曹芳托付给大将军曹爽与太傅司马懿辅佐治理天下。曹爽是魏国的宗室,大司马曹真之子。曾担任加散骑常侍、武卫将军。由于他魏国宗室的地位,所以曹睿卧病时,拜曹爽为大将军,给他节钺。几乎把整个的权力交给了他。当时齐王曹芳即位后并未亲政,因此,曹爽可以说是具有监国的身份。

但曹爽最后却完败于司马懿,被司马氏一党完全诛杀。不是曹爽没有没本事,而是他的对手司马懿在权力斗争上太老辣。权谋之深,出手之狠,是曹爽这样的权贵完全没有料到的。

司马懿是魏国的四朝老臣,魏武帝曹操时期,就已经是成熟的军事人才,史书说他“善谋奇策,多次征伐有功”。在诸葛亮北伐六出祁山时,正是他多次击败蜀军,巩固了魏国的政权。曹睿死后,面对大将军曹爽的大权在握,积聚起巨大的实力的司马氏家族已经没有退路。双方明争暗斗。在这场权力斗争中,司马懿充分发挥了他的军事才能,示弱于敌,迷惑对手,最后一击成功。

司马懿以辞官、装病的手段向世人表明他已老迈无力,并约束自己的两个儿子不得轻易出门,议论朝政。在同僚去看他的时候,故意在人前假装昏聩,并“荆州”说成“并州”,喝汤的时候,歪着嘴喝汤,汤流满襟。这些手段成功骗过了曹爽的眼睛。嘉平元年(公元249年)春正月,魏帝曹芳祭扫魏明帝所葬的高平陵。曹爽、中领军曹羲、武卫将军曹训从行。司马懿一看时机已到,果断发难,奏陈太后,历数曹爽之罪。陈兵洛水之上,堵住了曹氏一族的归路。最终迫使曹爽束手就擒。不久,以谋反罪,杀曹爽及其党羽何晏、丁谧等,并灭三族。至此,曹魏政权完全成了司马氏家族的掌中之物。

司马懿死后,权力落在了两个儿子司马师和司马昭手里。和父亲的隐忍不同,司马师却显得十分张扬跋扈,他废除了已经成年但还未能亲政的曹芳,另立十三岁的曹髦为帝,对朝内的反对势力进行了又一次清洗。把所有的权力都掌握在自己手里。

正当司马师野心勃勃准备篡位的时候,他却因眼疾,死在了军中。据说他在平定镇东将军毌丘俭及扬州刺史文钦叛乱的时候,文钦的儿子文鸯英勇无敌,带兵袭营,打败魏军。司马师暴怒不已,他的眼睛上本来就有“瘤疾”,长了一个大瘤子,一怒之下,致使瘤子崩裂,眼球震出眼眶。于正元二年辛亥日(公元255年正月二十八日)痛死于许昌,终年四十七岁。

接下来,就开始了司马昭掌握权力的时候。

和哥哥司马师相比,司马昭的城府要深的多,他总揽大权后,就想取代曹髦,自己当皇帝。但司马昭深知“篡逆”的罪名有多大,他不愿冒天下之大不韪。尤其是东吴尚存,天下不定,他还需要曹魏势力为他出力。因此,暗地里他不断培植势力,铲除异己;表面上,还是对年轻的曹髦尊敬有加,执臣子之礼。

关于洛阳的成语故事牡丹甲天下(与洛阳有关的成语典故集萃之五十五)(2)

但年轻的曹髦却按捺不住了!

曹髦是魏文帝曹丕的孙子,东海定王曹霖的儿子。正始五年,被封为高贵乡公。按说他根本没有当皇帝的资格,只是因为司马懿将曹氏一党大部诛杀后,才从宗室中找到了他,将他推上王位。

据说曹髦从小好学,学业早成。在当上皇帝后,还在殿上听大臣讲《尚书》,到太学与学者讨论《周易》。对于曹髦的勤政和聪慧,深得人心,朝中百官都很高兴,认为这可能是曹魏中兴的人才。

曹髦深知自己是在做“傀儡”皇帝,想找到一个机会除掉司马昭。他的大臣多次劝他忍辱负重,待机而动。但司马昭大权在握,不光是掌握军队,连禁军也被他控制,且总能占得先机,让曹髦和他的大臣无从下手。

曹髦的忍耐终于在甘露五年(公元260年)五月初六到了极点。这天夜里,并召见侍中王沈、尚书王经等人,对他们说:“司马昭之心,路人皆知。我不能坐等被废黜的耻辱,今日我要亲自和你们一起出去讨伐他!”

王沈等人面面相觑,他们都觉得这是一个疯狂的决定。大家一起劝曹髦不要莽撞行事,可这位书生气十足的皇帝根本不听。他从怀中拿出黄绢诏书,扔在地上说:“这样就已经决定了,纵使死了又有什么可怕的,何况不一定会死呢!”

于是曹髦就登上皇帝专用的辇车。穿着盔甲,拿着宝剑,全副武装,率领数百宫中的卫士、宫人和奴仆,手执武器,涌出宫门,冲到大街上,吵吵嚷嚷地要和司马昭拼命。

其结果可想而知,这支七拼八凑的军队,很轻易地就被击败了。司马昭的部下、中护军贾充,率军将曹髦的人马挡在南宫之下。曹髦亲自执剑拼杀,士兵们不敢伤害皇帝,纷纷避让,看看局面要控制不住了,贾充就命太子舍人成济冲皇帝下手,这个莽夫赶上前,操起戈,一下就要了曹髦的命。

关于洛阳的成语故事牡丹甲天下(与洛阳有关的成语典故集萃之五十五)(3)

成济后来也成了替死鬼,司马昭赶到收拾残局,第一个就诛杀成济。为平息全国的愤怒,二十天后,以弑君罪将他一门全族诛杀。

曹髦死的时候,仅仅二十岁,他被以近乎平民规格的“下车数乘”的“王礼”,葬于洛阳西北三十里瀍涧之滨,墓志上依然是他原来高贵乡公的封号。这位“文同陈思,武类太祖”的年轻人,生不逢时,为了自己所谓的皇帝尊严,死在了阴谋与强权之下。留给后人的,是深深的思考和叹息。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