京剧打金砖的动作(京剧打金砖好看难演有绝技)

在上世纪的八十年代后期,京剧传统戏可以演了,在天津真的是好戏连台。有一年,《打金砖》这出戏在天津轮番上演,热闹极了。有谭元寿先生在一宫演《打金砖》,有马少良先生在中国大戏院演《打金砖》,还有李光先生在华北戏院上演《汉宫惊魂》,戏迷们过足了戏瘾。

《打金砖》最早从梆子移植而来,开山者便是文武双全的李桂春(艺名小达子)。

解放后,李少春、徐荣奎均唱过这出戏,但又各有千秋。

李少春先生颇得乃父真传,功夫扎实。他文唱《空城计》,武唱《闹天宫》,更兼能演那唱念做打、长靠箭衣样样吃重的《战太平》。《打金砖》对别人可能是畏途,而对这位艺术家却是如鱼得水。太庙一场,他抖如筛糠,双眼发直,厚底硬抢背平地拔起,在半空中划出一个孤形的动作,干净、利落,脆极了,也美极了。

京剧打金砖的动作(京剧打金砖好看难演有绝技)(1)

徐荣奎先生可是了不得,徐先生是“南麒北马关东唐”唐大师的弟子,功夫了得!《上天台》他用了一手绝技:从两层高桌上背朝观众,窜出“僵尸”落地,把皇上摔得多狠!据说这手绝技是在杭州附近钱塘江中练就。他会游泳,练时站在船上往水里摔“僵尸”,直练到脑后不湿方罢。他说:“只要不震脑子我就有办法。”

徐先生后来是唐山京剧团的团长,京剧电影《节振国》里的主要唱腔都是徐先生唱的,可惜他后来被错划为(又)派,销迹舞台,此绝技竟成绝响,令人惋惜。

京剧打金砖的动作(京剧打金砖好看难演有绝技)(2)

“十年”后,首先恢复上演老戏《打金砖》的是谭元寿先生,(第一次演出是1980年10月),元寿时年已过半百,尚能动这类唱做兼备的重头戏,足见其功底之深厚。

来天津演这出戏,整体阵容强大,周和桐的姚期,马崇仁的马武,主角配角均为一流,最后太庙一场观众情绪剧烈程度堪称少见。这出戏是向他老师李少春学习的。前半场《上天台》,以唱功为主,几大段二黄唱腔,要唱得舒展熨贴,富有韵味;后半场的《太庙哭祭》尤其吃功。随着震荡锣鼓声的催动,谭元寿扮的刘秀急促出场,左右遮掩,一正一反接连翻两个“吊毛”,

京剧打金砖的动作(京剧打金砖好看难演有绝技)(3)

后面的“抢背” 走得利索,如同秋风吹扫叶落;“硬僵身”倒下时落地无声,并能使褶子的下摆干净利落地遮住脸部,不偏不倚,并且配合运用扎实的“甩发”功,令人击节赞赏。

马少良先生在纪念恩师李少春诞辰百年时,动演了演出全本《打金砖》,中国大戏院人头攒动,几天前戏票就售完了。由孟广禄饰演的姚期、杨赤饰演的马武,出场就是碰头好。马少良先生饰演的刘秀,一段“孝三年改三月”固然唱得抑扬轻重分明,韵味十足,脍炙人口;就是那“文安邦武定国”的一段上场〔原板〕,也唱得那样从容、熨贴。摔打跌扑,“吊毛”接“抢背”,“硬僵尸”颇见真功,最后从高台上下来的“抢背”,又狠又帅。跌摔之后,还要张口便唱,毫无气短声嘶之感,真的难为66岁的马少良了。

京剧打金砖的动作(京剧打金砖好看难演有绝技)(4)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