还有哪些元宵节民间风俗(火树银花中的盛会)

还有哪些元宵节民间风俗(火树银花中的盛会)(1)

“袨服华妆着处逢,六街灯火闹儿童。长衫我亦何为者,也在游人笑语中。”元代诗人元好问的这首《京都元夕》,为我们描绘出这样一幅画面:元宵节这天,身穿华丽服装,化着美好妆容的女孩子们,三五一群地看彩灯,小孩子们则在灯火通明的街头嬉笑打闹。而本诗作者元好问,身穿着朴素的衣衫又在干嘛呢?他自然也在一片欢声笑语中,赏灯猜谜啊。

通过这首诗我们不难看出,古代正月十五元宵节的热闹景象。这首诗中提到的看彩灯、猜灯谜,正是元宵节里重要的风俗活动。

在古时候,元宵节也称为 “上元节”、“春灯节”,因为,正月十五日这天是新一年中的第一个月圆夜,在古代,“夜”又称为“宵”,所以,正月十五这天就被称为“元宵节”,它是春节之后的又一个重要节日,毫不夸张地说,它是全民狂欢的大日子。

那么,古时候元宵节这天的风俗,都有怎样的来历呢?我们今天就来说一说。

还有哪些元宵节民间风俗(火树银花中的盛会)(2)

在描写元宵节的诗句里我们知道,到了元宵节这一天的傍晚,家家户户都会点花灯、放焰火、吃元宵,而且还要去街头舞龙灯、猜灯谜、赏彩灯。这些都是元宵节这天的主要风俗,而这些风俗都有着悠久的历史。

舞龙灯这种习俗,在上古时期就已经出现了。中华民族喜爱龙、崇拜龙,把龙看成是一种“瑞兽”,能给自己带来吉祥,所以,在重大节日里舞龙灯,就充满了祈求吉祥的寓意。早在黄帝时期,就有专门的舞者装扮成龙头鸟身的形象,载歌载舞,迎新纳福。

说起猜灯谜,这项活动可是年头久远。早在春秋战国时期,就已经出现猜谜活动了,但是,把谜语写在彩灯上让人们猜谜,这是到了南宋时期才出现的。

元宵节的夜晚,可不光有猜灯谜、赏彩灯这些活动,还会有各种杂技表演,比如舞狮子。舞狮子这种杂耍表演,始于三国,盛行于唐。舞狮人手中的彩色绣球不断转动,由杂耍艺人扮演的狮子腾空跳跃,围观人群的叫好声,远处燃放鞭炮的噼啪声,种种声音混在一起,真是热闹非凡。

踩高跷,也是元宵节灯市上常见的活动。其实,早在春秋时期就出现了踩高跷庆贺节日的风俗。

到了明清时期,元宵节灯市还增添了新的内容,那便是戏曲演出。在元宵节灯市上表演的戏曲,多是那种热闹欢快的剧目,让人看了,就心生欢喜。

还有哪些元宵节民间风俗(火树银花中的盛会)(3)

还有哪些元宵节民间风俗(火树银花中的盛会)(4)

在古代元宵节这天,人们还有一件重要的事情要做,那就是“迎紫姑”。“紫姑”,就是厕神。相传,紫姑为人善良,却在正月十五日这天遭人毒手,死在自家厕所里。后来,紫姑成为“厕神”。民间有一种说法:在正月十五这天,用旧布头做成一个人像,这人像就代表紫姑,妇女们可以对着这人像说说心里话,释放一下内心的苦恼,或者,在人像前摆放一些祭品,以示对紫姑的追思。

元宵夜迎紫姑的习俗,大概在南北朝时期形成。虽然这是古时候元宵节的一件重要事情,可这项习俗似乎并没有流传到现在。倒是舞狮子、耍龙灯、踩高跷等等曲艺杂耍活动,还延续至今。

还有哪些元宵节民间风俗(火树银花中的盛会)(5)

还有哪些元宵节民间风俗(火树银花中的盛会)(6)

关于元宵节的风俗,南北方地区的差异也比较大。

就拿北方地区来说,元宵节这天有一项传统民俗活动,叫“走百病”。这是自明清时期形成的一种民间风俗。到了正月十五这天,男女老少都穿着喜庆衣服,走出家门,来到郊外,成群结队,一路笑语。

人们认为,在正月十五这天来到郊外,或是登高,或是过桥,就可以驱除疾病、益寿延年。尤其是妇女们,平时很难有机会出门,只有在元宵节这天,才能约上要好的姐妹,大家一起出行,遇到桥,便过桥,这样就可以把疾病甩在身后。

明代文人周用的《走百病行》,就对正月十五这天“走百病”的民俗,进行了生动传神的描述:

“都城灯市春头盛,大家小家同节令。姨姨老老领小姑,撺掇梳妆走百病。俗言此夜 鬼 穴空,百病尽归尘土中。不然这年且多病,臂枯眼暗偏头风。踏穿街头双绣履,胜饮医方二钟水。谁家老妇不出门,折足蹒跚曲房里。今年走健如去年,更乞来年天有缘。蕲州艾叶一寸火,只向他人肉上燃。”

您看,到了正月十五这天,无论是男是女,无论年龄大小,总要打扮一番,一家人集体出动,才能显得热闹,才说明这一家团圆和美。在这首诗的最后一句,提到了“蕲州艾叶”,这说明,元宵节这天人们还要熏艾草,因为这样可以驱寒除湿,防病保健。可见,元宵节熏艾草,也是古时候的一项民俗。

清代文人顾禄在《清嘉录·正月·走三桥》中写道:“元夕,妇女相率宵行,以却疾病。必历三桥而止,谓之‘走三桥’”。通过这些文史资料,我们可以想见,古时候的元宵节,不仅有火树银花不夜天,更有老百姓对吉祥美好的生活的期盼。

用我们现代人的角度来看,走出家门,呼吸新鲜空气,活动身体,这自然对身体健康有好处。但是,在古人看来,元宵节,走百病,不仅为了祈求身体健康,更寄托了每个人对新一年的向往。想到前段时间,人们都在说“年味变淡了”,其实并不是过年没意思了,而是我们丢了一些风俗传统,更丢了风俗传统中所体现的文化内涵。

还有哪些元宵节民间风俗(火树银花中的盛会)(7)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