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莞自来水厂水压(供水紧张有望缓解)

近日,珠江三角洲水资源配置工程下穿狮子洋输水隧洞顺利贯通。该工程有望于明年年底提前建成通水,届时将实现从西江水系向珠三角东部引水,解决广州、深圳、东莞等地生活生产缺水问题,并为香港等地提供应急备用水源。其中,每年将为东莞提供约3.3亿立方米西江水。

东莞自来水厂水压(供水紧张有望缓解)(1)

珠江三角洲水资源配置工程有望于明年年底提前建成通水。

每年将为东莞提供约3.3亿立方米西江水

作为支撑珠三角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水源,东江以其不足全省18%的水资源总量,支撑28%人口的用水和48%的生产总值,目前水资源开发利用率已达38.3%,逼近国际公认的40%警戒线;而西江水资源利用率却相对较低,珠三角水资源与生产力布局不匹配、不平衡问题突显。珠江三角洲水资源配置工程的建设,就是为了从根本上解决这一不匹配、不平衡问题,缓解水资源供需矛盾。

珠江三角洲水资源配置工程于2019年全面开工,由一条干线、两条分干线、一条支线、三座泵站和四座调蓄水库组成,工程全长113.2公里,设计年供水量17.08亿立方米,总投资约354亿元,施工总工期60个月。

据了解,珠三角素有“地质博物馆”之称,尤其是在珠江口狮子洋区域,水文、地质条件异常复杂。珠江三角洲水资源配置工程在此区域的输水隧洞长约6.6千米,其中狮子洋隧洞长约3.2千米,最大埋深近60米,沿线还有多条狮子洋断裂带,面临线路埋深大、围岩透水强、海底换刀难等多重挑战,施工难度在国内乃至世界水利行业实属罕见,需要攻克诸多技术难题。

历经449天地下掘进,承担穿江过洋重任的“粤海37号”盾构机,终于在今年元旦前夕顺利抵达海鸥岛接收井,与另一台下穿莲花山水道的“粤海36号”盾构机实现“海底鹊桥会”,打通珠江三角洲水资源配置工程隧洞掘进关键一环,为工程2023年底提前建成通水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待珠江三角洲水资源配置工程建成后,将实现从西江水系向珠三角东部引水,解决广州、深圳、东莞等地生活生产缺水问题,并为香港等地提供应急备用水源,为粤港澳大湾区高质量发展提供战略支撑。其中,每年将为东莞提供约3.3亿立方米优质的西江水。

东莞自来水厂水压(供水紧张有望缓解)(2)

珠江三角洲水资源配置工程鲤鱼洲取水口工程8台蜗壳已就位。

东莞供水紧张有望缓解

据了解,东莞一直以来都是一座缺水型城市,水资源供需关系趋向紧张。目前,东莞九成以上用水取自东江。而受极端天气影响,自2020年秋天以来,广东东江流域遭遇秋、冬、春、夏连旱的特枯水情,发生自1963年以来最严重旱情,也给东莞带来重大考验。

同时,受到天文大潮的影响,涨潮时海水会倒灌东江形成“咸潮”,导致位于东江下游的水厂水源氯化物明显升高,造成个别时段出厂水和管网水的氯化物浓度升高,口感有咸味。咸潮上溯期间,东莞下游受影响水厂则根据实际情况暂停取水。

珠江三角洲水资源配置工程建成后,东莞供水紧张有望缓解。东莞市水务局表示,将加快推进落实《东莞市供水安全保障规划(2020-2035)》实施,计划建设三座区域性水厂,供水规模达320万立方米/日,建设原水管道及配套供水管网工程,对接珠江三角洲水资源配置工程。

此外,充分利用全市现有供水设施,实现东江、西江两大水源与本地水库、水库与水库、水厂与水厂之间互联互通,实现东部、中部、西部三大区域供水的互联互通,系统解决东莞“缺水”问题。

东莞自来水厂水压(供水紧张有望缓解)(3)

采写:南都记者 田玲玲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