寒食韩翃的阅读答案(六年级下册寒食作者韩翃)

寒食韩翃的阅读答案(六年级下册寒食作者韩翃)(1)

章台柳

韩翃

章台柳,章台柳,往日青青今在否?

纵使长条似旧垂,也应攀折他人手。

杨柳枝

柳氏

杨柳枝,芳菲节,可恨年年赠离别。

一叶随风忽报秋,纵使君来岂堪折。

"柳"在古诗词当中除了表现春天美景外,还有很多特别的意象,事实上,"柳"是古典诗词中最常见的意象,甚至没有之一。

特别难得的是,韩翃的《章台柳》和柳氏的《杨柳枝》,把古往今来文人们附加在柳树上面的想象、寄托在柳树上的情思,都有不同程度的反映。

轻柔柳枝,婀娜女子

"章台柳,章台柳,往日青青今在否?"长安城里的柳树啊,你往日的美丽,今天是否依然还在?

秦代有个章台殿,发展到汉朝,长安城的章台下发展成一条繁华的长街,两边种满了柳树,名为章台街。就像《寒食》里的"汉宫"指唐朝的皇宫一样,《章台柳》里的"章台"也是指唐朝的都城长安。唐朝人真的特别喜欢用汉朝的人事物来说唐朝的人事物。

那么,韩翃是在关心经历了战火的长安城里的柳树吗?当然不是。因为柳氏姓"柳",韩翃把记忆中美貌的柳姑娘比喻成了轻柔、曼妙的杨柳。

柳枝轻柔摇曳,经常用来比喻女子的曼妙、美丽。"杨柳腰""柳叶眉"也是经常在诗词中被使用的。

所以,"章台柳,章台柳",是谐音双关,指滞留在长安城的美丽的柳姑娘。

接着,韩翃的问题也是一语双关,明面上是在问,当年的你,今天是否依然美丽、曼妙?实际上是在试探,你今天是否依然在等我?

柳姑娘的和诗《杨柳枝》也是以杨柳作为自比。"杨柳枝,芳菲节",我也有过杨柳青青、姿态曼妙的芳菲时节,我也有过和你在一起的快乐、幸福的春天。

"留"之音,状依依,离别之情

《揭开采薇中的密码,怎么考我都不怕》分析了杨柳表达离别、伤别的意象。

柳姑娘回答韩翃抛过来的两个问题:"可恨年年赠离别",这不就是我们分离的写照吗?柳,增一分春色,多一分伤别,这就是它的命运,它的意象。

伤别后,长长的思念

战乱中天各一方的韩翃和柳姑娘,就是借着这"柳"这个意象,在互诉思念之情啊!一个说:"我想念昔日美丽的你。"一个说:"我回忆着当年我们的幸福时光。"

折柳行,柳絮飞,身世沉浮,不能自主

柔弱的柳氏只身在沦陷的长安,实在有太多的不确定性。

韩翃的心非常不踏实:"纵使长条似旧垂,也应攀折他人手。"即使长长的柳条还像以前那样摇曳婀娜,即使你还和昔日一样美丽,也应该已经被别人攀折了吧?

柳树越是美丽的时候,越是柳枝曼妙、柳条依依的时候,越是躲不过被人攀折的命运呀!

被攀折的柳枝随着离人漂泊在外,春风还惹得柳絮乱舞,不知落向何处,不免让人产生漂泊流浪、无处安顿、身世沉浮的联想。

春抽芽,秋落叶,时光流逝,逝者如斯

《世说新语》里有一句话:"蒲柳之姿,望秋而落;松柏之志,经冬弥茂。"春天抽芽的欣喜美,夏季苍翠的葱翠美,禁不住一叶落而知秋,让人伤春悲秋、惆怅无奈。

韩翃问"往日青青今在否",柳氏答"一叶随风忽报秋",就算你回来,柳叶早已凋落在秋风中,美好的我已被耽误。"纵使君来岂堪折",我还在等你,可是盛颜不再,看到我衰老憔悴的样子,你也不会再攀折了吧!

时间流逝,韶华不再,岂止是女子容颜易老,古往今来,逝者如斯。所以"柳"还承载了古人的时间和生命意识。


现在,你知道为什么古人会那么钟爱"柳"这个意象了吧?

"杨柳"简直就是一个小太阳,以"柳"的特点为中心,可以发展出好多好多画面、情感、思想。"杨柳"简直就是一个百搭神器,活跃在不同时代各种风格的作品中。

1 柳条随风摇曳的美好样子,就是一个美丽的女子。

芙蓉如面柳如眉。(长恨歌,白居易)千般袅娜,万般旖旎,似垂柳晚风前。(牡丹亭,汤显祖)

2 柳树春芽秋落,一岁一荣,一岁一枯,容颜易老,时光易逝。

白居易坐在马上,看着前面这颗枝干半枯的大柳树,垂暮之年对半朽之树,不禁动容:"半朽临风树,多情立马人。开元一株柳,长庆二年春。"

3 柳音"留",状依依,从来离别需道柳,有柳即见伤别离。

王维写杨柳道上分别的人们,"青青杨柳陌,陌上别离人"。青青河畔,杨柳陌上,依依惜别。白描描出的地点和人物,因"杨柳"二字,离别之境、之情,自然而现。

4 离别之后即怀远、思念,此情无计可消除。

某个春夜,客居在外的李白听到远处传来《折杨柳》悠扬的笛声,不禁感慨,谁又能不生出怀念故乡的愁情呢?"此夜曲中闻折柳,何人不起故园情。"

5 离别之后即远游,漂泊他乡,身世沉浮。柳絮不知归落何处,身不由己,无处安顿。

文天祥感叹国家危在旦夕,无力得就像狂风中的柳絮,不能自主,发出了"山河破碎风飘絮,身世浮沉雨打萍"的悲叹。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