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贾巧姐当上金陵十二钗(春花秋月何时了)

高鹗在续书中说,王熙凤临终托孤,刘姥姥与平儿、王夫人合力,从外藩藩王家救出了被奸兄恨舅卖掉的巧姐。最终,贾琏在叔叔贾政的同意下,经刘姥姥说媒,巧姐嫁到了乡下周家。

续书这样写,很多红迷朋友并不赞同,认为巧姐的结局是嫁给了刘姥姥的外孙王板儿。此说,前八十回似乎也有伏线支持,刘姥姥二进荣国府时,大姐和板儿“交换”过信物。最可靠的庚辰本双行夹批,也暗示“小儿常情遂成千里伏线”,巧姐似乎真有可能嫁给王板儿,在村中纺纱织布,照应铁槛寺路上的二丫头。

其实,我倒是认为高鹗写的比较靠谱,巧姐有可能嫁周家,不可能嫁板儿。为什么呢?

为什么贾巧姐当上金陵十二钗(春花秋月何时了)(1)

大姐、巧姐究竟是几个姐,王熙凤有两个女儿吗

巧姐始终是伴随着刘姥姥而展开故事的,一进荣国府时,大姐正式出场,还是个抱在奶子怀来吃奶的幼儿。巧姐出现在书中,则是刘姥姥二进荣国府,给巧姐改名叫巧哥,书中便有了“巧姐”。大姐(儿)、巧哥(儿)、巧姐都是王熙凤的女儿,是一个人。但是,书中却有几个细节自行矛盾,仿佛巧姐还有一个姐姐(或者妹妹),名叫大姐。

第二十七回“滴翠亭杨妃戏彩蝶,埋香冢飞燕泣残红”中,芒种交夏至这天,大观园内饯别花神。书中写道:“且说宝钗、迎春、探春、惜春、李纨、凤姐等,并巧姐、大姐、香菱与众丫鬟们在园内玩耍,独不见林黛玉”。巧姐、大姐同时出现,莫非王熙凤有两个女儿,巧姐还有一个妹妹名叫大姐?

第二十九回清虚观打平安醮,贾府几乎是倾巢出动,其中有一笔写道:“奶子抱着大姐儿带着巧姐儿另在一车,还有两个丫头,一共又连上各房的老嬷嬷奶娘并跟出门的家人媳妇子,乌压压的占了一街的车”。这一笔,似乎也是大姐、巧姐一并出现,王熙凤疑似有两个女儿。大姐儿是抱着的,巧姐儿却是带着的,巧姐是大姐的姐姐?

回到第十五回“王熙凤弄权铁槛寺,秦琼卿得趣馒头庵”出现的二丫头,仿佛更能证明王熙凤有两个女儿了。二丫头为贾宝玉表演纺线,照应了巧姐九天薄命司的册页画:“后面又是一座荒村野店,有一美人在那里纺绩”。书中以二丫头预演了巧姐的结局,难道王熙凤真的有两个女儿吗?

为什么贾巧姐当上金陵十二钗(春花秋月何时了)(2)

红迷朋友认为,巧姐、大姐同时出现,恐怕是作者的笔误,过录者将错就错,一直错到如今。其实,这是作者有意为之,不然,为何要写“二丫头”,只写一个村姑纺线,也能为巧姐的结局伏线。

巧姐、大姐同时出现在第二十七、二十九回,又有一个文本逻辑错误,此时,只有大姐,哪里来的巧姐呢?产生这样的文本逻辑矛盾,其实,也是作者故意涂抹,是“幻笔”。假如以二丫头暗示巧姐,那么二丫头、大姐、巧姐还是一个人,王熙凤根本就没有两个女儿。怎么回事呢?

从文本上理解,第二十七回中的巧姐、大姐都不是王熙凤的女儿。书中写得十分清楚,先写说宝钗、迎春、探春、惜春、李纨、凤姐等,这几位是正牌的金陵十二钗正册人物,接着,用一个“并”其区分,下面写的就不是主子了。这里的巧姐、大姐,不是王熙凤的女儿,而是身份与香菱齐平的角色。这样的人物,即便是是来应景的,比如同喜同贵、双瑞双寿等。

这样说,第二十九回可以印证。饯别花神,这才去清虚观打醮,大姐儿还是由奶子抱着,身边跟了一个名叫“大姐”的丫鬟。一个吃奶的孩子,怎么可能与香菱他们玩?正是因为巧姐儿没有参与饯花节,所以,才冲撞了花神。这回书中出现的“巧姐”,不是王熙凤的女儿,大姐也不是贾家大姐,疑似呆大姐。

还有一个细节,表面巧姐、大姐不是王熙凤的女儿,贾巧姐出场,书中都要加个“儿”字。否则,就要交代一句“凤姐之女大姐”,在这样的语境之下写大姐、巧姐。但清虚观路上的那一笔,则是为了照应“二丫头”。

为什么贾巧姐当上金陵十二钗(春花秋月何时了)(3)

二丫头为证,高鹗写得没错,巧姐儿姓朱(兼说“体仁”)

《红楼梦》是以“诗禅”写成的谜语小说,什么是“诗禅”,此前已经解读过了,就是以瘦词隐语说不能说的话,隐藏不能名言的真相,大致类似于灯谜。故而,破解《红楼梦》密码,真的需要点灯谜知识。“二丫头”,就是一则灯谜。

“丫”字头翻过来,是个“人”字,如此就变成了“个”丫头,指的是丫字头,两个丫字头翻身,就是个“竹”字。大观园中秋节猜灯谜,贾迎春的谜面是“天运人功理不穷,有功无运也难逢。因何镇日纷纷乱,只为阴阳数不同。”贾政一看就猜了出来:“是算盘”。

算盘有珠,普通或者常用的算盘,串珠的梁一般是竹子做成。这其中,就以“竹”、“珠”暗藏了贾家的真实身份,他们家都姓朱。细看贾迎春的谜面,“只为阴阳数不同”,阴阳即日月,也就是个“明”字。其实,贾政的谜底扣不住谜面,贾迎春出谜很勉强,贾政猜得也勉强。至少,这不是一则佳谜,是作者有意暗喻朱明。

为什么贾巧姐当上金陵十二钗(春花秋月何时了)(4)

林黛玉住的是潇湘馆,号潇湘妃子,其中隐藏着“斑竹”。斑竹因娥皇女英泪撒其上而得名,是“花竹”。花,荣国府的符码。花,本作“華”,《说文解字》中说:“華,荣也”、“荣,桐木也”。桐木,即制琴材料,也就是梧桐。梧桐引凤,故而,荣国府出自凤阳,他们家姓朱

《红楼梦》写花,不仅是因为“斑竹”,而是写的“群芳”。芳,本义指的是花草的香气,大观园群芳都来自警幻仙境,本来就是“天香”。

最早写“天香”的是《水浒传》,第一回“张天师祈禳瘟疫,洪太尉误走妖魔”开篇,就有一首赞诗,描述宋仁宗驾坐唐朝大明宫,召见群臣商议祈禳瘟疫之事。这首诗通篇暗藏的都是“朱明”,其中有一句:“天香影里,玉簪朱履聚丹墀”。后面的故事中,不断出现“香花灯烛”,烛谐音“朱”。

“天香”出自《明实录·太祖高皇帝实录》,《水浒传》从中引出了“红光满室”、“打麦场”、“天香”。《红楼梦》在此基础上,又点化出了天香楼、冷香丸、冷子兴、仙缘、香橼,等等。两部一脉相承的巨著中的“香”、“花”,都指的是大明龙兴之地凤阳。

为什么贾巧姐当上金陵十二钗(春花秋月何时了)(5)

在《明实录·太祖高皇帝实录》中,朱家自称:“帝颛顼之后,周武王封其苗裔于邾”。颛顼帝姬姓,周武王姬姓,因为封地在“邾”而得姓氏“朱”。因其发端于姬姓,与周武王乃“同宗一族”。所以,贾政,字存周。以此理解,高鹗写巧姐的结局是嫁给了周家,其实是巧姐回家。

写到这里,偶然想起某红迷朋友与我讨论,说第二回书写的“钦差金陵省体仁院总裁”,是《红楼梦》故事背景为清朝的铁证。因为,体仁院是清朝时期才有的机构。其实,这一笔恰恰证明,《红楼梦》写的就是“朱明”家史,大明亡国史。“体仁”二字,出自永乐大帝谥号:“大明太宗体天弘道高明广运圣武神功纯仁至孝文皇帝讳棣”。

金陵十二钗之“陵”,有两层寓意,都是说的朱家皇陵。金,是朱元璋家祖上的职业,他们家原本是金陵朱家巷的淘金户。陵,就是皇陵。《红楼梦》背景时代,背景只有十二陵,第一个入陵的皇帝就是永乐大帝,领衔十二陵。所以,“金陵体仁院总裁”暗喻的是朱棣。

南明最后一个皇帝朱由榔的谥号是“应天推道敏毅恭俭经文纬武体仁克孝匡皇帝”,同样有“体仁”,与太宗文皇帝分别象征大明好南明。

读书断代,必须往前找依据,不能往后求证,否则,《红楼梦》就有可能是近代或者现代人写的了。

贾巧姐是凤阳人,姓朱,但是,她为何又冲撞了花神呢?

为什么贾巧姐当上金陵十二钗(春花秋月何时了)(6)

“未时交芒种节”之谜,贾巧姐冲撞的是哪路花神

第二十七回书中的巧姐、大姐都不是王熙凤的女儿大姐儿,一个还在吃奶的孩子,又怎么可能去饯花神呢?这个疑问,其实隐藏在书中所写的芒种节中。

上面讲到,第二十七回的回目是“滴翠亭杨妃戏彩蝶,埋香冢飞燕泣残红”,呈现了两副红楼最美场景。但是,作者却把薛宝钗、林黛玉都比作杨贵妃。飞燕,出自李白《清平调》中的“借问汉宫谁得似,可怜飞燕倚新妆”,实写的是杨玉环。也就是说,书中提到的“钗黛合一”,其实暗示的是宝钗、黛玉隐伏了相同的结局,都将如杨贵妃那样,被自家人缢杀

书中还以一个非常特别的时间节点,交代了宝钗、黛玉的具体被缢杀的时间,那就是顺治七年、南明四年(1650年)。荣国府饯花神之后的一年,桂林靖江王灭亡,所以,“玉带林中挂”就是薛宝钗、林黛玉共同的结局。

书中说:“至次日乃是四月二十六日,原来这日未时交芒种节。尚古风俗:凡交芒种节的这日,都要设摆各色礼物,祭饯花神,言芒种一过,便是夏日了,众花皆卸,花神退位,须要饯行。”

为什么贾巧姐当上金陵十二钗(春花秋月何时了)(7)

这段话中,隐伏了两个时间概念。四月二十六日说的不是芒种节,但却在芒种节期间。后面的这句话:“言芒种一过,便是夏日了”,这句话才讲的是芒种交节,是芒种交夏至节。

现在,几乎所有的红学朋友,都是以“四月二十六”日这天来找“未时交芒种节”。以此来对应芒种节,就是把万年历翻烂了都无法给出《红楼梦》需要的答案。正确的对应法是:要以芒种交夏至节来对应真实历史节点,这一天没过,花神又如何退位呢

符合《红楼梦》时代背景的唯一的芒种交夏至,是顺治七年、永历三年,即1649年。这年公历七月二十一日,农历五月二十二日14:02分由芒种交夏至节,14:0分就是未正初刻。元妃省亲“未初刻用过晚膳,未正二刻还到宝灵宫拜佛”,然后戌时初刻才磨磨蹭蹭从宫中出发。

为什么贾巧姐当上金陵十二钗(春花秋月何时了)(8)

交芒种节之后,贾家并没有立即消亡,而是在顺治七年(1650年,永历四年)时,“家事消亡各奔腾”。顺治属虎,这一年是虎年,一个属虎的大明叛将孔有德缢杀桂林靖江王,几乎与大明共存亡的一代藩王终于退出了历史舞台。也就是“虎兔相逢大梦归”,暗写了桂林靖江王的消亡

荣国府象征的就是桂林靖江王城,这个寓意我已经解读过多次了,不再多做重复。而在三年之前,也就是顺治二年(1645年,隆武元年),末代靖江王的堂兄朱亨嘉在靖江王城自称监国,以大明洪武为年号称帝,取代了明朝所有的年号、帝号,当年是洪武278年。一年之后,朱亨嘉被隆武帝缢杀于福建连江。

1645年由芒种交节到夏至,是14:53分交节,依然是“未时交芒种节”。未时交芒种节,隐伏了两代靖江王被缢杀,荣国府数终。

这段历史,即写在了“玉带林中挂”这句判词之中,又隐藏了“王熙凤协理宁国府”,以及平儿、贾琏的名字之中。朱亨嘉自称是“监国”,也就是代理皇帝。被隆武帝绝密缢杀后,其部众追谥他为“平帝”。王熙凤戴的是“朝阳五凤挂珠钗,项上戴着赤金盘螭璎珞圈”,螭,是没有长角的龙,即大蟒。王夫人的居室则有三条金钱蟒,她们就是来自凤阳朱家的“王莽”。王莽害死的就是平帝。平儿、王熙凤之间,就是这样的文本逻辑。

福建连江之“连”,与贾琏“琏”通假,暗喻靖江王荣穆王之子朱亨嘉被缢杀于连江。所以,贾巧姐冲撞的是“凤阳”的花神,这一家篡夺了大明皇统。因此,贾巧姐没有参加祭花神,从此之后灾祸连连,刘姥姥于是“以毒攻毒”解之。

为什么贾巧姐当上金陵十二钗(春花秋月何时了)(9)

春花秋月何时了,贾巧姐为何生于乞巧节

这两个“未时交节”的芒种节,应当是荣国府最值得重视的饯花节。但是,巧姐却没有参加。大明既亡,南明还将延续十八年历史。以贾巧姐一家隐喻的“平帝”和王莽被隆武帝缢杀后,三岁的王子朱若极被太监隐藏在了王城的雪洞之中,逃过一劫。然后,太监把朱若极带到全州湘山寺出家。这个王子,就是疑似《石头记》的原始作者或者是讲述者、清初四僧之一的大画家石涛

这就是刘姥姥救巧姐所隐伏的历史真相,这段历史,同样暗藏在林黛玉、薛宝钗判词“金钗雪里埋”,以及刘姥姥在薛宝钗住处看到的“雪洞”之中。靖江王城中的雪洞,也叫刘蟾洞,救“巧姐”的就是刘姥姥。金蟾,也是书中大明的符码,蟾的月中蟾蜍,桂林靖江王即“月中桂子”。

未时交芒种节已经得到答案了,那么,“四月二十六”又当何解呢?查阅万年历,唯独只有1649年,也就是未时由芒种交夏至节这一年,是阴历四月二十五日20:50由小满交芒种节,时间上还差了一天。但是,书中却没有任何一句提到这天“交芒种节”,而是讲的芒种交夏至节。

为什么贾巧姐当上金陵十二钗(春花秋月何时了)(10)

四月二十六日,是大明皇统彻底灭亡的日子。康熙元年(1662年,永历十六年)四月二十五日,吴三桂以弓弦缢杀永历皇帝,也就是曾经袭封桂王的朱由榔。翌日,吴三桂将朱由榔焚化。《红楼梦》的最终结局隐藏在“回首相看已化灰”之中,也暗伏在巧姐母亲王熙凤的“白茫茫一片真干净”的《聪明累》曲中。贾家“爬灰”,说的就是靖江王城北孔有德烧毁,朱由榔被吴三桂焚化。

说到这里,“四月二十六日”,以及“未时交芒种节”就基本上真相大白了。巧姐冲撞了花神,因而连续不断地“出花”、逗小灾星。大姐儿出喜,王熙凤供奉痘疹娘娘,其实隐藏的是顺治十七年至康熙元年的事。这件事,后来以薛宝琴西海沿子真真国的故事解读。薛宝琴八岁,指的是康熙登基时的年龄,真真国女儿即“女真”。

刘姥姥解灾“以毒攻毒”,以巧姐七月初七生日取名巧姐,这是“以毒攻毒”吗?

其实,乞巧节、巧姐,是以两个历史人物暗藏《红楼梦》写的是明朝家史。这两个人首先是生于乞巧节,故于乞巧节的南唐后主李煜。其次,是以宁国公宋徽宗之后的南宋暗伏了南明。这就是书中的“二丫头”。

南宋赵溍在《养疴漫笔》中说,宋神宗有一天在祕阁看到了李后主的画像,感慨其人人物俨雅,再三叹讶。宋徽宗出生当夜,宋神宗又梦见李煜来访。书中的“宁国公”、宁国府其实也借用了这则典故。巧姐虽然是荣国府的大姐儿,但却与宁国府有着很深的联系,王熙凤就是宁国府的“姑娘”。

为什么贾巧姐当上金陵十二钗(春花秋月何时了)(11)

李煜亡国之后,写过一首《虞美人》词,感慨道:

春花秋月何时了,往事知多少。小楼昨夜又东风,故国不堪回首月明中。雕栏玉砌应犹在,只是朱颜改。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

这首诗的寓意无需多做解读,作者以其中的“春花秋月”、“月明”、“雕栏玉砌”、“朱颜”等意象,嫁接于“巧姐”头上,写的是明朝灭亡后,“朱楼”之人的望月兴叹。巧姐儿既来自荣国府,又与宁国府有很深的渊源,这其中就隐伏了来自宁国府的朱统托,也就是八大山人。八大山人号“雪个”、个山、“人屋”等,二丫头之“丫”颠倒为“个”,射“朱”字谜底,是绝对没有问题的

上面讲过,朱明出自姬姓,贾政字“存周”。南唐后主李煜最宠爱的就是周后、小周后。故而,我认为,高鹗写巧姐嫁给了姓周的,比较符合原著原意。李后主曾封吴王,又在金陵做皇帝,朱元璋与之极为相似。

贾巧姐绝不可能嫁给板儿,刘姥姥二进荣国府时,巧姐要过了板儿的佛手,以“香橼”交换。这一笔暗伏的就是巧姐出家,而板儿却把“香橼”当球踢。至于清虚观路上的二丫头,遥对贾巧姐的册页画,其实也是说的七月初七乞巧节,隐藏的是“织女”。也是以南唐后主李煜、北宋皇帝宋徽宗暗写贾巧姐。

小周后善于染绢,曾以露水染出“天水碧”。她还精通焚香,以鹅梨蒸沉香,置于帐中,香气散发出来,沁人肺腑,号为"帐中香"。这些寓意,都写在了薛宝钗的“冷香丸”、“梨香院”之中。贾探春“鼻腻鹅脂”,林黛玉“两湾半蹙鹅眉”,等等,都是小周后的写照。周后,暗喻朱元璋家乃周室之后。

清虚观打醮时,王熙凤以“鹅黄缎子”请张道士大姐儿的寄名符。张道士说,大姐儿的寄名符“还在佛前镇着”。这些描述,一是册页画并不是说巧姐变成了村姑,而是以小周后、李煜暗伏了明朝之变,贾家消亡,“朱颜凋零”。而大姐的寄名符在佛前镇着,是她有出家的结局。因而,从板儿那里得到了“佛手”,巧姐最终的结局就是出家,怎么可能嫁给板儿,在村中纺绩呢

为什么贾巧姐当上金陵十二钗(春花秋月何时了)(12)

巧姐的故事暂时讲到这里,欲知更多“红楼死结”的真相,且看下文分解。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