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终奖趣事(年终奖悲喜剧)

年终奖趣事(年终奖悲喜剧)(1)

每到岁末,就进入了比拼年终奖的季节。年终奖不仅反映了一年的收成,职业的前景,还折射出万千世象,百味人生。对于拼爹失利的人们来说,这是一次半路超车的好机会。年终奖并非中国独有,在欧美和日本企业也有类似奖励制度。但是,年终奖花样繁多、天差地别,确实是中国特色。职业生涯18年让我发现了几条年终奖定律。

第一个是体积定律。年终奖的丰厚程度与它的体积成反比。注意观察就会发现,凡是年终奖发实物的、尤其是大米、水果、猪肉等重量级商品的单位,都不是什么待遇很好的单位。同理,发现金的不如发存单的,发存单的不如奖金直接打入银行卡的。年终奖的体积越大,越没有油水与花头。

第二个是神秘定律。年终奖的制定政策越不透明,发放过程越神秘莫测,越能让员工满足,甚至感激涕零。一种很不明智的办法是把年终奖政策是写入合同,美国企业就是这么干的,跟员工合约里载明一年发放13个月的薪水,这等于把一场年终大戏事先剧透,让人一点激情也没有。更愚蠢的是开员工大会,当众发放年终奖,这相当于把拿大奖的员工放到炭火上去烤,其日后与其他同事相处必定成问题。而聪明的老板是这样发年终奖的。把员工一个个单独叫到自己的办公室里,在员工敲门进来之际,抓紧伏案疾书,装作很忙的样子。然后,在忙碌之余,轻轻抬起头,不经意地把一张存单扔到员工面前。员工看到存单上的数字,眼睛顿时放光,连连称谢,倒退着出门。

第三个是攀比定律。有一个孩子叫“别人家的孩子”,有一种年终奖叫“别人单位的年终奖”。只有到了发年终奖的季节,才会发现行业之间的巨大差距。很多人看到基金、银行发放的年终奖以百万元计,才相信“男怕入错行,女怕嫁错郎”不是一句玩笑。不过这些行业,本来就是拼爹的行业,没有背景,一般人怎么可能入行?所以也没有什么可羡慕的。

如果不换职业,怎样才能获得更多年终奖?这个问题没有标准答案。在一些单位,年终奖的特征是赐予,其数额是由老板的心情甚至性生活质量决定的,所以,不可能通过努力赚来的。在另一些单位,年终奖一般跟职位挂钩,所以,升迁才是硬道理,但硬道理里面有很多软道理,在中国,只埋头拉车、不抬头看路,往往会被逆向淘汰。在一些企业,年终奖会跟业绩挂钩。所以,让KPI更好看一些,年终奖就更丰厚一些。不过说到底,年终奖不过是驴子面前的萝卜,越大,说明负重越大,路越难走。如果把单位发放的薪酬作为一个常量,年终奖的多寡,不过是一个朝三暮四,还是朝四暮三的数字游戏。

有时候发年终奖也会造成悲剧。

去年我一哥们刚领了年终奖,是一张4万多元的存单,装在信封里。恰好,领导派他去上级单位送礼,若干张购物卡,也是装在信封里。他不喜欢跟当官的打交道,冲进人家办公室,放下一叠信封就跑出来。后来他打开包,找不到年终奖的信封,多了一只购物卡的信封!问我怎么办?

我跟他说,赶紧回去把存单换回来。他说,信封都交给一个小科员,估计现在已经分发到每个领导手里了。怎么要?现在只能看那个幸运中奖的领导有没有良心,把钱退回来,毕竟存单上写着哥们的名字。可问题是,全世界存单的通用密码都是888888。

我劝他把存单挂失,可万一拿到存单信封的领导,真的去银行取钱,不但会尴尬,而且会暴怒。那以后我哥们的单位,可什么事也别想办了。

我说,那向你领导如实说明情况吧,听他的,如果他说钱不要了,那就让他再发你一分年终奖。我哥们说,那可不行,我好歹也是年薪15万的人,上升空间还很大,岂能因为这点小小的年终奖,给领导留下办事不力的坏印象。

这件事后来的发展很有喜剧性。我哥们接到了银行打来的电话,说你的存单多次输入密码有误,怀疑被盗,请你速到银行办理挂失手续。他很意外,去问财务怎么回事。原来,财务给存单设置的初始密码不是六个8也不是六个6,而是单位的成立日期--551101。这就是神仙也猜不出来。我哥们领回了属于自己的年终奖,他很想调出录像,看看那个多次输入密码抓狂的小领导是谁?后来想想,自己没有保守秘密的习惯,万一哪天说漏了嘴,会给自己带来麻烦,于是作罢。

年终奖不过是一个分配形式,不要太看重,也不要攀比,降低期望值,随遇而安。领了年终奖未必幸福,可能会遇到银行杀手,可能会被小三都拿走,可能会被小领导冒领⋯⋯总之,爱你恨你年终奖,有奖没奖都过年,与其临渊羡鱼,不如退而结网,找一个适合自己的职业才是最关键的。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