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在的年轻人还比不上你(这届年轻人说话)

语言,为人与人之间的沟通提供了便利,不同人也有不同的使用方式。如今,随着网络文化不断普及,很多网友们产生出了“新型语言”,英文缩写、新词旧意、成语运用让人们摸不着头脑,虽有不少紧跟时代的互联网同胞,还是有很多人感叹被年轻人飞快的语言进化速度抛在了脑后。尤其对于70后的父母来讲,更是难以理解自己孩子说的话。这届年轻人说话,你还听得懂吗?

现在的年轻人还比不上你(这届年轻人说话)(1)

英文缩写、新词旧意、成语运用

你还看得懂吗?

Dbq、xswl、nsdd、rwkk、bdjw……大家都能第一时间看懂这些英文缩写吗?这就是经常出现在年轻人聊天界面的“代码”。不仅如此,你是否发现,自己最近收藏的成语表情包越来越多?成语使用的巅峰往往出现在娱乐事件或社会事件发生之后,这些成语有些被替换成同音词,有些直接配上突出人物性格的照片或动图,再赋予新含义。

“最近电视剧《三十而已》很火,其中男性角色陈屿因为对于家庭关系的处理不当,被网友们嘲讽,最后直接用成语“冷言冷屿”来形容电视剧中陈屿在和老婆交流的时候经常用泼冷水的方式打破浪漫。”余枫表示不止网友们不仅新造“冷言冷屿”一个词,还有“人间无屿”等等。

除去替换音节的成语外,成语配上表情包早已成为网民手机内存的重要部分。甚至被网民玩出花样,配上了英文。“贪生PASS”“深藏Blue”“关你peace”“Tony带水”,还有一些朋友觉得表情包太占内存,直接用输入法自带的emoji图标代替成语,比如两颗爱心一头大象再加一对爪子,便是“心心相印”的含义。

“真香定律”对很多网友来说并不陌生,这是来自于湖南卫视《变形计》中一位男主人公在和导演组闹矛盾说出一句“就算饿死,我也不会吃你们一口东西。”但没过多久就被啪啪打脸。网友们精辟总结赋予了这些话语背后丰富的内容和画面。

“50后”不懂“90后”

和父母沟通,常常哭笑不得

每一代人都有自己的说话方式。以微信聊天发表情包为例,50后喜欢发“强”,70后喜欢发“偷笑”,80后爱发“呲牙”,90后独宠“破涕为笑”,00后经常“哭脸”。尤其很多年轻人也有这样的体会,“微笑”的表情包、“呵呵”的消息在年轻人眼中都带着些许“嘲讽”的色彩,但在长辈眼中却是“充满善意的表达。”这些风格都源自于自己生活的那个年代。

上一辈的人,大部分时间与经历都在为生活奋斗。或许正因为此,他们没有时间去琢磨如何“语出惊人”。就连和自己的孩子发微信,都像是在写通讯。“爸,你什么时候回家?姑姑下午几点到车站?”“两小时后到家,等我问问,一会儿告知。”90后的林小可在教会70后的父母使用微信后,他们便经常打字聊天,还和父母建了个家庭群,但令林小可哭笑不得的是,每次在手机上问父母问题时,他们的回答总是显得十分官方。“总是发‘好的’‘收到’‘抱歉’这些词汇,和平常言语沟通完全不一样,显得很有距离感,我有时候发表情包,他们也表示难以理解。”林小可说道。

现在的时代已经完全不同,更多说话的新方式、新风格让不及时“冲浪”的大龄人群摸不着头脑。“我家孩子总发什么‘我也是醉了’,难道天天喝酒喝醉了吗?还有一些表情包,我们是真看不懂。”胡阿姨今年50岁,有一个25岁的女儿。有一次女儿发给自己一个表情包,是一个用手指着光溜溜的大肚皮的图片,图中配文:我妈问我钱花哪儿去了。胡阿姨一看到图片以为是女儿自己拍摄的,便说:“今天又吃大餐了?女孩子这种光肚子的图片不要乱发,和妈之间发发玩还行。”随后,女儿发来了六个点。

新型语言的运用

你会怎么选?

对于语言表达的新变化,记者采访了身边的年轻朋友,想了解他们为何会使用“新语言”。过程中,有些人觉得简单、顺手、方便,反正同龄人都懂。“我觉得这种方式还挺正常的,就像小时候上课传纸条怕被发现,就用缩写代替,喜欢的人用就好了。”方雨表示,年轻人不在意别人眼光,至于打字想怎么用就怎么用。

但也有一些人并不认同这些新型语言。“我觉得可能有一些人是出于玩梗加跟风的心理,这样简体中文会被污染得很厉害,语言的美感都被破坏了。”70后的江晓海称这些新词的使用人群基本上是青少年,虽然这样的成语传播方式可行,但都是简单且流于表面的,容易产生误导。

在生活中,新型网络用语仍然是个有待讨论的问题,一方面,一些人在这样的交流中获得了乐趣,而另一方面,有些人质疑这样的语言使用会对语言的规范性和文学性造成一定的影响。人们在自由选择的情况下,也需要他人的理解。

来源:瓷都晚报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