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德经第36章最好的感悟(扬长避短是最好的用人哲学)


《道德经》认为:天地间的万物,都是矛盾对立统一的综合体,是‘微明’并存的存在。所以,它们都拥有着‘好’的一面,和‘不好’的一面。

而深的‘辩证法’精髓的毛主席,也曾说过:“一个人,才有长有短,性情习惯有恶点亦有善点,不可执一而弃其一。”

因此,怎么无利用好人才,这个现如今社会最珍稀的资源,也就成了现下最紧要的一门学问~

那么,该如何科学地用人呢?

道德经第36章最好的感悟(扬长避短是最好的用人哲学)(1)


——答案是识人。

在《道德经》的第二十七章 ,老子说:

善行,无辙迹,善言,无瑕谪;善数,不用筹策;善闭,无关楗而不可开,善结,无绳约而不可解。是以圣人常善救人,故无弃人;常善救物,故无弃物。是谓袭明。故善人者,不善人之师;不善人者,善人之资。不贵其师,不爱其资,虽智大迷,是谓要妙。

道德经第36章最好的感悟(扬长避短是最好的用人哲学)(2)

那么,这段话是什么意思呢?

第四维视角认为,是这样理解的:

领悟了行进奥妙的人,善于掩藏痕迹;领悟了语言奥妙的人,言谈无有瑕疵;领悟了数术奥妙的人,可以摆脱对策算工具的依赖,而计算如常;领悟了守御奥妙的人,可以把握事物关键,使其不被攻破、打开;领悟了罗织、束缚奥妙的人,则可以即使没有绳索,也让人深陷麻烦,难以自解,寸步难行。因此,那些领悟了真正大智慧的人,往往善于纠正别人的过错,所以,在他们麾下,就不会有无用之人;常常善于利用事物的优势,所以,在他们手中,常常也会没有完全不能利用的事物。这,就是我们常说的内慧。所以,要把那些领悟了真正智慧的人,当做是那些没有领悟智慧的人们的老师;要让那些没有领悟到智慧的人,成为那些领悟到智慧的人们,通过观察和参考,去规避错误的目标。而如果,不去珍惜,这些向‘善人者’学习,和把‘不善人者’当做借鉴的机会的话,那么,我们即使是领悟了智慧,也会因为中断借鉴学习,而再次陷入迷失——这,就是我们能够长久获得和保持智慧的奥妙所在!

道德经第36章最好的感悟(扬长避短是最好的用人哲学)(3)


在这一段内容里,老子以具体事例来说明了,那些领悟到世间智慧的人们的表现。说明了对外观照、借鉴学习的重要性,呼应了第一章中的‘众妙之门’。同时,也说明了,这些人能够获得和长久保持智慧的方法;以及他们是怎么样凭借对天道的理解、运用辩证思维,使包括人才在内的天下万物,去发挥他们该有的价值和作用的。

为我们平时的管理用人,提供了良好的借鉴思维。

道德经第36章最好的感悟(扬长避短是最好的用人哲学)(4)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