越战中的最残酷的一幕(越战经典能否超越)


越战中的最残酷的一幕(越战经典能否超越)(1)

越战电影经典能否超越?

越战中的最残酷的一幕(越战经典能否超越)(2)

《野战排》,《我们曾是战士》,《全金属外壳》三大战争经典


说到越战电影,人们脑中闪过的往往是《野战排》,《全金属外壳》,《我们曾是战士》这些好莱坞经典大片,但这并不代表其他参战国家没有回忆这场战争的影视作品,今天所要探讨的就是最近上映的一部反映澳新联军在越南艰难战斗的影片——《Danger Close: The Battle of Long Tan 》(《危险逼近:龙潭之战》)。

越战中的最残酷的一幕(越战经典能否超越)(3)

《危险逼近:龙潭之战》电影海报

上映时间:2019-08-08(澳大利亚)

该片讲述了1966年8月18日澳新联军一个只有百余人的连队在越南当地一个名为“龙潭(LONG TAN)”的橡胶园巡逻途中遭遇大批北越军队,陷入苦战并最终击退敌军的故事。这场战斗并不是第一次被搬上大银幕,在2006年一部名为《The Battle of Long Tan》(《龙潭之战》)的纪录片首次将这场战斗呈现在观众面前,有兴趣的朋友可以自己寻找资源观看,在这里我们还是来说今年新上映的这部故事片。

越战中的最残酷的一幕(越战经典能否超越)(4)

《The Battle of Long Tan》(《龙潭之战》)的纪录片海报

越战电影经典能否超越?

作为英联邦国家,澳大利亚和新西兰在二战后的轻武器更新换代浪潮中,紧跟大英帝国选择了使用7.62X51MM北约口径的英制式FAL步枪作为自己的制式自动步枪,同样命名为L1A1 SLR(自动装填步枪的缩写)。

该枪由澳大利亚本土的利特高公司负责生产,由于新西兰没有生产能力,所以利特高生产的L1A1除了供应澳军之外还提供给新西兰军队使用。在六十年代早期,澳大利亚生产的L1A1在样式上与英国产的并没有什么不同,只是制作枪托,护木和握把的材料由尼龙改为澳洲本土产的木材,而到了六十年代后期,澳洲产的L1A1外观出现了变化,最显著的特征就是护木上的散热孔由英制式的双椭圆孔变为了澳大利亚特有的三圆孔。

由于利高特公司忠实的复制了英制式L1A1的内部结构,所以澳大利亚军队的L1A1也只能半自动射击,虽然L1A1可以改成全自动射击并使用30发大容量弹匣,不过这种改装都是出现在SASR这类自由度较高的精锐单位,常规单位极少有类似情况出现。影片中,澳新士兵使用的都是早期型澳洲产L1A1,配用标准的20发弹匣供弹。

越战中的最残酷的一幕(越战经典能否超越)(5)

越战中的最残酷的一幕(越战经典能否超越)(6)

(澳产L1A1早期型与晚期型对比)

越战中的最残酷的一幕(越战经典能否超越)(7)

越战中的最残酷的一幕(越战经典能否超越)(8)

越战中的最残酷的一幕(越战经典能否超越)(9)

越战中的最残酷的一幕(越战经典能否超越)(10)

(影片中使用的早期型澳产L1A1)

越战中的最残酷的一幕(越战经典能否超越)(11)

越战中的最残酷的一幕(越战经典能否超越)(12)

越战中的最残酷的一幕(越战经典能否超越)(13)

越战中的最残酷的一幕(越战经典能否超越)(14)

(在越南使用L1A1的澳大利亚普通士兵和SASR)

影片中除了L1A1之外,还有另一款自动步枪被澳新联军士兵批量使用,这就是美国柯尔特公司生产的M16系列步枪。

片中出现的M16系列步枪有两款,一款是美军制式M16步枪,另一款则是当时处于试验性质的XM16E1步枪,两款步枪的不同之处在于XM16E1的机匣左侧多了一个辅助推机柄。澳大利亚军队使用M16系列步枪开始于1965年,当时为了对抗在婆罗洲活动的印尼军队,澳大利亚派出特别空勤团(SASR)与英国的特别空勤团(SAS)组成了联合部队执行任务,联合部队获得了大批美式装备援助,其中就包含了美军刚刚列装不久的M16步枪。

随后澳大利亚跟随美国的步伐参加了越南战争,在越南战场上的澳军常规单位也获得了数量不少的M16系列步枪。不过看到这里,不免会让人产生疑问:尽管 M16步枪的便携性跟火力持续性都优于L1A1步枪,为何澳军还会冒着增加后勤难度的风险在步兵班里同时装备口径完全不同的L1A1步枪?

这其实是源于对新生事物不信任,很多澳军士兵对于7.62X51弹的信赖度远高于5.56步枪弹,他们相信中口径全威力弹可以不费吹灰之力,一枪放倒一个目标,这一点在影片台词里也有体现,所以在澳军自己的“越战顾问”坚持下,澳军依然使用了大量的L1A1步枪。

越战中的最残酷的一幕(越战经典能否超越)(15)

(影片中出现的M16)

越战中的最残酷的一幕(越战经典能否超越)(16)

(片中使用XM16E1的澳军士兵)

越战中的最残酷的一幕(越战经典能否超越)(17)

(影片中澳军士兵对于M16的评价)

越战中的最残酷的一幕(越战经典能否超越)(18)

越战中的最残酷的一幕(越战经典能否超越)(19)

越战中的最残酷的一幕(越战经典能否超越)(20)

(在观影过程中发现的一处BUG:该名士兵在战斗开始前手持的M16,中途变为XM16E1,最后又变回M16,这应该是道具使用出现了失误。)

越战中的最残酷的一幕(越战经典能否超越)(21)

越战中的最残酷的一幕(越战经典能否超越)(22)

(在越南使用M16系列步枪的澳大利亚SASR)


澳军的怪异冲锋枪-欧文冲锋枪
除了上述两款步枪外,电影里的澳洲军队还使用了一款造型怪异的冲锋枪——欧文冲锋枪。


该枪由一个24岁的澳军二等兵伊夫林·欧文设计,于1941年11月20日被澳大利亚军队正式采用,至1945年停产时,总产量约45000支。欧文冲锋枪是澳大利亚自行设计生产的第一款冲锋枪,发射9X19MM帕拉贝鲁姆手枪弹,33发双排弹匣供弹,射击模式为单连发可选,采用自由式枪机,开膛待击。

该枪的一个显著的特点就是采用上侧弹匣供弹,射击时空弹壳从枪身下侧排出,利用地心引力提高供弹可靠性的同时大大减少异物通过抛壳窗进入枪膛内部的概率。欧文冲锋枪的机匣内部采用了少见的双仓室结构,前仓容纳枪机和复进簧,后仓容纳拉机柄,复进簧导杆通过两仓室中间的圆孔与拉机柄相连,这样枪机活动区域就被独立封闭起来,保证灰尘污垢无法进入,提高了枪械的可靠性,这是在军方测试时欧文冲锋枪能够力压美制汤姆森冲锋枪和英制斯登冲锋枪的主要原因。

欧文冲锋枪整体结构坚固,较大的自重加上前握把的设计,使得射击时枪口上跳较小,准确度较同时期冲锋枪来说并不低,它经历了太平洋战争,朝鲜战争,马来亚丛林作战,其可靠性广受好评,被澳军士兵誉为“the Digger's darling”(军人的至爱)。


不过到越南战争时期,这支诞生于二战时期的武器已经尽显老态,在丛林环境9毫米手枪弹威力不足的问题早已暴露,而整枪重量过大(空重4.21公斤,同时期FAL步枪空重4.25公斤,M16步枪空重则只有3.1公斤)也大大增加了士兵的负担,所以在1962年澳大利亚采用了新型的F1冲锋枪替换欧文冲锋枪,不过由于澳大利亚军队勤俭持家的优良传统,欧文冲锋枪并没有立即退出现役,而是配发给了侦察兵,通讯兵,医疗兵,装甲兵这类特殊兵种,和替代它的F1冲锋枪一起在越南战场摸爬滚打直到1968年才退休。

越战中的最残酷的一幕(越战经典能否超越)(23)

越战中的最残酷的一幕(越战经典能否超越)(24)

(影片中出现的欧文冲锋枪)

越战中的最残酷的一幕(越战经典能否超越)(25)

(欧文冲锋枪结构图)

越战中的最残酷的一幕(越战经典能否超越)(26)

(使用金属枪托的欧文冲锋枪)

越战中的最残酷的一幕(越战经典能否超越)(27)

(迷彩涂装的欧文冲锋枪)

越战中的最残酷的一幕(越战经典能否超越)(28)

(伊夫林·欧文手持自己的作品

越战中的最残酷的一幕(越战经典能否超越)(29)

(正在接受军方测试的欧文冲锋枪)

越战中的最残酷的一幕(越战经典能否超越)(30)

越战中的最残酷的一幕(越战经典能否超越)(31)

越战中的最残酷的一幕(越战经典能否超越)(32)

(在太平洋战场和越南战场上使用欧文冲锋枪的澳大利亚士兵)


澳军支援火力-M60

片中的澳新联军给每个排配备了一挺美制M60通用机枪作为基层步兵的主要直射支援火力,不过在当时,澳大利亚军队班组支援火力主要是带有两脚架,换装重枪管,使用30发弹匣的L1A1步枪的轻机枪型L2A1以及从仓库里翻出来(优良传统的持续体现)更改了口径发射7.62X51弹药并重新命名为L4A4的布伦轻机枪。

但是这两款武器的性能并不尽如人意,面对持续高涨要求提高基层步兵火力的呼声,澳大利亚军队又以L7A1的名义采用了FN MAG通用机枪,然而FN MAG机枪也没有让澳军完全满意,直到六十年代后期装备了美制M60通用机枪,才让这个事情尘埃落定。

越战中的最残酷的一幕(越战经典能否超越)(33)

越战中的最残酷的一幕(越战经典能否超越)(34)

越战中的最残酷的一幕(越战经典能否超越)(35)

(影片中出现的M60机枪)

越战中的最残酷的一幕(越战经典能否超越)(36)

越战中的最残酷的一幕(越战经典能否超越)(37)

(在越南使用M60机枪的澳军士兵)

整部片子对于当时的澳大利亚军队所使用的轻武器体现都比较准确,不过有一点让笔者较为迷惑,那就是连长的随身配枪——并不是当时英联邦国家军队制式L9A1手枪(勃朗宁大威力手枪的英制版),而是一支柯尔特M1911A1手枪,不知是当事人确实如此还是拍摄过程中疏忽所致。

越战中的最残酷的一幕(越战经典能否超越)(38)

越战中的最残酷的一幕(越战经典能否超越)(39)


影片中的北越军队主力步枪是AK47和SKS(夹杂了不少国产56半),也有个别使用缴获敌军的FAL和M16,甚至还出现了一支德制STG44突击步枪,这应该是某大国将自己的二战战利品用来支援北越了。越军狙击手使用了莫辛纳甘PU型狙击步枪,这一点也比较符合当时的装备情况,不过影片中出现的瞄准镜内部分划不是莫辛纳PU型的分划,是一处非常明显的穿帮。

越战中的最残酷的一幕(越战经典能否超越)(40)

(手持AK步枪的北越士兵)

越战中的最残酷的一幕(越战经典能否超越)(41)

(正在使用AK步枪射击的北越士兵,可以看到抛壳窗和保险机构都到了枪身左侧,这应该是影片剪辑时弄反了)

越战中的最残酷的一幕(越战经典能否超越)(42)

(使用56式半自动步枪的北越士兵)

越战中的最残酷的一幕(越战经典能否超越)(43)

(使用莫辛纳甘PU型狙击步枪的北越狙击手)

越战中的最残酷的一幕(越战经典能否超越)(44)

(电影里的PU瞄准镜分划与现实对比)

越战中的最残酷的一幕(越战经典能否超越)(45)

(使用M16的北越士兵)

越战中的最残酷的一幕(越战经典能否超越)(46)

(手持FAL的北越士兵)

越战中的最残酷的一幕(越战经典能否超越)(47)

(影片中出现的STG44)

支援火力方面,北越军队没有澳大利亚军队那种随叫随到的炮火打击和固定翼空袭,除了SG43“郭留诺夫”重机枪,只有寥寥无几的RPG2火箭助推榴弹发射器和82毫米迫击炮,重火力的严重不足这也是上千名北越士兵无法歼灭百余名澳新联军士兵的原因之一。

越战中的最残酷的一幕(越战经典能否超越)(48)

(影片中出现的SG43重机枪)

越战中的最残酷的一幕(越战经典能否超越)(49)

(RPG2火箭助推榴弹发射器)

越战中的最残酷的一幕(越战经典能否超越)(50)

(电影中的北越82毫米迫击炮阵地)

原创内容,文字著作权属作者本人所有。如需转载,请联系我们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