鸵鸟的心理(鸵鸟心态把头埋进沙子)

“鸵鸟心态”的真相是什么?

生活在沙漠中的鸵鸟,有一种怪异的行为,就是在遇到危险时,它们有时不但不会逃跑,反而会就地把头埋到沙子里面去。对于鸵鸟的这种行为,动物学家提出了各自的解释,有的说鸵鸟这样做,是想把自己伪装成一块石头,以此躲开天敌的追捕;有的说,鸵鸟把头贴近沙子,只是因为在沙漠里,贴近地表的位置没有沙子和雾气的干扰,视野会更清晰,可以帮助它们更好的观察敌情;甚至还有人说,鸵鸟这样做,只是为了寻找几粒不是那么烫的沙子,吃下去帮助自己消化......

鸵鸟的心理(鸵鸟心态把头埋进沙子)(1)

鸵鸟心态

尽管,动物学家们对鸵鸟的这种行为的解释莫衷一是。但是,并不妨碍我们普通人运用“鸵鸟心态”一词,来讽刺那些在遇到困难和挫折之后,选择逃避的人。在我们眼里,那些被冠以“鸵鸟心态”的人,都是在逃避自己应该承担的责任,过着一种自甘堕落的生活。

而事实上,不管是鸵鸟,还是那些被我们冠以“鸵鸟心态”的人,很大程度上都是被冤枉的 。如果,我们能够走进他们的内心,就会听到他们内心的咆哮:“我只是想静静!”

感觉过载

像鸵鸟那样“把头埋进沙子”,其实是人类面对“感觉过载”时,最常见的一种应对方式。

鸵鸟的心理(鸵鸟心态把头埋进沙子)(2)

感觉过载

对于小孩子来说,他们应对感觉过载时,往往会把自己眼睛蒙起来,或者捂住自己的耳朵。而对于成年人来说,在遇到感觉过载的情况时,他们往往会选择找一个安静的地方,静静的待上一段时间。直到他们把这些过载的信息消化的差不多了,他们才会有精力重新走进生活。

什么是感觉过载呢?顾名思义,就是同一时间内,接受了太多的外部刺激。

心理学研究发现,人类处理信息的能力是有限的。在同一时间里,我们最多只能处理约七个“组块”的信息。所以,我们在复杂的环境中,或者在一件事情中碰到了大量的陌生信息,我们就会体验到紧张、痛苦的情绪。

比如说,过年回家时,单独面对父母的“关怀”,我们还能够勉强应付。但是,当七大姑八大姨一起来“关心”你时,你可能就只想溜之大吉了。

如何正确应对感觉过载

1.学会放松

我们的身体,本身就具备一定的应对感觉过载的机制。美国神经心理学家莱西夫妇研究发现,当我们体验到紧张而心跳加速、血压升高时,血管内的一些感受器,就会向大脑发送抑制性的信息,降低大脑网状系统的活性。结果就是,我们大脑接收、处理信息的能力下降。进而减少感觉器官信息的输入,降低感觉过载的程度。

鸵鸟的心理(鸵鸟心态把头埋进沙子)(3)

放松

显然,感觉过载的身体应对机制,在应对七大姑八大姨的问候时,还能够起到一些作用。但是,当我们身处复杂的工作、学习环境时,可能就是帮倒忙了。因为,这个时候,我们更依赖一个清晰的大脑。

所以,应对感觉过载时,我们首先要做的是让自己的心跳变慢,也就是说要放松下来

2.排除一切其他干扰,集中精力面对当下问题

如前面所述,“鸵鸟心态”其实我们应对感觉过载,经常用的一种方法。其目的是为了减少和外界刺激的接触,减轻情绪紧张所导致的痛苦,让心情得到一定的放松,使头脑保持冷静。为接下来解决问题,提供一个比较好的准备状态。

当然,“鸵鸟心态”更多的是一种自我保护,其目的是为了缓解感觉过载所造成的痛苦。这种不分青红皂白的把所有外界信息都予以屏蔽的做法,对于我们解决实际问题,不但没有实际帮助,反而有可能贻误处理问题的最佳时机。

鸵鸟的心理(鸵鸟心态把头埋进沙子)(4)

闭关

所以,在“鸵鸟心态”的帮助下,度过紧急的应激期之后,我们需要主动的屏蔽那些无关的信息,在一段时间之内,把所有的注意力都集中在当下需要解决的问题之上。

就像一些修行的人,在紧要关头要“闭关”,一些大公司在遇到紧急事件,董事会要开“闭门会议”一样。

3.根据事情的轻重缓急,确定事情的优先性

在同时遇到许多棘手的问题时,我们需要根据事情的轻重缓急,来列一个时间计划。并且要对自己承诺,在一段时间之内,只关注一件事情。

鸵鸟的心理(鸵鸟心态把头埋进沙子)(5)

计划

4.尝试创造性的理解问题

熟悉的信息,一般不会造成感觉过载。如果,我们能够运用以往的知识,对当下所接触的陌生信息进行“组块”,减少我们需要处理的信息的单元,这样也能够大大减少我们感觉过载的程度。

当然,在对陌生信息进行组块的过程中,我们需要尽量的多了解这些信息,尽量把握其内部的规律和结构。以免造成误判,给之后的处理,埋下很多的隐患。

结语

“鸵鸟心态”其实是我们在面对感觉过载时的一种习惯性反应,是人类在陌生刺激和无法掌控的环境中出现的一种本能性的自我保护。在自我保护的同时,也为接下来更好的应对环境挑战,做好相应的准备。

所以,管理“鸵鸟心态”,防止它对我们的生活造成破坏,就要管理“感觉过载”。而在日新月异,号称“知识大爆炸”的今天,学会管理“感觉过载”对于我们来说,尤为重要。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